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身為蜀漢猛將,身名顯貴,卻還是死於劉備之手

身為蜀漢猛將,身名顯貴,卻還是死於劉備之手

蜀漢昭烈帝劉備前半生顛沛流離,四處寄人籬下,後期得到諸葛亮,龐統,法正等謀臣,合關羽,張飛,魏延等武將,命運急速逆轉,於公元208年得荊州,211年取益州,219年奪漢中,終取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鼎足之資。可好景不長,漢中剛奪下不久,荊州生變,前將軍關羽孤軍北伐,敗走麥城,孫權背棄盟約,襲取荊州。緊接著,公元221年,劉備稱帝,發動夷陵之戰,結果敗於陸遜火燒連營,劉備悲憤交加,死於白帝城。蜀漢自此成為三國最弱勢的一方,勢力被鎖死在益州、南中、漢中三地,終其一朝也踏不出陽平關。荊州之失,向來被看成是蜀漢由盛轉衰的憾事,劉備不僅失去了荊州團隊,連劉備最先打下來的基業,北伐中原的荊州路線也盡入孫權之手。由荊州引發的夷陵之戰又生生消耗掉了劉備窮盡半生才建立起來的人力儲備,劉備也無力回天,只好白帝託孤,將光復江山的重任留給後來人了。

劉備219年五月奪漢中,七月,遠在荊州的關羽則率軍北上,我認為早在劉備出征益州前,是和關羽有過密令的,即奪下益州後必定和曹操會有一場血戰,而到了這個時候,關羽的荊州軍就必須起到牽制曹魏中部荊襄勢力的作用,但時機為何時,則由劉備決定,關羽實行。結果劉備攻下了漢中,雖然損耗極大,但還沒有動用到關羽的荊州軍,後面劉備自立漢中王,封關羽為前將軍,這時候暗令的實行和封將的明令應該是一起到達,目的就是要關羽出兵佯攻襄陽,牽制曹魏力量,而漢中則乘機休養生息,做好防禦準備。時機已到,關羽率荊州精銳出征襄陽,這場戰本是佯攻,虛張聲勢而已,可惜關羽圍曹仁於樊城,困呂常在襄陽,緊接著又斬殺大將龐德,水淹于禁七軍,曹魏荊州守將投降,孫狼作亂,響應關羽,一時間,關羽威震華夏。一場佯攻變成了明攻,關羽過於激進,調荊州守軍補充軍備,企圖擴大勝利的果實,此時,曹魏暗中聯絡孫權,共擊關羽,孫權應予,呂蒙白衣渡江,兵不血刃地拿下了荊州。關羽此時已成騎虎之勢,徐晃率軍駐南陽,曹操已打算統兵親征,甚至連鎮守淮南的張遼也已確立為對抗關羽的後備軍了。在後無歸路,前有強敵的情況下,關羽敗走麥城,當年十二月,關羽奔走臨沮,被擒,和其子關平一起被殺,荊州重鎮盡失。

敗走麥城

關羽在圍襄樊不利時,曾多次要求劉封、孟達出兵相助,但二人以上庸新占,未敢出兵為由拒絕了,這個也成為了劉備殺劉封的一個原因,但當時的情況究竟如何呢?公元219年五月,劉備占漢中,派劉封、孟達攻克上庸郡,委任劉封為副軍將軍,鎮守上庸。這時離關羽在八月秋水淹七軍也只不過過了三個月,上庸還說不定有曹魏勢力蠢蠢欲動,若劉封派兵,少了無意義,多了上庸守備力量不足,最後可能連上庸都丟了。何況劉封派兵,誰帶?孟達本就是劉璋手下,而且劉備信不過益州派系的人,處處提防著他們,陳壽對於這個寫的很隱晦:「達將進攻上庸,先主陰恐達難獨任,乃遣封自漢中乘沔水下統達軍,與達會於上庸。」字面上解釋是劉備擔心孟達難擔大任,所以才派劉封一同進攻上庸,可為什麼是陰恐呢,我認為是害怕,害怕孟達攻下上庸後反戈相向,畢竟當時天下的局勢還是曹強劉弱,曹操又有漢獻帝這個漢室正統王牌在手,孟達反叛並不是沒有道理的,所以才令劉封走水路,直下上庸,就是為了預防萬一。從這個方面也可以說明,劉封也不能帶兵,劉封一不在上庸,難保孟達有什麼想法,畢竟當時從地理位置看,上庸離曹魏更近一點。那劉封孟達一起帶兵呢?那更行不通了,上庸太守申耽本就是降將,投降後任上庸太守,其弟申儀任西城太守,上庸一共三郡,其中兩郡就在申氏兄弟手上,申氏兄弟管理上庸已經長達三十年,無疑是公認的「上庸王」了,即使申耽始終忠於漢朝劉氏,只接受朝廷的詔令,毫無抵抗就投降了劉備,甚至把自己的家眷都送入成都為質。可曹操也有漢獻帝在手,那才是正統的漢室繼承人,劉備的漢中王是自封的。至於家眷,在危急的情況下,難保也會棄車保帥,之後申儀反叛,趕劉封回成都,歸入曹魏,也證實了這個可能性不是沒有道理的。劉備不敢賭,劉封也不敢賭,況且劉封是劉備親封的副軍將軍,職責就是鎮守上庸,保護益州東部,地位和關羽在同一等級,在沒有劉備明令的情況下貿然出兵,輸了死路一條,即便贏了,也免不了一條擅離職守的罪名,要是引起劉備的猜忌之心,那就更是麻煩加麻煩了。種種原因,使得劉封顧慮頗多,以至沒有出兵相助,但這也似乎怪不到劉封頭上,究其原因還是劉備、關羽行動太急,太快了,從奪漢中、上庸到關羽敗走麥城,前後不過半年時間,說句玩笑話,劉封剛進上庸,連城裡的官員、世族豪強可能還沒認識完,連飯都沒吃過呢。立足未穩,根基未深,此時出兵實在太過冒險了。

上庸

關羽死後,劉備悲慟不已,言語間應該有指責劉封、孟達不救關羽之意,劉封也因為這件事,也是很埋怨孟達的,兩人從此貌合神離。公元220年,孟達叛劉,文帝曹丕派徐晃、孟達和夏侯尚攻打上庸,申氏兄弟背叛劉封,導致劉封兵敗。孟達在兵圍上庸曾想勸降劉封,但劉封嚴詞不受,在魏軍猛攻下,劉封只能棄城而逃,在劉封一路風塵僕僕地回到成都後,等待他的並不是劉備的安慰,而是劉備的兩項指責:欺凌孟達和不救關羽。注意了,這裡欺凌孟達是在不救關羽之前的罪名之前的,也就是說,在劉備心中,其實也默認了劉封當時不出兵的做法,另外,如果真的痛恨劉封,那應該在當時就召他回來,而不是等劉封敗回成都後重提舊事,也就不會有後面欺凌之事了。至於欺凌孟達,當時可能是有埋怨,但還說不上欺凌,孟達在反叛後還是想要勸降劉封的,如果勸降成功,那兩人就是同朝為官了,你會容忍一個欺負過你的人整天在你面前晃來晃去嗎,肯定是想方設法的能死他啦!所以說,這兩條罪名只是劉封被賜死的兩個次要原因,主要的罪名其實任何人都知道,但誰都不說,也是誰都不能肯定的。那劉封的主要罪名到底是什麼,至於殺掉嗎?這麼多功都還抵不過這一個過嗎?

賜死劉封

其實劉封的主要罪名是從古到今逃脫不出的一個怪圈,那就是他的身份。劉封是劉備養子,而且隨劉備入蜀,屢立戰功,在軍中威望日盛,被劉備封為封疆大吏,鎮守邊境。像劉封這樣一個人,在亂世,往小了說可以做將軍,志向更高的可以做諸侯,如果再加上野心的話,甚至可以做皇帝了。劉封雖是養子,但古代養子和嫡子一樣也是有繼承權的,往近了說,魏明帝曹睿不就立了他的養子曹芳為後繼者嗎。盛世也有養子繼承權力的,何況亂世,誰的槍杆子硬,誰就能做主,即便有諸葛亮等忠臣在,但劉封當時正值壯年,就算做不成蜀漢皇帝,難保割據一方,為蜀漢邊境之患爾。

劉備當時已近天命之年,對繼任者的平穩上位不能不考慮周詳,而劉封是劉備養子,也是長子,論資排輩,劉封也是有資格繼承劉備事業的。不得不說,劉備在繼承人這一問題上,他做的比曹操都要狠,想的比孫權更要遠,本人還是逃不出子承父業,對自己的親生兒子還是要更加偏愛的,哪怕這個養子為他立下了汗馬功勞,對他忠心不二,那也是芝蘭當道,不得不鋤。相比劉備費盡心思,想出兩條罪名來賜死劉封,諸葛亮倒是直接了斷,說出了劉封驍勇,性格剛烈,劉備死後恐怕不能駕馭,這句話可謂蓋棺定論,劉封的賜死完全就是因為身處權力的中心,自己能力太大,性格太直,可惜又是處於一個十分尷尬的位置。為了蜀漢江山的長治久安,劉備也只能羅織罪名,將其賜死。

劉封死前,說:悔不聽孟子度之言,致於今日。劉備聽說之後,痛惜流淚,或許在劉備心中,也是真心疼愛過這個養子的,對自己羅織罪名,也是有一絲愧疚的,但在權力鬥爭面前,父子之情再深也是敵不過這個千百年來人人都逃脫不出來的怪圈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意樓主談歷史 的精彩文章:

被誤讀千年的「白痴皇帝」,其實卻是有情有義的平庸皇帝
「牛繼馬後」的第三版本,竟關係到魏明帝曹叡的身世之謎

TAG:如意樓主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