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夏清龍:夏橋的前世與今生

夏清龍:夏橋的前世與今生

橋是巢北一個再普通不過的小村莊,有三百多年歷史(具體時間考證中)。小村的先民來自西邊的山頭夏村。我們先祖為什麼看上這塊土地了呢?

明洪武二十年,公元一三八九年,我們先祖文敬公,從江西南昌府經饒州瓦屑壩,遷至廬州。明朝政府為了維護地方穩定,極力削弱大家族的勢力,移民到達目的地時,兄弟甚至同姓不能居住在一起,因此文敬公居山裡村(現在的山頭夏),文剛則分居井頭村(現在的井頭夏)。越數世,文斌公後裔移居三官集附近的夏油壇,又越數世,文敬公後裔分居崗遲、夏明塘、橋頭(現在的夏橋村)和小夏村。文剛公後裔分居小應塘,夏小店和郭楊村。

在山頭夏東南兩公里的地方,一條小河蜿蜒曲折,鄰近村莊一側地勢平坦,零星分布著劉姓,遲姓,宋姓聚居地。小河的對岸,高低起伏,人煙較少。人丁興旺的文敬公後裔便在小河上架起木橋,在河對岸墾荒種地。為了方便耕種,便派人居住過去,他們築壩蓄水,灌溉農田。小橋數度被毀,早已不存,而這個位於橋頭的夏姓聚居地自然就叫「橋頭夏」了,後來簡稱為「夏橋」。解放後夏橋村隸屬於趙集公社,二十世紀末,撤區並鄉後先後隸屬趙柳鎮和欄杆鎮。

夏橋村西低東高,門向以西為主,面向西大山,朝著他們來的方向。根據血緣關係遠近和居住位置,夏橋分為南頭和北頭兩大支。嘉慶年間,北頭夏正翠遷南京;民國年間,北頭夏家倫遷蕪湖,夏家榜去了台灣,夏家貴遷梁帝廟開飯店,南頭夏傳山遷居馬鞍山;大饑荒年間,南頭夏忠應遷蕪湖六郎鎮、夏忠山遷蕪湖清水河。因年代久遠,很多外遷支系先後失聯。至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計劃生育前,夏橋常住人口,達一百五十餘人。

夏橋的地勢基本是「兩崗夾一衝」。自建村至二十世紀中期,村周邊地貌變化不大。眾多水塘星羅棋布,確保旱澇保收:村東有草塘、蝦塘、山塘和大普塘;南有觀塘、新塘;西有大塘、上沖塘、下沖塘、上下盤子、灣塘和小任三塘;北有廟窩塘、周塘。村旁還有黃泥塘和井邊小塘,可供淘米洗菜。位於村西的古井是小村唯一飲用水源,井壇溝深盈寸,應該與小村的歷史一樣悠久。後來的水泥井壇和平台修建於一九七三年。隨著壓水井和自來水的普及,現在古井逐漸廢棄。

原來小村不同家族的墳地位於不同方位,村北大崗,村西坵拱嘴,鯉魚嘴,村南高鍘,村西大屋基、小屋基都有墳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平整土地」時,把各處老墳全部遷到村西大屋基。年代久遠無法辨認的墳主,全部合葬在一起,就是現在大屋基東側的「大墳堆」,那裡面有很多家族的老祖。

水旱馬槽

二零一二年,小村有幸成為「割田成方」工程試點。國家投資用推土機將土地推平,重新規劃田地,水塘和道路。小村周邊地貌發生巨大變化的同時,也抹平了一代人童年的記憶。 在國家危難民族危亡之時,總能看到小村人的身影:甲午戰爭時,夏直義(傳良祖父,一說直和)把守吳淞口;抗日戰爭時,夏忠庭供職於蕪湖航運稽查處;解放戰爭時,夏傳順參加解放雲南和西藏;解放後,夏傳來、夏忠高、夏忠宇、夏世軍、夏清森、夏忠高先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夏忠高為國捐軀。

祖祖輩輩與土地打交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並沒有讓夏橋的祖輩們過上富裕的日子,悟出其中的道理的人,便成了手藝人和文化人。夏忠立(傳江長子),家傳的篾匠手藝,不知始於哪一代。上世紀四十年代,兵荒馬亂,十二歲跟著父親下江南,他走南闖北,並沒有積累多少財富,卻吃盡沒有文化的苦頭,他決心支持弟弟和自己的孩子讀書。孩子們沒有辜負先輩的希望,傳江公後代畢業於本科院校有八人。

夏忠賢(清碩父親),傳書藝人,雖識字不多,卻有超人的記憶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隋唐演義》、《楊家將》、《三俠五義》……聽過一遍,就能流利說唱,讓人津津樂道。文革期間,夏傳兵擔任赤腳醫生期間,刻苦自學,用過硬的醫術和豐富的臨床經驗,護佑一方百姓;夏清如(忠成次子),利用一架「炸炮機」,養大六個孩子。上世紀八十年代,夏清貴依靠祖傳的裁縫手藝和嚴格的家教,帶領孩子們走出一條致富路。改革開放以後,夏音樂、夏進輝、夏清木、夏世金、夏清雲、夏松、夏世矚、夏清安等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勤勞的雙手,紛紛走出家鄉,成為城市的主人,過上富足的生活。

民國初年,夏忠庭(世勇祖父)師從清末秀才闞伯龍,學成後回鄉辦私塾、建學校,讓家鄉人較早接受現代教育。建國初期,夏忠發畢業於黃麓師範,夏清潔畢業於合肥師範學院,先後走上講台。恢復高考以後,夏忠平、夏世穩、夏清龍、夏效春、夏清峰、夏峰、夏睿、夏暉、夏淑君先後畢業於各類本科院校。夏忠平,先後從解放軍蚌埠坦克學院、南京陸軍指揮學院、俄羅斯合成軍事學院畢業,現任浙江陸軍預備役步兵師師長兼浙江省軍區副參謀長;夏睿,二零零八年考入中國科大少年班,二零一七年中科大和微軟公司聯合培養博士畢業,在美國微軟公司總部工作。

二十一世紀初,隨著教育、經濟的發展,城鎮化進程加快,老年人難捨故土,年輕人湧向城鎮。夏橋和千千萬萬的村莊一樣,逐漸蕭條,也許在不久的將來,她將帶著我們的鄉愁,從地圖上消失。記憶中有過「夏橋」的人,請記住這個點:東經117度48分40秒,北緯31度54分50秒交匯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精彩視頻段子 的精彩文章:

梁清芳:尖山寺與唐蓮白

TAG:精彩視頻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