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關百科中名詞解釋的一些記憶方法及答題思路

有關百科中名詞解釋的一些記憶方法及答題思路

嗨,又是下雨的天氣,古來雨天愁人多,愁思愁緒愁......emmm,還有愁啥只有你們自己知道了

小白在最近在複習百科知識時,發現了一些回答名詞解釋的規律(套路),不知道大家發現沒,給大家總結出來,供大家參考,以便於更高效率的複習記憶。

有關重要節日

關於重大節日的答題思路(記憶方法),主要有

1、具體日期

2、來歷

3、別稱(俗稱),

4、紀念方式(慶祝方式、一些相關習俗與民俗活動)等。

5、相關歷史人物(根據具體節日而定,比如端午節-屈原)

端午節

具體描述: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在春秋之前端午節是祛病防疫的節日,後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但有例外,東吳一帶的端午節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吳越地區以龍舟競渡及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蒿草、艾葉,熏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端午節」為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對上訴例子的具體分析

1、具體日期:端午節為每年農曆五月初五

2、來歷:因愛國詩人屈原在此日殉國明志而演變成人民祭奠屈原以及緬懷華夏民族高潔情懷的節日,沿襲至今,屈原之名流芳百世,愛國精神也傳播至華夏各地。但有例外,東吳一帶的端午節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且吳越地區以龍舟競渡及在此日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更是早於春秋很久。

3、別稱、俗稱:又稱端陽節、五月節、五日節。

4、紀念方式(民俗及民俗活動):端午節有吃粽子,賽龍舟(民俗活動),掛菖蒲、蒿草、艾葉,熏蒼朮、白芷,喝雄黃酒的習俗。

5、相關歷史人物:紀念屈原,伍子胥(東吳一帶的端午節歷來不紀念屈原,而是紀念五月五日被投入大江的伍子胥)

有關地名

主要有

1、地理位置

2、歷史地位

3、歷史沿革

4、當代發展狀況

5、地名所含有的寓意(如「北平」,有「北方安寧平定」)之意

eg:長安

具體描述:長安意為「長治久安」,是漢唐的都城,現在陝西省西安市的古稱,是我國九大古都之一,從西周到唐代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及政權建都於長安,總計建都時間1077年,世界四大古都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和國務院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遊勝地。

具體分析:

1、地理位置:現在陝西省西安市的古稱。

2、歷史地位:世界四大古都之一。(也有說是九大古都之一),是中華文明的發揚地、中華民族的搖籃、中華文化的傑出代表,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

3、歷史沿革:是漢唐的都城,從西周到唐代先後有十三個王朝及政權建都於長安,總計建都時間1077年

4、當代發展狀況: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最早確定的「世界歷史名城」和國務院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世界著名旅遊勝地。

5、地名所含有的寓意:長安意為「長治久安」。

有關人名

一般考查的都是「著名歷史人物」和「當今國內外有深刻影響的人物」,著名作家,思想家,政治家等。 tips:

1、姓名(字、號)

2、所在時代

3、所從事的工作

4、主要貢獻等

5、代表作(相對於作家,詩人)

6、主張思想(思想家)

7、政治主張,改革活動,歷史事件(政治家)

For example

屈原:(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78年),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約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他是「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

具體分析:

1、姓名(字、號):羋姓,屈氏,名平,字原;又自雲名正則,字靈均 。

2、所在時代: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3、從事的工作:戰國時期楚國詩人、政治家。

4、主要貢獻: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偉大的愛國詩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被譽為「中華詩祖」、「辭賦之祖」。「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開闢了「香草美人」的傳統。屈原的出現,標誌著中國詩歌進入了一個由集體歌唱到個人獨創的新時代。他被後人稱為「詩魂"。

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

5、代表作:《離騷》、《九歌》、《九章》、《天問》、《招魂》等。

6、政治主張,改革活動,歷史事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 吳起之後,在楚國另一個主張變法的就是屈原 。他提倡「美政」,主張對內舉賢任能,修明法度,對外力主聯齊抗秦。因遭貴族排擠毀謗,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後來不幹統治者昏政,在農曆五月五日投身汨羅江。

有關歷史事件

主要需要答出的,就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用英語講可以總結為四個W---「when、where、who、what」,也就是其定義、時間背景、代表人物、歷史成就(貢獻)、歷史意義等。

如:

玄武門事件: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當時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流血政變。在起兵反隋的過程中,李氏兄弟二人配合仍算默契,直到唐朝建立。太子自知戰功與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憚,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同時李世民集團亦不服太子,雙方持續明爭暗鬥。後來,李世民集團逐步佔上風,控制了局面,最終李世民設計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據傳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具體分析:

1、時間(時間背景):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

2、人物: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

3、地點:首都長安城(今陝西省西安市)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附近

4、歷史成就(貢獻):經過長期的鬥爭,李世民集團逐步佔上風,控制了局面,最終李世民設計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據傳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5、歷史意義:繼承了皇位,年號貞觀,以及後來的開元盛世「貞觀之治」。

有關文獻著作、觀點、政策

相對於文獻著作,主要有

1、作者

2、成書年代(所在年代)

3、別名

4、主要內容

5、意義等

比如:

《道德經》:《道德經》,又名《老子》,是春秋時道家創始人老子的著作,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德經》在前是謂先修自身心意,後《道經》是謂以身心精進,在體悟道之所傳。

具體分析:

1、作者:是春秋時道家創始人老子的著作

2、成書年代(所在年代):記錄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

3、別名:又名《道德真經》、《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

4、主要內容: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學說,是道家哲學思想的重要來源。道德經分上下兩篇,原文上篇《德經》、下篇《道經》,不分章,後改為《道經》在前,《德經》在後,並分為81章。

5、歷史意義:是中國歷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學著作

相對於觀點、政策類別的,大家也可以參考這個思路。如《科學發展觀》,其提出時間(時代背景),提出人物,內容、意義等。

組織結構

主要有其

1、機構名稱

2、成立時間

3、所在地點

4、其職能

GIF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英文縮寫是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成立於1945年12月27日,主部坐落於美國華盛頓,參考的是1944年7月在布雷森林會議簽訂的《國際貨幣基金協定》。它與世界銀行(World Bank)同時成立,就是世界兩大金融機構,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幫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

具體分析:

1、機構名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其英文縮寫是IMF(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成立時間:成立於1945年12月27日

3、所在地點:主部坐落於美國華盛頓

4、職能:其職責是監察貨幣匯率和各國貿易情況、提供技術和資金幫助,確保全球金融制度運作正常。

諺語俗語

1、本義

2、喻義

3、起源

再如:

「大意失荊州」: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孫權趁虛而得荊州,導致荊州失陷。現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等

具體分析:

1、本義:諸葛亮派關羽鎮守荊州,關羽出兵攻打曹操,孫權趁虛而得荊州,導致荊州失陷

2、喻義:現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導致失敗或造成損失」、「粗心大意、驕傲輕敵」等

3、起源:即三國時期,名將關羽失去荊州三郡(南郡、武陵、零陵)的典故

一些小技巧,僅供大家在學習複習的過程中進行參考,靈活應用,懂得變通,當然了,名詞解釋還得知道其所以然,平時多積累,這樣在答題的過程中,根據思路進行問題的描述,可以查缺補漏,以免少寫(有些院校的名詞解釋有字數限制)或知道是咋回事卻不知道怎麼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解憂雜貨鋪boss倵小白 的精彩文章:

TAG:解憂雜貨鋪boss倵小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