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此人深得劉備推崇,不僅兩次打敗「江東之虎」,連曹操也十分忌憚

此人深得劉備推崇,不僅兩次打敗「江東之虎」,連曹操也十分忌憚

三國風雲變幻,期間能臣猛將輩出,稱得上「曠世奇才」的又何止諸葛亮一人?「諸葛亮」之才自然不用多講,幾乎成了劉備半生的依靠;但早在劉備尚無根基之時,在徐州就曾碰到過一位稱得上「奇才」的人。只可惜此人反覆無常,曾四易其主,先隨陶謙、在跟劉備、後侍呂布,最後居然專心在曹操帳下為官;雖然如此,卻不能說他是「牆頭草」。

此人名曰「陳登」,這個名字或許並不算響亮,但對於初期的「劉備」來說卻意義非凡;「陳登」出身徐州名門望族,25歲時就被當時的徐州牧「陶謙」賞識,任「東陽」縣長。陳登雖年紀輕輕,但在「東陽」頗得民心;後陶謙又任其為「典農校尉」,專司農耕;陳登到任後親察徐州之土,並大力發展水利,使屢遭破壞的「徐州」農業得到迅速恢復,史料贊其「秔稻豐積」。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陶謙病重,欲將「徐州」讓與劉備;但劉備堅持不受,此時「陳登」就屢次勸說,言「今漢室陵遲,海內傾覆,立功立事,在於今日。彼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這話說的很實在,言明徐州富庶,劉備若得徐州就等於有了一塊根據地;可是「迂腐」的劉備仍顧及所謂的「道義」,一直推脫不受。

陳登見劉備猶豫不決,還以為自己的話說的不夠清楚,於是又跟劉備說「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匡主濟民,成五霸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於竹帛。」這話直白到根本不用翻譯的地步,可是素以「仁義」自居的劉備仍舊渾渾噩噩,始終下不了決心;「陳登」對劉備真的是做到了仁至義盡,既然自己說不動,那就請別人來說服劉備。陳登馬上寫信給當時名望極高的袁紹「輒共奉故平原相劉備府君以為宗主,永使百姓知有依歸。」

當時「徐州」正如陶謙所說,乃是「四戰之地」。雖然各諸侯對徐州都有窺視,但都不願第一個下手,美其名曰「師出無名」;可是「曹操」先前已對徐州用兵,雖未能得逞,但志在必得的目的已是昭然若揭。「袁紹」同樣對徐州垂涎三尺,當然不想讓「曹操」捷足先登;於是見到「陳登」的信後就順水推舟,開始力捧「劉備」為徐州之主,其目的當然是為了交好「劉備」來制衡曹操。

雖然袁紹並非真心,但畢竟是當世「名人」;既然「名人」都開口了,劉備也就順水推舟做了「徐州牧」。其實劉備漂泊半生卻始終沒有一處自己的地盤,一個偌大的「徐州」從天而降,劉備心裡當然想要;只不過為彰顯自己所謂的「仁義」,因此才堅持不受;幸好有「陳登」從中周旋,劉備這才「眾望所歸」的接管徐州,「陳登」也自然成了劉備最為感激的人。

這裡還有一段故事,一次劉備、劉表和一個所謂的「人才」許汜,三人一起討論天下之士;說來說去就聊到了「陳登」,但許汜卻頗有微詞,說「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意思是說「陳登」不過是江湖上一徒有虛名的人,實際上他驕傲自大的很!劉備一聽就不樂意,但沒有立即發作,只是問「君言豪,寧有事邪?」於是許汜就說,當年我避戰亂,路過下邳時就去陳登門前請求幫助;但是陳登完全不顧「賓主之禮」,自己躺在床上理都不理,弄得我頗為尷尬的坐在他床下。

劉備一聽正色道「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是元龍所諱也,何緣當與君語?如小人,欲卧百尺樓上,卧君於地,何但上下黙之間邪?」這段話簡單點解釋,是說「許汜」也是當世大才,漢末國家衰敗,你一「人才」不想著救國救民,卻跟「陳登」討論什麼田舍房屋這種小事,陳登當然不願理你;幸好你碰見的是「陳登」,如果換做是我一定在「百尺高樓」上睡覺,讓你在樓下坐著!

隨後劉備也直白的說明了對陳登的看法「若元龍文武膽志,當求之於古耳,造次難得比也。」意思是說,「陳登」才是真正的當世奇才,若要對比也只能從古人聖賢中找,現在的人恐怕很難及其項背了。劉備這段話不僅表達了對「許汜」這種所謂的「大才之人」的蔑視,同時也能看出「陳登」在其心目中的地位之高;劉備對陳登的評價如此之高,恐怕即使是後來的「諸葛亮」也難與之相提並論。

可就在劉備得到「陳登」後打算一展宏圖,曹操卻假借漢帝,命令劉備以弱擊強,去征討「袁術」;劉備明知是曹操從中作梗,卻自以為奉旨就是「忠義」,於是竟真的率領兵馬去攻打比之強大數倍的「袁術」。可就在此時,「呂布」趁機攻佔了徐州;而「陳登」竟然主動投降,繼續在呂布帳下為官。

「呂布」雖勇,但畢竟是匹夫之人,陳登趁機聯合「曹操」,又反手將徐州奪走;但徐州到了曹操手裡卻再也不屬於劉備了。曹操繼續任命「陳登」為徐州治下的「廣陵太守」;而「陳登」也再一次易主,開始專心的為曹操服務。這麼看,貌似「陳登」不過是牆頭草而已,先後追隨四位主公,全然沒有半點劉備推崇的「忠義」可言。

如果這麼說「陳登」,從某些方面來看,也不能說是錯誤;但當時的情況也比較特殊。「陳登」乃是徐州名門望族,無論是「陶謙」、「劉備」、「呂布」還是最後的「曹操」,他始終都在徐州地界為官;這不能說「陳登」胸無大志,主要原因還是「陳氏一族」太過龐大,如果陳登選擇了一位「主公」,再等徐州易主時,無論是呂布還是曹操都會因為陳登的原因而問罪與「陳氏一族」。人各有志,陳登不願牽連族人也算是一種「仁義」的表現;至於是否符合「良臣擇主而事」,那就另當別論了。

既然劉備這麼推崇「陳登」,當然不會僅僅是看中了他的文采;其實「陳登」用兵也頗為精妙。在陳登為「廣陵太守」後不久,「小霸王」孫策就率兵沿江江而來;但結果卻令人出乎意料,號稱「江東之虎」的孫策竟兩次都敗在陳登手下。第一次「孫策」自恃勇力,對陳登甚為輕視;結果被陳登率軍偷襲成功。

第二次「孫策」再度來襲,陳登先是閉門不戰,做出「怯戰」的架勢迷惑敵人;後在通往「許都」的路上每隔十步聚集一堆柴草。準備好之後,陳登在一次夜裡點起這些柴草,遠遠看去真好似千軍萬馬直抵江陵一般;「孫策」也被這些火光嚇到,真以為曹操派了援軍前來。就在「孫策」大為驚恐之時,陳登大開城門衝殺,一戰再度殺退江東之兵;而此時,曹操真的援軍也到了,「孫策」想要再度捲土重來已是不可能。

陳登兩度打敗「孫策」,由此可證其深通兵法,尤其是第二次勝利頗似當年「孫臏減灶」之計;陳登的軍事才能不僅如此,其戰略主張也頗有先見之明。儘管「孫策」已退回江東,但陳登仍力勸曹操興兵,趁孫策還未成勢之前將其消滅;但當時的曹操志在北方,且認為「孫策」和呂布一樣,不過是匹夫之勇而已,因此未聽陳登的建議。

結果日後「赤壁一戰」,曹操這才清楚的認識到江東已發展到難以撼動的地步;此時的曹操除了在眾將面前「哭郭嘉」之外,更對當年沒聽陳登的話而後悔不已。後世著名學者呂思勉也對陳登的用兵頗為推崇,曾這麼評價「孫策用兵戰無不勝,只輸過兩次,而且都是陳登。」

當然,曹操「赤壁之戰」才後悔已經晚了,而眼前「陳登」治下卻又出現了另一件大事。「陳登」在江陵僅一年時間,就又將此地治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對之膜拜。正因陳登深得民心,因此曹操害怕陳登「得民心」反為後患,因此就將陳登調任「山東」;臨行時廣陵百姓竟然紛紛收拾行裝,攜家帶口的要隨「陳登」一起走。從「曹操」的角度看陳登,一年時間竟然能如此深得民心,倘若日後真的揭竿而起,的確是一個非常「恐怖」的對手;陳登當然也明白曹操的意思,於是只能一再安撫百姓,這才登程赴任。

「陳登」之才不僅劉備甚為推崇,甚至曹操也忌憚三分;好在「天妒英才」,陳元龍在39歲時因病殞命,三國歷史中從此又少了一位曠世奇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萍說情感 的精彩文章:

歷史上被冤死的十大將軍
他控制朝政15年,4年時間殺了3位皇帝,為何自己不稱帝?

TAG:小萍說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