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君詩如秋露 凈我空中花

君詩如秋露 凈我空中花

ACHENG

張恆山

2018-4-14

金 源 風 詩 評

良心和堅守

張恆山

我的學友作家徐雙山博客里有兩首懷念前輩的詩,文筆凝練、老到,情感動人。在《詠馬寅初》一首中有:「割斷直腸留傲骨,乞骸至死不服輸。」的句子。馬寅初先生是蜚聲中外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家。因「新人口論」遭到批判,當年被迫辭去北京大學校長之職。在《詠梁漱溟》一首中有:「潔身不齒牆頭草,犟項鄙夷搖尾奴。」的句子。梁漱溟先生曾在眾口一詞的會場上大膽提出對政事的不同看法,引來毛澤東批評,梁則公開反駁毛。今天看來,歷史早已給兩位前輩做出了公正的評價。兩位前輩都是真正做學問的人,是真正的大學問家。他們都不想涉足政治,他們堅信自己的信仰,堅持真理,卻都卷進了政治的旋渦。他們的共同特點是都關注國計民生,以天下為己任,心系蒼生,在那政治氣氛緊張的「一言堂」年代裡,都敢向最高權威挑戰,堅持自己的觀點不動搖、不妥協。他們的勇氣來自哪裡?我想就是知識分子的良心,這良心就是對社會、對歷史的一種責任,一種必須盡到的使命。不管多麼困難,多麼危險,一道「良心」劃就的底線必須「堅守」。這就是歷來中國知識分子的最可貴之處。歷朝歷代,我們並不少見。有人說中國知識分子最富有「良心」,也就是最富有天下為己任的使命感。雖然他們很窮,但「良心」富有,這正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有遠見卓識,有良心的知識分子不在少數,而能冒死進諫的未必很多,也就是說不僅要有「良心」,還要「堅守」,有了「堅守」才有成就。由此看來,兩位老前輩的行為更難能可貴。遺憾的是當今社會大轉型時期,知識分子的「良心」,文化人的「良心」(這裡不說官員)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今天的所謂著名的那麼幾個經濟學家,有誰真正在為大眾說話,他們有自己的利益,有自己的公司和股票,他們總是在為某公司、某集團、某決策做這樣那樣的解釋,以迎合某種需求。「堅守」在今天又做得怎樣呢?今天有的「學者」、「藝術家」缺少長久在學術和藝術上堅持下去的勇氣,耐不住寂寞,坐不住冷板凳,主動向政治靠攏,頻頻在電視露面,歌功頌德,藉助各種宣傳媒體炫耀自己。好談自己的高見,好啟示國人。什麼先有「大師」後有「老師」,什麼「略通古今之變」。甚至寫了點文章,在某項藝術上有了點成績,就要全面包裝自己,引領中華,走向國際。更有人喜歡掛牌和勒石。豈不知馬老和梁老並未勒石留名,他們的名字和思想卻已深深刻印在史冊和人民心中,而勒了石留了名的,未必經得起歷史的風吹雨打。和兩位老前輩相比,今天的文人、學者、藝術家(這裡不說演藝界)缺少的就是知識分子的「良心」和「堅守」。我曾在一首詩中說過:「從來事後多諸葛,自古人前少魏徵」,整個文學藝術界也是如此。我們不缺少智慧,我們缺少的是這種品格。「良心」和「堅守」能穿越時空,沒有「良心」和「堅守」就沒有真正的遠見卓識。也許這就是我們讀了以上兩首詩的啟示。

附:徐雙山先生原作

詠梁漱溟

歷經三代一蒼梧,鐵骨錚錚真大儒。

敢拒天邀輕委座,恥隨塵嘯斥陳胡。

潔身不齒隨風草,犟項鄙夷搖尾奴。

叫板毛公說雅量,諫言何懼斷頭顱。

註:(1)蔣介石慕梁之大名,命人轉告:「請梁先生來武漢,我想見他。」梁不屑一顧,道:「我與蔣沒什麼相干,見他幹什麼?不去!」(2)當年,陳獨秀、胡適等人倡導「全盤西化」,一時甚囂塵上,梁堅決反對,主張在中國古文明基礎上,吸納西方物質文明。(3)批林批孔時,有人逼梁表態,梁言:「批林可以,批孔不可。」遭到狂批後,仍擲地有聲:「三軍可奪帥也,而匹夫不可奪志。」(4)梁曾在眾口一詞的會場上大膽提出對政事的不同看法,引來毛澤東批評,梁則公開反駁:「我根本沒有反對總路線,主席卻誣我反對總路線,今天我要看一看毛主席有無雅量收回他的話。」(作於2008年4月1日)

詠馬寅初並引

馬寅初系蜚聲中外的經濟學家、人口學家、教育家。此老歷經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新中國等重大歷史階段,一身正氣,狷介不改。因「新人口論」遭批,被迫辭去北京大學校長之職,卻始終認為自己的理論是正確的,拒絕檢討。離職後,馬老閉門撰寫堪與《齊民要術》和《農政全書》相媲美,百萬字之巨的《農書》,書稿在「文革」中焚毀。

諫言論政有何辜,拂袖辭官大丈夫。

壯志難酬悲錦策,門庭冷落棄明珠。

身殘豹隱千秋筆,心病鵬思萬里途。

割斷直腸留傲骨。乞骸至死不服輸。

註:(1)1965年,馬寅初一條腿癱瘓,六年後,另一條腿亦癱。陳寅恪有詩贈馬寅初,句云:「廢殘難豹隱」。豹隱:漢劉向《列女傳》載:「陶答子化陶三年,名譽不興。其妻曰:『妾聞南山有玄豹,霧雨七日而不食,欲以澤其毛而成文章也,故藏而遠害。』」唐駱賓王《送侯四》詩:「我留安豹隱,君去學鵬搏。」(2)1972年,91歲高齡的馬老患直腸癌,前後做了兩次手術。此句雙關。(3)乞骸,亦稱乞身。古代把作官視為委身事君,因此將辭官稱乞骸或乞身。《晏子春秋》:「臣愚不能復治東河,願乞骸骨。」《史記·項羽本紀》:「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為之。願賜骸骨歸卒伍。』」(作於2008年11月25日)

關 於 我 們

顧 問:長鋏歸客/止觀齋主/塞北梅翁

主 編:中國人

助理主編:婉晴/龍飛/紫陌

本期編輯:紫陌

法律顧問:眉黛

審 核:司馬小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金源風 的精彩文章:

綠艷閑且靜 紅衣淺復深

TAG:金源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