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史上第一個名窯有宋代六大體系之稱的「龍泉窯」

史上第一個名窯有宋代六大體系之稱的「龍泉窯」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漢族傳統制瓷工藝的珍品。因其主要產區在浙江省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清代,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龍泉窯以燒制青瓷而聞名,在北宋早期以前的產品風格受越窯、甌窯、婺州窯的影響,特徵與三窯的產品相似。胎質較粗,胎體較厚,釉色淡青,釉層稍簿。

龍泉窯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名窯,宋代六大窯系,因其主要產區在龍泉市而得名。它開創於三國兩晉,結束於明清,生產瓷器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是中國制瓷歷史上最長的一個瓷窯系,它的產品暢銷於亞洲、非洲、歐洲的許多國家和地區,影響十分深遠。

龍泉窯釉色蒼翠,北宋時多粉青色,南宋時呈蔥青色,沒有開片在器皿轉折處

,往往露胎呈現胎色,瓷釉厚潤,裝飾上很少刻花、劃花,而流行用貼花、浮雕,例如在盤中常堆貼出雙魚圖案,在瓶身上貼出纏枝牡丹圖案。

宋代瓷業鼎盛,除汝窯、官窯、哥窯、鈞窯、定窯五大名窯外,山西省平陽的平陽窯、陝西省耀州的耀州窯,福建省建安的建窯,江西省吉州的吉州窯,也都燒制相當好的瓷器。

開創年代

至今通常的說法是龍泉窯開創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也

有說始於五代或者宋代的。在古文獻中,關於龍泉窯的開創年代的記載極少,目前所見最早的記載是成書於南宋紹興三年( 1133)庄綽的《雞肋編》 "處州龍泉縣……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氏所貢,蓋取於此。宣和中,禁庭制樣需索,龍泉青瓷益加工巧。"庄綽曾在包括浙江在內的南北各地郡縣做官,交遊甚廣,見聞頗豐。他在上述文中清楚地描述了處州龍泉縣是五代吳越錢氏所貢青瓷的產地。"宣和中",龍泉窯已成為朝廷青睞的宮廷用瓷生產窯場。正因為朝廷向其訂燒青瓷,使得"龍泉青瓷益加工巧"。過去,許多學者在引用此條文獻時並不認可"五代秘色瓷出龍泉"的觀點。然而,在乾隆二十七年( 1762)修的《龍泉縣誌·大事記》中又提到"五代貞明五年( 919年)龍泉金村、劉田等地制瓷作坊已具規模",這說明在有限的古文獻中,至少有兩處提到了五代以前,龍泉就已經開始燒造瓷器的事實。

龍泉瓷器形複雜,除了一般日用器皿外,還燒制各種文具及仿古的瓶、觚、鼎爐等。元代龍泉窯大量運銷海外,瓷窯範圍擴大至麗水、永嘉等地;明代仍然繼續燒造,清代中期以後衰落。龍泉窯瓷器土細質厚,翠青色,無紋,紫骨鐵足。

鑒定北宋龍泉青瓷,要注意下列特徵:

1.早期青瓷施淡青色釉,有泛黃現象,其產地集中在龍泉金村和慶元上垟兩縣交界處的溪邊山坡上。

2.中晚期集中在大窯、金村、大白岸、慶元的上垟,麗水市的石牛等地,約有窯址30餘處。

3.北宋中晚期,採用含硅和含鐵量較高的瓷石作坯,胎色灰或灰白。施石灰釉,其特點高溫粘度比較低,容易流釉,釉層薄,釉面有光澤,由於燒窯技術和還原控制不好,使釉色出現泛黃現象。

4.紋飾特點:以刻畫花為主,碗、盤類多飾蓖紋、摺扇紋,題材以蓮瓣、牡丹、菊花為主,紋飾之間以楞線分隔。楞線分單線、雙線。花葉一般用蓖紋作葉脈。

5.多管瓶、盤口壺、多葉瓶為這一時期的新產品。多管瓶、盤口壺壺蓋一般飾花苞鈕、花蒂鈕為主。多葉瓶蓋頂以雞、狗等動物作鈕為主。

6.在工藝上,北宋時期多用支釘支燒,器物多有支釘痕。到了北宋晚期開始採用圈足內放墊餅墊燒。

龍泉瓷器部分歷史成交:

0341 南宋 龍泉窯粉青釉簋式 80-100萬 880萬 2007-08-26

3104 明十五世紀 龍泉窯青釉梅 200-300萬 698萬 2010-12-01

0837 南宋 龍泉窯-粉青釉竹節 400-600萬 563萬 2014-05-27

0023 龍泉窯梅子青高足碗 600-800萬 462萬 2014-07-14

0049 明初 龍泉窯青瓷玉壺春 300-400萬 454萬 2003-10-26

0427 南宋 龍泉窯仿官三足鬲式 280-380萬 402萬 2011-06-25

7991 元 龍泉窯貫耳弦紋壺 260-360萬 345萬 2014-06-05

0654 明早期 龍泉窯劃花菱花口 180-280萬 322萬 2014-04-27

1556 明 龍泉窯粉青雙龍耳不游 220-250萬 322萬 2013-04-21

總結了這麼多,給小編點個贊鼓勵一下吧~

歡迎各位廣大收藏家可以通過我們官方網站、微信公眾平台了解詳情。隨時諮詢參加各大國際拍賣行拍賣,祝藏友早日發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南藝術收藏界 的精彩文章:

TAG:華南藝術收藏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