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莊子》釋解:寓言、重言與卮言

《莊子》釋解:寓言、重言與卮言

△圖片來自網路,作者不詳

本文選自《莊子·寓言》。

【原文】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寓言十九,藉外論之 。親父不為其子媒。親父譽之,不若非其父者也。非吾罪也,人之罪 也。與己同則應,不與己同則反。同於己為是之,異於己為非之。重 言十七,所以己言也。是為耆艾,年先矣,而無經緯本末以期年耆者 ,是非先也。人而無以先人,無人道也。人而無人道,是之謂陳人。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窮年。不言則齊,齊與言不齊 ,言與齊不齊也。故曰:「言無言。」言無言:終身言,未嘗言;終 身不言,未嘗不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 也而不然。惡乎然?然於然;惡乎不然?不然於不然。惡乎可?可於 可;惡乎不可?不可於不可。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 無物不可。非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孰得其久!萬物皆種也,以不同 形相禪,始卒若環,莫得其倫,是謂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譯文】

在下莊周著這一部《莊子》,要說的話都在書中說了 。這裡僅就本書文體說明三點,也就是給讀者交底吧,免 得閱讀致誤。

第一點是寓言佔了百分之九十的篇幅。

第二點是重言(寓言裡面大部份是重言)佔了百分之 七十的篇幅。

第三點是卮言滿紙,任其自然。

寓言佔了百分之九十的篇幅。所謂寓言,借他人的嘴 ,說自己的話,涉嫌編造故事,讀者不必一一落實,姑妄 聽之可也。誰都曉得,父親不宜給兒子做媒。父親跑去向 女子吹噓自己的兒子,會招人懷疑,不如拜託媒婆去吹噓 吧。本來嘛,兒子總是自己的聰明,觀念總是自己的正確 。同自己保持一致的就讚賞,同自己分道揚鑣的就排斥; 跟自己走的就予以肯定,另闢蹊徑的就予以否定。這些都 是人類的弱點,奈何不得啊。我在書中借他人的嘴說自己 的話,涉嫌編造故事,這不能責怪我,應該責怪人類的弱 點。尚祈讀者鑒諒。

重言佔了百分之七十的篇幅。所謂重言,重複古代聖 賢講過的話,推銷我的貨色,也就是掛羊頭賣狗肉,利用 古人做招牌。說得好聽些,舊瓮裝新酒,免得挑起爭議, 因為現代讀者厚古薄今,崇拜老前輩嘛。其實呢,有些老 前輩,比我輩先生,但缺乏相應的縱橫馳騁的見識和始終 貫徹的學說,不宜做我輩的先生,缺乏見識和學說以開導 後生,豈止做先生不宜,做人也尚未入門呢。如此老前輩 ,前在哪裡,一件老古董罷了。

卮言滿紙,任其自然。所謂卮言,支離破碎的片語和 斷章,連綴成篇,隨意跳躍,不講究科學的結構,但任其 行雲流水般的自然而已。遊戲筆墨,散漫演繹,消遣歲月 ,不想立言垂訓後世。不想立言,言了也就等於不言。不 言,萬物自然齊一,是非自然等同。萬物齊一,是非等同 ,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人去多嘴,反而不自然了,齊一的 也不齊一了,等同的也不等同了。人去論證萬物的齊一和 是非的等同,那是幫倒忙,愈證愈夾纏,恐怕會得出否定 的結論,所以我鄙棄科學的論證。我給讀者滿紙卮言,言 了等於不言。讀者其諒我乎?

言了等於不言。人若達至了這樣的境界,哪怕他天天 談話,也不能說他多嘴。相反的是那些滿腹是非長短的人 ,哪怕他天天不談話,也不能說他不多嘴。有些人自來就 有可肯定的正面,有些人自來就有可否定的負面。有些人 自來就是那樣,有些人自來就不那樣。那個人為什麼是那 樣?不為什麼,自來就是那樣。這個人為什麼不那樣?不 為什麼,自來就不那樣。那個人為什麼有正面可肯定?不 為什麼,自來就有正面可肯定。這個人為什麼有負面可否 定?不為什麼,自來就有負面可否定。萬物自來就有存在 的形態,萬物自來就有存在的理由。沒有任何東西沒有存 在的形態,沒有任何東西沒有存在的理由。現實如此,奈 何不得。不寫滿紙卮言,任其自然,還有什麼違反自然的 著作能經得起悠悠歲月的考驗!

問我什麼是自然嗎?

一切生物皆由有機分子組合而成。組合形態不同,物 種也就不同。組合形態演變,物種也就跟著演變。演變程 序一一銜接成一圓環,找不到起點,找不到終點,無是非 可言,無得失可言。人類以及種種生物都棲息在圓環上面 ,生生死死,轉永恆的圈圈。這便是《齊物論》篇內我設 想的巨型圓環,無以名之,名之曰天然,也就是自然。我 著這部《莊子》,不但文體任其自然,思想同樣任其自然 。我不站你們的所謂立場,我懸浮在圓環中間,對萬物一 視同仁,對是非等量齊觀。

【釋解】

《莊子·寓言》可以理解成《莊子》的一篇後記。

《莊子》這本書就說了三句話。一句是寓言,佔了整本書90%的篇幅。一句是重言,佔了整本書70%的篇幅。一句是卮(音:知)言,整本書都是卮言。

什麼是寓言?就是編造故事,來表達作者的觀點。比如《莊子》一開篇」北冥有魚「就是典型的寓言。這樣的寓言在莊子中比比皆是。

什麼是重言?就是借用大師的口,來說一個道理。這個道理這個大師可能沒有說過,只是莊子借用罷了。比如莊子在本書中有很多觀點都是借用孔子和老子的口,因為孔子和老子大家都熟悉,有權威,所以他們說的話大家容易相信。

最後就是卮言。所有卮言就是自然而言。沒有矯揉造作,不用語言來干預萬物,力求用語言講清萬法自然的道理。

往期回顧

(特別說明:本文譯文源自「古詩文網」,具體作者不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自在佛學書苑 的精彩文章:

《華嚴經》:佛教的世界觀
《莊子》釋解:未生不可忌,已死不可阻

TAG:觀自在佛學書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