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好風憑藉力 揚帆正當時:28年,浦東從一片灘涂發展為中國標誌性地標之一

好風憑藉力 揚帆正當時:28年,浦東從一片灘涂發展為中國標誌性地標之一

陸家嘴,一幢破舊的兩層小樓,小樓的下層是倉庫,陰暗、潮濕、散發著陣陣霉味。一個工作人員為了「遮醜」,拉過一塊門板,把小樓下層的過道擋住。在小樓前面,兩塊白色的長方形木牌被鄭重掛起,上面寫著:上海市浦東開發辦公室、上海市浦東開發規劃研究設計院。

風起於青萍之末,浪成於微瀾之間。28年前,在一片近乎荒蕪的土地上,一個近乎簡陋的掛牌儀式後,一個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性事件發軔於此。

28年後,浦東已從一片灘涂發展為中國標誌性地標之一,以拓荒牛的精神創下了諸多「第一」的奇蹟,更承載了上海自貿區和張江科學城兩大國家戰略。

浦東,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的縮影,回首浦東28年披荊斬棘的發展軌跡,成功的最大秘訣便是: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逢山開路、遇水搭橋的改革之路。「抓緊浦東開發開放,不要動搖,一直到建成!」世紀老人的話彷彿猶在耳邊,浦東註定風雨兼程、不能懈怠。

圖說: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孕育而生的浦東正值芳華。新民晚報記者徐程 攝

「用腳投票」

點贊浦東新氣象

「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當年上海人對浦東的「嫌棄」並不為怪,因為浦東浦西雖然只有一江之隔,卻一面繁華一面荒涼,恍若隔世。

如今的陸家嘴高樓大廈鱗次櫛比,被人們戲稱為「廚房三件套」的三座高樓一山更比一山高,彷彿欲與天公試比高。但28年前,這裡別說高樓,燈光也很稀疏。東昌路上有座消防瞭望台,是當時陸家嘴唯一一座高度超過20米的「超高建築」。

現在,記者每每早高峰驅車穿梭在浦江兩岸,從車流的擁堵變化中明顯感覺到浦江兩岸居民結構的變化。在大橋上,過去早高峰時候,往往是浦西往浦東方向擁堵不堪,對面則車流通暢;如今正好相反,浦東往浦西方向堵得厲害。

這說明,隨著浦東開發開放的腳步加快,環境配套的優化,人們居住和生活方式也悄悄變化。過去許多在浦東上班的人仍選擇居住在浦西,如今則是許多在浦西上班的人也選擇居住在浦東。優美的生活環境和寬敞的居住空間,讓許多人打破原有觀念、跨江「東遷」,老百姓們可謂「用腳投票」,為浦東開發點贊。

美夢成真

全國開放風向標

今天浦東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是浦東「老開發」們回憶,當初,剛剛向世界宣布浦東開發的時候,一些西方國家是抱著懷疑的態度來看的,他們質疑:中國是不是真的開發?會不會從改革開放的政策上倒退?

美國基辛格博士曾說過,中國開發浦東不是一個口號,而是一個實際行動。但當時美國有一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叫弗里德曼,他是一個貨幣學家,他也到過上海,他卻說浦東開發只可能是一個夢,「是一個不能實現的夢」。後來寫弗里德曼先生傳記的作者說,可惜弗里德曼已經去世了,不然他看到浦東開發開放的成果一定會重新說這句話了,因為事實證明他說錯了。

也曾有外國人批評,陸家嘴的房子造得太多了,空置得厲害。原浦東新區管委會主任趙啟正則幽默地回應,「在中國,聰明的母親總是把孩子的褲子做得長一些,以備孩子長大了還可以穿。」現在,當年已經做得大了不少的「褲子」,看起來也不夠用了。有外國記者稱,這裡的每一幢摩天大樓都是一條「站著」的「中國華爾街」。

先行先試

地球儀旁謀發展

「站在地球儀旁思考浦東開發。」對於浦東而言並非一句口號,而是每一次改革前必須縱橫捭闔的深思熟慮。浦東的改革不僅僅是著眼於上海和周圍地區的發展,而是要帶動長江流域,面向太平洋,走向全世界。

十九大報告指出,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堅持新發展理念,全面深化改革。浦東新區是全國第一個國家級新區,第一個自貿試驗區,可以說浦東是因改革而生、因改革而興,浦東的每一項改革創新,都要站在國家戰略的高度,為全國改革探路。

浦東新區有關負責人表示:改革、創新、高品質,這三個關鍵詞最能代表浦東推進的工作、所要體現的理念。改革一定要對標最高標準、最好水平,解放思想、敢為人先,爭創標杆;創新就是要對標國際乃至國內的好做法。

華領醫藥技術(上海)有限公司創始人陳力曾在全球第二大製藥企業羅氏工作了20多年,專門負責新葯開發。後來,他創辦了華領醫藥。然而和一般的生物製藥企業不同,在這家生物製藥公司里,既沒有自己的實驗室,也沒有自己的工廠,從動物實驗到藥物生產,全部交給外包公司完成。這也是陳力最終將公司設立在上海市浦東新區的重要原因。「希望藉助上海浦東新區的政策、科研優勢,公司開發的新葯能夠早日造福於國內乃至全球的糖尿病患者。」陳力說。

作為全國第一個自由貿易試驗區,浦東先行先試,讓外商投資享受「國民待遇」;註冊資本認繳制;不斷升級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創新的自由貿易賬戶體系,這些改革舉措大大激活了市場投資熱情。上海自貿區掛牌以來,在浦東新註冊的企業數超過了前20多年的總和,以1/50的面積創造上海1/4的生產總值,創造了中國經濟的奇蹟。

十九大的最新部署,賦予自由貿易試驗區更大改革自主權,探索建設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港同樣要對標全球開放水平的最高標準,向世界亮出自由貿易港的中國方案。

浦東,還是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國家戰略的承載區。在浦東新區張江高科技園區里有「兩多」:半導體工廠多,藥廠更多,這裡聚集了500多家生物藥廠,被稱為「中國葯谷」。而支撐這些藥廠做新葯研製的竟然是一束極為特殊的光。如今,上海光源海螺形的建築已經成為張江科學城的標誌之一。不但一批大科學裝置在張江落地,本月12日,上海交大張江科學園建設正式啟動,一批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的匯聚,標誌著新型人才高地呼之欲出,將與張江科學城的建設融為一體,成為源源不斷的「創新之泉」。

成果喜人

奏響改革最強音

浦東開發開放之初,有人預計用十年時間,即到2000年浦東GDP總量將達到500億元;而事實上,到2000年,浦東的GDP總量達到923億元,是1990年的15倍。

記者從浦東新區獲悉,今年,浦東將以更富含金量、更有影響力的改革成果推進高質量發展,爭取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萬億,財政總收入突破4000億,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突破1000億,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2萬億,商品銷售總額突破4萬億,交出一份改革發展的優異「成績單」。

歷經28年的歲月洗禮,在中國改革開放大潮中孕育而生的浦東正值芳華;眼看「而立之年」近在咫尺,期待著浦東能繼續奏響讓世界稱奇的改革最強音。

新民晚報記者 宋寧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民晚報 的精彩文章:

這血有毒!藥物讓人血能「毒殺」蚊子
華為P20銷量有望達2000萬台

TAG:新民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