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歷史上的這四場戰役你知道嗎?

中國歷史上的這四場戰役你知道嗎?

漠北之戰――中原農業文明對北方草原文明的首次戰略勝利之戰

公元前119年春,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各率領5萬漢軍,深入漠北,尋殲匈奴主力。他們兵分兩路,穿越荒漠地帶,用千里奔襲的手法,成功地將對手置於死地。這是中華農耕文明與草牧文明漫長角逐的首次戰略性全勝,我們當然有理由為他們擊節喝彩。

漠北決戰,號稱野戰無敵的匈奴鐵騎主力損失殆盡,龐大的草原帝國分崩離析,並從此一蹶不振。不僅再無力威脅中原,其部分部眾攝於西漢王朝的壓力,向西遠遁,數百年之後終於成為羅馬文明的終結者,在世歷史進程中盡掀波瀾。

不過,這是一場兩敗俱傷的角力。坐擁雄厚資源的大漢帝國,在傾舉國之力將重量級對手擊倒的同時,自己也幾乎耗盡了能量。隨後數百年的紛爭和混亂,就是明證。畢竟,鐵血與戰爭帶來的文明,往往不是最好的選項,古今中外概莫如此。

唐滅東突厥之戰―中原農耕文明再次在戰略上壓倒北方游牧文明的標誌性戰役

公元年月年月,在大唐王朝與突厥的戰爭中,唐王朝為了徹底消除北方的威脅,派兵部尚書代國公李靖為總指揮,率萬大軍對突厥進行全面反擊。李靖親率驍騎長途奔襲,在茫茫的大草原上,以寡擊眾,一舉殲滅不可一世的東突厥帝國的頡利可汗。這是繼漠北之戰750年後,中原帝國再次主動出擊,並取得戰略上全面勝利的又一戰例。

與衛青、霍去病不同,李靖的勝利來輕鬆至極;大唐帝國也不像大漢朝那樣一戰而竭,反倒由此開啟了中國帝制歷史上,輝煌絢爛的盛世之門。相同的是,戰敗的一方傾刻間倒地星散,向西逃竄,錯進錯出之間,卻深深改變了中、西亞的格局,最終釀成了今日的「東突」濫觴之源。

岐溝關之戰―中原文明轉入全面消極防禦戰略的開端

公元986年,宋太宗下詔北伐契丹,意在收復幽雲十六州及營、平二州之地。這是雙方經過十多年相互試探後的一場決戰,為此,宋太宗厲兵秣馬,殫精竭慮,在紙上周密謀劃後,自認為萬無一失時,以老成持重的名將、天平軍節度使曹彬為統帥,傾全國精銳之師,直指幽州。

然而,具體操作起來卻一塌糊塗。宋太宗近乎弱智的軍事理念,加上受多方掣制的曹彬,對陣靈活機動、指揮自如的契丹鐵騎,只能自取其辱,宋軍全面崩盤,折了老英雄的一世英名。經此一戰,中原帝國由宋至明,再到清,歷代君主們除了窩裡橫外,在外敵壓境之時,無不以宋太宗為榜樣,以禦敵於國門之外為最高準則,將「難看的活」演繹到了「屈辱的死」。

一片石之戰―決定三百年大清王朝基業的開山之戰

公元1644年4月,清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八旗軍與明朝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擊敗李自成的大順軍。這是一場事先誰也料想不到的戰役,也是一場幾乎未戰勝負已定的戰役。4月22日,清軍抵進離山海關兩里處,當暴發戶李自成的大順軍撲向吳三桂時,情急之下的吳三桂向多爾袞求援。

這是一場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人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發動的錯誤戰爭,把吳三桂逼到了懸崖邊上。而吳三桂則是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做了一件背負千古罵名的事―夢想借外敵之手匡複大明。

大清終於攫取大明江山,一坐就是三百年,導致的直接惡果就是中華民族,從此開始了百年屈辱的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狼狽故事 的精彩文章:

剛換代一年多 就準備不賣了?福特旗艦轎車林肯大陸被爆停產

TAG:狼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