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漢朝軼事:文景之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

漢朝軼事:文景之治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巔峰

連續經歷秦末戰爭、楚漢戰爭,以及諸呂之亂,社會動蕩不安,漢朝的經濟遭到了嚴重破壞。因此,文景時期就採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息的政策,出現了多年未有的穩定富裕的景象。

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國力基礎大大增強,這就是中國進入帝國時代的第一個盛世,史稱「文景之治」。

那麼,「文景之治」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巔峰的呢?主要有四個方面:


文景二帝十分重視百姓的農業生產,多次下詔勸課農桑,田賦大幅度減少。漢初時是十稅一,漢文帝時是十五稅一,漢景帝時則為三十稅一,這是什麼意思?

就是說,你一畝田產了300斤糧食,你只需要上繳10斤,那個時候,交稅並不是貨幣,而是商品。

說個題外話,其實,漢朝的賦稅並不輕,更多的體現在徭役上面,而並非徵收糧食。當時,23歲到60歲的人每年都要免費給國家打工。

在古代人看來,自己的體力不值錢,這種觀念直到現在,依然影響了很多中國人。


晁錯曾給漢景帝提出重農抑商的策略,他認為:如今天下之所以貧窮,是因為商人太多。商人一向不從事生產,只會倒騰商品,加價出售,正因為他們的存在,導致物價飛漲,百姓苦不堪言,朝廷應該增加商人的稅,同時減少商人的數量。

這種觀念放在現在,肯定會被嗤笑,我們現在的繁榮得益於商業的蓬勃發展,但是在古代,重農抑商卻很有必要。如今,生產力高度發達,有生產線,有自動化,甚至出現了機器人。

因此,不需要那麼多人從事生產。而在古代,因為生產力低下,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對於商人,則只需要少量進行貨品分配。


漢朝初期,朝廷允許隨便開採礦,只要你有條件和能力。晁錯給漢景帝建議,應該禁止採礦,礦產應該歸屬於國家。他認為:金銀雖然是貴重物品,但也是最無用的東西,不能吃也不能喝,只能讓房子變得更豪華,我們現在需要的是糧食。(金銀在如今是硬通貨,可是在古代,糧食才是硬通貨。)


自漢景帝把女兒南宮公主遠嫁匈奴後,那段時間,雙方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和平。為了鞏固這種和平,漢景帝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跟匈奴人做生意,中國的邊境城市出現了。

因為戰爭的緣故,邊境都是城牆,自從雙方在馬邑互市後,草原上大量的動物皮毛進入中原,而中原的手工藝也進入了匈奴,馬邑成為一個大型的邊境貿易城市。

文景之治到了漢景帝晚年,國家富裕成什麼樣?據《漢書·食貨志》記載,糧倉堆滿了糧食,新糧食把舊糧食壓在下面,而舊糧食開始腐爛;錢庫中大量銅錢多年不用,以至於穿錢的繩子爛了,散錢多得無法計算。

這是對文景之治十分形象的描述。也正因為如此,才為漢武帝的大一統奠定了政治和物質條件。

參考文獻:

1.《史記·孝景本紀》

2.《史記·孝文本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味的歷史 的精彩文章:

虎毒都不食子,劉邦為什麼三次把孩子推下車?
李廣既沒封侯,也無赫赫戰功,太史公為什麼給他立傳?

TAG:趣味的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