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做事要追求效果

做事要追求效果

今天說的事可以從一個笑話談起。

話說前段時間朋友讓我推薦書讀,我直接給拒絕了,告訴她大實話就是不相信她會真的去讀。但是架不住人有時候熱情起來也是幾頭牛都攔不住的,最後是左阻攔右克制的推薦了一本,還是當場買單的那種。

結果就是,那本書在搬家的過程中不知道哪去了,翻的頁數不超過十。

當然後面還有我後續做的幾個小實驗,但是事實證明,人要是沒有培養出一個習慣的話,那新的事物出現很快就會被「排異」掉。並不是我的朋友多麼沒有毅力(她當然也挺沒有),而是事實就是如此殘酷。

培養做事的能力這點也是,如果習慣了過程中的懈怠,那麼天長日久的結果就是,明知道怎麼做是好的,但是也會自覺不自覺地滑向常態。本質上,我們生活的每一天,都是在糾正自己的行為和習慣——當你真的想變好的時候。

而同樣的,無論是推薦別人看一本書還是做什麼事,如果只是籠統的用慣性思維或者適合自己的方式去做,也只能是對牛彈琴。每個人的時間都是有限的,而且任何人傳遞自己的思想以及作品,都是希望能夠恰當的傳遞好自己的成果,但有時候我們又往往會陷入到困境里。「好心」不被當做好意,次數多了就需要考慮是不是表達出了問題。

如果我們不懂得掌握合適的方法,其實浪費的是自己與受眾雙方的時間:

一、注意受眾的反饋,而不是一味地把自己的思想灌輸出來

教是最好的學,然而不顧及受眾的感受和理解能力,一味地把自己認為合適的或者必需的說出來,那造成的最普遍的結果就是「填鴨式的灌輸」。而且從這個角度來看,教授者本身也還是處於一種低層的理解層面上,知識本身並沒有真正融入他的思想,他的思想也僅僅停留在理解以及初級應用的階段。

人是適應能力很強的動物,初級應用這種「強扭的瓜還想甜」扭曲式使用久了,也會習慣。但是如果想要獲得更多的成長,就好像學會了加減法運算可以應對生活種種,但是如果希望獲得更有效的運算方法,就必須升級這份知識一樣。

考慮受眾的接受能力以及反饋,其實並不是為了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及時反饋」上,而是,無論是追求受眾的所獲還是追求自我能力的提升,這一點都是必然需要關注以及付出的。只是美其名曰的「節省時間」,其實恰恰是浪費時間——浪費的不只是自己的時間。

現在再看曾經的文章,會很明顯的覺得是自己在說悄悄話,自己如今讀起來都覺得晦澀和無聊。即便最早開始寫文章就是為了理清自己的思路,但是當理清思路已經不再需要靠文章才能做到的時候,如何能夠通過一份思考讓更多的人受益,這才是重要的事情。

而且寫文章與讀文章之間所花費的時間本質上是不平等的,在相當長的時間裡,都是作者的付出遠大於讀者的付出——即便是出於時間花費的角度。所以,即便是出於自我成長的角度看,寫一篇文章更多注重閱讀體驗,也是對自己駕馭文章思想以及更深刻的思考的一種很好的方式。

至於如何考慮受眾這點,很明顯的就是把讀者當做比自己更優秀的人——雖然看起來可能不現實。但其實這就有點利用「虛榮心」來發揮作用,每一次運動覺得堅持不下去,覺得痛苦無比的時候就想想:我TM是要穿漂亮裙子的人!立馬就有了幹勁,因為覺得即便是只有自己的房間,也突然周圍全是觀眾……

而為什麼說「悄悄話」式的文章其實沒意義呢?因為每個人所處的成長階段以及社會地位,個人見識皆不同。當一個人越弱,那他的同類可能就越多,但如果想成長進步,首先就要擺脫這樣的環境。而一個人越強,看起來同類減少,但是每一個都是以一頂百的高手,所能夠帶來的社會資源遠不是前者的數量能夠取勝的。印象最深的就是前段時間讀幾篇某APP首頁推薦的文章,讀完就決定——以後絕對不能在這個APP發文章,發久了拉低智商,招引來的也全不是能夠看懂文章內涵的人……

作者與讀者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相互促進,相互成就,而不是相互鄙夷。現在有些話說出來就會被定義為雞湯,類似於當你優秀了,吸引來的也會是優秀的人。但道理和事實就是如此。很難想像一個沿街乞討的乞丐有機會和世界首富成為要好的朋友,這不是身份和地理位置造成的不可能,而是思想和行為、長期保持的習慣等,造成的不可能。

二、少做事情,把每件事做的有效果

這一點,是希望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有一顆爭取成為「第一」的心。即便是在一件小事以及一個很小的範圍內有了成為「第一」的經歷,這份經歷也可以得到複製,從而有機會到一個更大的領域和範圍內成為「第一」。

不需要覺得成為第一是一件多麼危言聳聽的事情,事實上,任何事情不斷地增加選項,就會有人不斷地被篩選以及主動放棄。打個最簡單的比方,以人類生命來看,活到20歲是一個相對容易和普遍的事情,可是即便在如今這樣發達的社會,活到80歲依然少,活到100歲更是直接穩拿「長壽老人」的稱號。而現實生活就是這麼一個不斷篩選的過程,因為你不是在跟「芸芸眾生」競爭,而是和少數堅持下來的人競爭,這時候比拼的就是實力以及一定的運氣,但是輸了也可以無怨無悔。而且可以把這份經歷再發揮,從而到生活的各處有了與高手競爭的寶貴經驗。

俗話說得好,跟臭棋簍子下棋,贏了也入不了流。

同樣,在一定的時間內安排太多的內容,看起來是為了說得更全面,但是最終結果卻很難如意。人可以高估自己的能力,可以高估同類,但是不能高估所有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這個背後的故事有很多的版本,但是比較出名的就是一個國王召集全國有識之士編寫確保人民永世幸福的法則,從最開始的三本六寸厚的書到最後的一句傳世名言,就是無人問津與傳揚之間的距離。

分清楚真正重要的是什麼,從少一點,再少一點開始。

三、再簡單的事情,也要善於思考

很少提到思考的重要性,那咱們就可以詳細說說。

不得不說我們的文化教育中,有太多的古訓教導人們要勤于思考,勤于思考的好處即便是不明說,每個人也是心知肚明的,這這裡不再贅述。

而為什麼面對簡單的事情,也要勤于思考呢?

首先,對於複雜的事情,如果希望搞明白,那麼不思考就等於讀天書。而且,對於真的懶于思考的人來說,也不會去主動觸碰複雜的事物,以至於每一個需要接觸複雜事物的人,習慣性的思考也就保持住了。

但是,對於簡單的事物,人們往往會忽略其重要性。很明顯的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這首古詩幾乎人人都背過,釋義也是人人都懂的,但是為什麼還會有「聽了那麼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的自嘲?

本質上,理解與簡單思考,簡單思考與深入思考,深入思考與行動之間都有著很遠的距離。大部分人背誦古詩就只是背誦古詩,當一個樂子來聽了來理解了,但是從中得到了什麼屬於自己的思想結果,以及可以影響後續人生的行為和決定,這就真是因人而異了。

為什麼「聽了那麼多大道理,依然過不好一生」呢?

因為過好人生從來不是靠聽幾句話就能做到的。背誦古訓的意義也絕對不是在多知道幾個名言警句,而是真的把前人的思考植入於自己的生活,只有這樣,才真的是站到了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站在巨人的旁邊——成為墊腳貨。

勤于思考其實是培養生活中的那種求知的敏感性,一個勤于思考的人就如同有一個整日低頭注意腳下有沒有金子的習慣一樣,那麼當腳下真的出現金子的時候,哪怕是一個微弱的光芒都可以不錯過。當然,說這話肯定不是讓大家真的去低頭找金子,而是一個比喻——當心理有這麼一個需求的時候,那麼當機會出現,你才真的能夠在「芸芸眾生」中發現。不要等著芸芸眾生都發現了,然後你再發現。

面對再簡單的事物,也要善於思考,其實更在於把「思考」當做日常,培養成為習慣,而不是只有在面對特定事物的時候,再啟動思考能力。平時沒有運動的習慣,不光連日常繁複一點的運動都很難應付,更別提遇到危機時真的需要拔腿就跑的時刻了。

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憤憤不平那些名人不把所謂的成功之法交待出來,其實很多成功人士說的每一句話都源自於背後的思考和經歷。前段時間看吳軍老師寫的專欄文章,講的有關貨幣的內容,裡面就很淡淡然的說道自己為了搞明白這件事專門研究了半年之久:學課、看書做筆記,再和區塊鏈的從業者交流等,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體會和看法。還有包括看《窮查理寶典》里,很明白的說明查理·芒格這樣的人物永遠會提前45分鐘到達約定的場所提前準備,或者在等待中看書,書里有不少查理·芒格的照片或者繪圖,你會發現非常顯眼的就是每一次他手裡都拿著書。

如果所謂的成功之道就是把錢直接擺在眼前或者直接告訴你某某地方有金礦,那其實只是懶惰的痴心妄想。懶惰還痴心妄想,等於必然的一無所成。

生活在這個信息流動非常發達的時代,很多時候各路媒體都會把所謂的金句提取出來製造聲勢,但其實隱藏在金句背後的思考以及背景才是需要關注的對象。就好像,曾經那句「定一個小目標,先賺它個1個億」,很多人甚至連這個完整的視頻都沒看過,更別提究竟講述了什麼內容了,倒是記住了一個看起來特別誇張的語句,自我娛樂了一番罷了。

如果這樣就是所謂的「聽了很多大道理,卻依然沒過好一生」的話,那過好了不才應該是奇蹟嗎?

很多時候人們認為所謂的階層壁壘就只是表面功夫,但其實一個司機不是沒法和世界首富對話,而是兩個人對於事物的認識,以及細微之處的思考就不同。看似淺顯的話題,能不能稍微多思考一點,結合自己的認識能不能有所啟發和完善,從而發現事物深層的含義,這才是天長日久之下,造成了看起來的差異那麼大根本的原因。

有一顆善於發現事物價值的心,才能發現隱藏在平淡之處真正的價值。不是為了所謂的不錯過,而是人生本來就是一個不斷完善自我,以及才有機會和資格完善整個世界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荷鳴 的精彩文章:

TAG:何荷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