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時隔八年後重啟 探討推動「一帶一路」合作

中日經濟高層對話時隔八年後重啟 探討推動「一帶一路」合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張懷水 每日經濟新聞編輯 陳 星

今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中日雙邊關係將迎來回暖契機。

外交部網站顯示,4月16日,中日第四次經濟高層對話在日本東京舉行,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和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共同主持了此次對話。這也是時隔8年後中日重啟經濟高層對話。

據商務部官網消息,中日雙方就宏觀經濟政策、中日經濟合作與交流、中日第三方合作、東亞經濟一體化與多邊合作4個專題進行深入探討。

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中日重啟經濟高層對話,一方面說明中日關係在回暖;另一方面,中日本身在經貿合作上就存在較高的互補性,尤其是節能環保、高端製造等領域。「此外,中日攜手合作,對於整個東亞一體化都具有推動作用。」

雙邊貿易重返3000億規模

王毅在高層對話中指出,中日經貿合作面臨新的歷史機遇。雙方應珍惜得來不易的改善勢頭,維護好中日關係的政治基礎,堅持互利共贏、共同發展,致力於實現兩國經濟合作的提質升級。

「重點聚焦節能環保、科技創新、高端製造、財政金融、共享經濟、醫療養老等領域合作。雙方應推動『一帶一路』合作取得成果,將其打造成兩國合作的新亮點。雙方應共同反對貿易保護主義,共同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共同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王毅強調。

中日貿易回暖並非一時一刻,從去年開始,中日雙邊貿易額就呈現逐步上升的趨勢。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7年中日雙邊貿易恢復3000億美元規模,增幅超過10%。日本企業對華實際投資32億美元,同比增長5.3%。截至今年2月,日本累計在華投資設立企業5.1萬家,實際使用金額達到1088億美元。中國對日跨境電商、移動支付、共享經濟等新經濟模式投資增多,2017年訪日中國遊客超過73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5%。

許利平表示,無論從產業角度還是從市場方面來看,中日貿易之間都存在很強的互補性。比如日本的日常消費品已經廣泛進入中國市場。而中日之間在節能環保、高端製造、電子產品等方面都存在廣闊合作空間。

根據商務部官網信息,中日雙方一致認為,應擴大互利務實合作,促進中日經濟關係提質升級。中方建議在節能環保、科技創新、高端製造、財政金融、共享經濟、醫療養老等領域開展合作;雙方同意加強服務業、節能環保、技術創新、財金、旅遊等領域合作;加強國際環境公約領域交流,分享環境治理經驗;開展雙邊及地區農業合作、促進食品農產品貿易,加強動物衛生及檢疫合作。

中方歡迎日本共建「一帶一路」

王毅在會見日本經濟界人士時表示,新形勢下,我們願推動中日關係提質升級,雙方開展更高水平、更高質量的經濟合作。「歡迎日方參與共建『一帶一路』,這將為中日經濟合作開闢新的空間。共同促進全球自由貿易,維護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去年12月在「第三輪中日企業家和前高官對話」歡迎招待會上表示,兩國互惠的經濟關係,並不只是雙邊貿易,它有更大的可能性。對於亞洲如此旺盛的基礎設施需求,兩國應一起來滿足。這不僅對兩國經濟發展,而且對亞洲的繁榮都是很大貢獻。

據《經濟參考報》消息,日本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出席了去年5月在中國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安倍晉三也曾表示「希望合作」。日本政府態度的變化,也促成日本企業開始轉變態度,希望能夠抓住「一帶一路」帶來的商機。河野洋平所率領的日本訪華團成員還同中國貿促會和國際商會的代表一起展開了「中日合作共建『一帶一路』」的研討。

中日之間如何共建「一帶一路」?許利平認為,中國和日本在基礎設施領域都具有較高的水平和創新能力。未來共建「一帶一路」很可能採取「2+1」的合作模式。也就是中日兩國企業合作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

「海外投資建設,僅僅依靠企業自身是不夠的,許多在東南亞國家開發的日本企業都已經主動向中方企業尋求合作,『一帶一路』為企業投建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與此同時,從歷史來看,日本企業『走出去』的時間比中國早,經驗也很豐富,中方企業也需要向日本企業學習先進的管理經驗。」許利平說。

據日媒報道,此次中日將就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和日本「自由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戰略」進行討論,達成合作共識,並有意就合作完善亞洲的基礎設施建設等達成一致。考慮到美國特朗普政府對鋼鐵和鋁產品的進口限制,中日雙方也有可能圍繞自由貿易的重要性交換意見。

RCEP談判有望取得實質進展

商務部官網信息顯示,雙方一致認為,基於2017年11月中日領導人會談確認的共識,促進兩國企業開展第三方市場合作,將有利於拓展兩國經貿合作,有利於第三方經濟發展。為此,雙方將就此保持溝通,探討建立官民並舉的交流平台,並研究具體的合作項目。

雙方同意,將付出更大努力,加快推進中日韓自貿區談判,促進東亞地區貿易投資自由化和便利化,並與其他成員一道,共同推動《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談判早日結束。雙方就加強「10+3」框架下的財金合作、維護WTO多邊貿易體制以及氣候變化、生物多樣性及可持續發展目標合作、改善商務環境等交換意見。

此前,4月15日,商務部部長鐘山會見日本經濟產業大臣世耕弘成時,就深化中日貿易投資合作提出6點意見。而世耕弘成表示,願與中方一道努力推進中日韓自貿區談判,力爭推動RCEP談判年內取得實質性進展。

許利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RCEP談判拖了很久,主要受到TPP的拖累,但RCEP涵蓋約35億人口,GDP總和達23萬億美元,佔全球總量的三分之一,建成之後,RCEP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

「RCEP談判的達成,對於亞太自貿區乃至亞太共同體的建立,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為TPP具有排他性,而RCEP具有包容性,如果談判達成,受惠的不僅僅是中國和日本,還有其他亞洲國家。」許利平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經濟新聞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又發飆了,這一次他懟的是世界首富的公司!
日本發現大規模稀土礦 可供全球用幾百年

TAG:每日經濟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