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本天然,不增不減

佛本天然,不增不減

佛本天然,不增不減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世間豪傑之士,不願與世俗為伍,不辭勞苦,一心要修成一個聖人,一心要修成一個佛,因此,放棄慾望,追求寂靜,他以為除盡了慾望,獲得了寂靜,便是成佛了,所以,他以「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常常勤拂拭,莫使惹塵埃」為修行的標準,努力要把自心拂拭得乾乾淨淨,以此修行,而求佛道。五祖弘忍大師,否定了這種見地,雲,「依此偈修,免墮惡道。

依此偈修,有大利益」,終不說依此偈修,能出三界,能成大道。

圓覺寶鏡中,一切現相,皆是幻影。幻影非真,無有實際,而凡夫之人,以為實有,是故拂拭鏡中幻影,他要拂去鏡中的牛糞,他要保留鏡中的鮮花。豈不知,鏡中的牛糞,與鏡中的鮮花,同屬幻影,本無實際。惠能大師曰:「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妙明真心中,本了無一物,儘是幻影,似有牛糞,而實無牛糞,似有鮮花,而實無鮮花。既無牛糞,拂拭作么?妙明真心,遍含萬相。遍含萬相,一物亦無。既無一物,拂拭作么?遍含萬相、一塵不染的妙明真心,只是一個「原本的真實」,世人只要識得他、回歸他便是。此心是佛,此心是聖,此心諸人「本真的自己」。

佛是本來佛,心是本來心,一見見得,全身融入,假名成佛,而實無所成,亦實無所壞。全身坐蓮台,蓮台是全身,到得這裡,哪裡還有一個能坐的我,及所坐的蓮台?能所消融,全體一如,是名真凈土。若有能所,能所相待,則成二元,而非凈土。

若不徹見自性,縱繞勤苦修行,歷經塵沙劫數,乃至妙覺等覺,他那一分無明,也是慢慢長夜,他那一線之隔,也是遙遙無期。

真正大丈夫,直取根源,不落細事。《大般涅槃經》云:

我者,即是如來藏義。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即是我義。如是我義,從本已來,常為無量煩惱所覆,是故眾生不能得見。善男子,如貧女人舍內多有真金之藏,家人大小,無有知者。時有異人,善知方便,語貧女言:「我今雇汝,汝可為我,耘除草穢。」女即答言:「我今不能。汝若能示,我子金藏,然後乃當速為汝作。」是人復言「我知方便,能示汝子。」女人答言:「我家大小,尚自不知,況汝能知?是人復言:「我今審能。」女人答言:「我亦欲見,並可示我。」是人即於其家,掘出金藏。女人見已,心生歡喜,生奇特想,宗仰是人。善男子,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一切眾生,不能得見。[1]

帶著避苦求樂的見地而用功修行,因功夫之深淺,見解之差異,只能落入差別聖位,而不能徹見全真。住在差別聖位,即使住在妙覺等覺之位,他那一分無明,猶有千里萬里之遙。大心凡夫,不住一法,當下悟心,與佛無隔。

真正大丈夫,直取根源,不落細事,猶如貧女人,無心除草,直取真金。這個貧女人,真是大丈夫。與她相比,天下男兒幾丈夫?多是小小女人。

大丈夫,秉慧劍,般若鋒兮金剛焰,斬斷一切,燒盡一切,光皎皎,赤裸裸,直下契入。惠能大師云:

若起邪迷,妄念顛倒,外善知識,雖有教授,救不可得。

若起正真,般若觀照,一剎那間,妄念俱滅。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

善知識!

智慧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

若識本心,即本解脫。若得解脫,即是般若三昧,即是無念。

何名無念?若見一切法,心不染著,是為無念。[2]

若見人說「無念」,便落入「無念」,便要成個對境遇緣而不動念的人。若見人說「無次第」,便落入「無次第」,便會成個狂人。釋迦出家,十二年修行,三十歲悟道,八十歲歸滅,其間,先說《華嚴,中說《方等》《般若》,後說《法華》《涅槃》,有文字嗎?若言有文字,佛云:「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是為謗佛。」若言無文字,即是謗經。經典文字,歷歷目前,怎可說無?

問:到了妙覺等覺,方可一悟便至佛地,若是凡夫,怎能一悟便至佛地?

答曰:無論是妙覺等覺,還是大心凡夫,在佛看來,皆是偏位上住的人,大心凡夫,及等覺妙覺,皆無實際。無論是妙覺等覺,還是大心凡夫,悟即當下,迷則永劫。妙覺等覺,若不徹悟這個「原本的真實」,則成佛之日,也是遙遙無期。大心凡夫,若能徹見本來,則成佛之時,只在當下。達則遍境是,不悟永乖疏。

小根器的人,看到這裡,定生疑謗,以為這是誹謗妙覺等覺。落入聖賢次第,便是未得徹證。若是徹證了,哪裡更有位?若是徹證了,遍界無他人,哪裡更有他妙覺等覺?何以故?十方世界,皆是諸人自己。到了這裡,既無偏位,也無正位,絕待無對,哪裡更有什麼實際的一果二果三果四果阿羅漢呢?哪裡有什麼實際的一地二地,乃至妙覺等覺呢?《摩訶般若波羅蜜經》云:「須菩提!

菩薩摩訶薩亦如是,以十善道教化眾生,令行乃至十八不共法,實際無眾生行十善道,乃至十八不共法。何以故?

諸法相如幻故。須菩提!

是名菩薩摩訶薩大莊嚴。」

[3]迷人不知,諸法空相,是故著相修行,落在偏位,是名眾生。

見了自性,未必全身融入了自性,故有全見、偏見之別。猶如見天,有千尺井底之見,有百尺井底之見,有十尺井底之見,有出井後之見,有騰身虛空之見,所見之天,大小方圓,各有不同。然而,所見不同,天則無別。譬如,有人悟後,他一生只在孤峰頂上呵佛罵祖,接引學人,他在「高高山頂立」的同時,卻行不得「深深海底行」。此人以正位、體位為自己,而不得「青青翠竹儘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之見。從究竟徹底的無角度的角度而觀之,此一類的人,則屬見不全、行不徹的人。

惠能大師的第一次悟,「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也只是到了法身正位,而未得法身向上,而得全體一味,是故五祖不許,云:「亦未見性。」[4]是故五祖,再作開示,惠能大師,方得究竟,方至「體相一如,萬殊一味」之境。禪宗史上,能到此位者,也不多人,多是孤峰頂上接引眾生的病菩薩。小根器的人,見我如此說,總想問一句:你說人家未悟,你悟了么?我今實言相告:欲知他人開眼閉目,當須自己法眼通明。自眼不通,卻問人家開眼閉目。如此之問,實屬無益。

佛是本來佛,真是本來真,所謂「原本的真實」。全身融入這個「原本的真實」,名之曰佛。除此之外,皆名眾生,菩薩也是眾生,妙覺等覺,皆是眾生。唯佛一人,見法界全體,儘是自己。

問:徹悟之後,便是佛嗎?惠能大師與釋迦佛,無有高下么?

答:徹見本來,全身融入,名之曰佛。無量世界,無量彌勒,皆是未徹悟的人,何況其餘?惠能徹見,名之曰祖,亦名曰佛。惠能證境,量等釋迦,所謂「以心印心,心心不異」。既然心心不異,佛之與祖,有甚高下?

莫作奇特玄妙想,當年的釋迦,當年的惠能,從外表上來看,吃飯穿衣,生老病死,同於常人。若從真際上來看,無始以來,惠能即佛,無量菩薩,無量人天,悉皆圍繞,光明照耀,十方世界,度化法界,無量眾生,與釋迦佛有什麼區別?

惠能究竟是誰?他是無量阿僧祇劫前的古佛。這個古佛,無古無今,無新無舊,無始無終,名曰無量壽。見此言說,莫作奇特玄妙想,莫作惠能在先、釋迦在後之想。若作奇特玄妙之想,皆是顛倒妄想,皆是自賤貴他,佛所不許。

惠能是古佛,自己又是誰?明明與他不別,自己卻見不得。若也不信,切莫不疑,要用心疑著。疑即疑問,疑即困惑,而不是否定。若是否定,則成肯定,則非疑情。「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將這個「不知」,將這個「不明白」存疑在心,誓願要知這個真佛,誓要知這個真心。若也不知,若也不見,則決不罷休。如此之人,孔子曰「是知(智)也」。若也不知,憑著推想,自以為是,這便是「不知為知」了,孔子曰「是愚也」。



[1] 《大般涅槃經》卷七。《大正藏》第十二冊,第四〇七頁中。

[2] 《六祖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五一頁上。

[3] 《大正藏》第八冊,第二四八頁上。

[4] 《六祖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第三四九頁上。

佛本天然,不增不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認得聲
臨濟語錄|奪什麼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