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身體出現5種「變化」,小心是胃食管反流病,特別是胃不好的人!

身體出現5種「變化」,小心是胃食管反流病,特別是胃不好的人!

胃食管反流是由於胃和十二指腸里的食物反流至食管和或咽喉部位,引起反酸、燒心等消化道癥狀。

胃食管反流非常容易反覆發作,給人們的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極大的不便。因此,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特別警惕這種病的發生。

胃食管反流病發生時,有典型的癥狀表現,身體會出現異常的的變化,只要平時多細心觀察,及時就醫,一定可以避免對身體造成更嚴重的傷害。

身體出現這五種變化,要小心:

一、慢性咽炎

如果很多人患了慢性咽喉炎,而且在長時間內不能被治癒,很可能就是食管反流,導致胃酸流入食道或者咽部,造成咽喉部的損傷。

二、哮喘

有可能是因為食物反流到咽喉,不小心流入氣管中,引起呼吸障礙,導致哮喘。

三、口腔疾病

有些人口腔最裡面的牙齒被腐蝕的很難看,顏色也不好看,也是要約胃酸反流到咽部以上造成的。

四、胸痛

當食物反流的時候,會刺激食管,引起胸部疼痛。嚴重的時候在胸部又有劇痛,然後會擴散到其他部位,引起全身性的疼痛。

五、黑便及貧血

如果因為食物反流到食道導致食道發炎潰爛,會引起消化道出血有嘔血的癥狀。排泄的時候也會發現有便血的現象,時間久了,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貧血。

如何預防胃食管反流病?這三件事不要做:

(一)晚進餐和睡前進食

晚進餐和睡前進食可導致下食管括約肌壓力降低,而且晚進餐和睡前進食還可導致食管抗反流屏障減弱和食管廓清能力下降。

有研究顯示,晚餐時間的早晚與當晚食管內pH值相關,晚進餐者當晚食管內pH值比早進 餐者低。

因此,睡前2-3小時不能吃任何食品,白天進餐後也不可立即卧床,活動20-30分鐘後方可入睡。

(二)喝酒和吸煙

白酒可刺激胃酸分泌亢進並降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增加食管下括約肌自發性鬆弛。

德國學者PEH教授於2002年研究了白酒與胃食管反流的關係,結果發現白酒通過兩個相互作用的機制促進胃食管反流:

一是增加了食管同步收縮的概率,並影響其蠕動功能,導致食管酸清除能力下降,二是使反流次數增多,加重食管內酸性環 境。

另外瑞典的Nilssno教授認為,煙齡與反流癥狀相關,每日吸煙、煙齡超過20年的吸煙者與煙齡不足1年的人相比,反流風險增加70%。

(三)進食過多過快

進食過多過快也是誘發胃食管反流病的一個重要因素。進食過多過快使胃過度伸展,胃內壓增高,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

此外,進食過多過快,胃排空能力相對下降,胃酸分泌的時間和量增加。已經有不少研究證實,進食過多過快可促進胃食管反流病的發生。

因此進食時避免過飽或饑飽無常。一般早餐、中餐可吃 到七八分飽,晚餐五六分飽就差不多了。

這三種食物不宜吃:

(一)食用對胃黏膜有明顯刺激的食物

咖啡、煙酒、巧克力、可可、水果糖,檸檬、番茄等以及辛辣生冷食品,甚至還包括酸性飲料及可樂類飲料,病人都必須加以限制。

因為這一類食物可以增加胃液分泌,引起胃內的胃酸等主要反流物的量明顯增加,也會增加反流的機會。

(二)油膩食品

臨床研究已經證明,餐後的食管下括約肌壓力下降,高脂(燒鵝、豬蹄、紅燒肉等)餐後降低更明顯。

因為脂肪在胃裡的排空速度慢,容易刺激內源性膽囊收縮素的釋放,從而進一步導致食管下括約肌壓力降低有關。

當食管下括約肌的壓力降低時,胃和十二指腸里的食物就容易反流至食管。

(三)酸性食物

酸是胃食管反流病反流物中損壞食管黏膜的一個主要成分,所以,酸性食物是胃食管反流病燒心癥狀的常見誘因。

胃食管反流患者對酸性食品的刺激比正常人敏感,即使正常人感知不到的酸刺激,都足以引起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燒心癥狀。

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在於病人的食管對酸刺激敏感性閾值降低。

改善胃食管反流,喝佛手陳皮茶!

每天拿來泡水喝,堅持喝上半個月,能明顯改善胃食管反流、膽汁反流、胃酸分泌過多等引起的胃部不適。將丁香、陳皮、桑葉、菊苣、佛手、茯苓6種材料按照比例製成茶。每天取一包,可反覆沖泡兩到三次。

佛手其實是一種我們可以經常見到的瓜果,也以稱為一種蔬菜,佛手又稱佛手瓜。它含有非常豐富的營養物質,含有大量的維生素和礦物質,對於保護我們的胃部非常的有幫助。

桑葉中含有多種DNJ礦物質,這些都是身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進入身體之後具有潤腸通便的作用,非常適合便秘的患者服用。除了能夠治療便秘之外,將桑葉泡水喝還能夠很好的排出身體廢棄物以及毒素,起到排毒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健康萬方 的精彩文章:

春季痛風高發,如何應對?6個中醫食療方,幫你遠離痛風煩惱!
高尿酸謹記:五種食物要忌口,否則痛風一旦上身,做什麼都晚了!

TAG:愛健康萬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