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這是最早的關於上巳節的記載

三月三,生軒轅

上巳節是紀念黃帝的節日

也叫春浴日,女兒節

也是最古老的情人節

後演變為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草長鶯飛三月三

一個美好而詩意的節日

適合認真相愛,緩慢生活

上巳節和花朝節

這兩個美好詩意節日

可惜已逐漸消失了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關於上巳節,你了解多少?


上巳節簡介

上巳(sì)節,俗稱三月三,漢民族傳統節日,該節日在漢代以前定為三月上旬的巳日,後來固定在夏曆三月初三。

傳統的上巳節在農曆三月的第一個巳日,也是祓禊的日子,即春浴日。上巳節又稱女兒節。

古時以三月第一個巳日為「上巳」,漢代定為節日。

「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後漢書·禮儀志上》)。後又增加了臨水宴賓、踏青的內容。

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游春的節日。

上巳的淵源,有一種浪漫特質,使得它在流傳中被歷代文人的詩詞歌賦所縈繞,從春秋流傳開始,從未少過蘭草芬芳,尤其到了盛世大唐,自由綺麗的文學,使得這一古老的節日煥發出更加豐富多姿的面貌。


上巳節習俗

祓 禊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祓禊( fú xì):古時人們去河邊沐浴,用蘭草洗身,用柳枝沾花瓣水點頭身的儀式。

所謂「禊」,即「潔」,故「祓禊」就是通過自潔而去災病的儀式。

《風俗通義·祀典·禊》中說:「巳者,祉也」。意為既除病,又祈求福祉降臨。

這一天是黃帝生日,也是傳說中西王母生日。古代這天,人們要到水邊去祭祀,並用香熏的草藥沐浴。

在周朝時,「祓除釁浴」之禮已成為一種制度,並有專門的女巫掌管此事。

每年這一天,上至天子諸侯,下至庶民百姓,都穿上新縫製的春裝,傾城邀約而出,或到江河之濱嬉戲沐浴,或至深山幽谷採摘蘭草,或去郊野陌上宴飲行樂,認為這樣可以祓除不祥。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

唐·劉憲

桃花欲落柳條長,沙頭水上足風光。

此時御蹕來游處,願奉年年祓禊觴。



《上巳日祓禊渭濱應制》

唐·徐彥伯

晴風麗日滿芳洲,柳色春筵祓錦流。

皆言侍蹕橫汾宴,暫似乘槎天漢游。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芍藥定情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上巳節還是中國三大傳統情人節之一。農曆三月初三,清明過後,春暖花開,草長鶯飛,柳綠花繁。

《詩經·鄭風·溱洧》描寫了鄭國三月上巳日青年男女在溱水和洧水岸邊游春的情景。男女青年藉此機會互訴心曲,表達愛情。

古人用芍藥中的「葯」(通「約」)字代表相約,芍藥也是男女間定情的象徵。是最古老、真正意義上的情人節。

三千年前,那些手搖木鐸的采詩官奔走於阡陌之上,聆聽著大自然和人類的聲音,記錄下了我們最早的愛情故事。

《鄭風·溱洧》

溱與洧,方渙渙兮。

士與女,方秉蕳兮。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吁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勺藥。

溱與洧,瀏其清矣。

士與女,殷其盈矣。

女曰觀乎?士曰既且。且往觀乎?

洧之外,洵吁且樂。

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士與女在「三月三」這春情盎然的時日里,踏青幽會,互訂終身。

青山碧水,紅桃綠柳,陽光明媚,雖然已過千年,我們分明可以看到他們嬉戲追逐的身影,聽到他們的呢喃私語,俏皮調笑。

從此,在這山水間流淌開來的自由戀愛之日成為中國最古老的的情人節。

自宋以後,理學盛行,禮教漸趨森嚴,三月上巳風俗漸漸衰微,三月三里浪漫與美好,以及曲水流觴的雅趣,至今蕩然無存。

今天西方情人節卻被贊"開啟了中國人的情感革命,讓中國人變得更浪漫了"。

我們曾經是那樣一個浪漫的民族啊!我們的先人曾經生活在離造物主最近的地方,告訴我們什麼是真正的愛、什麼是真正的浪漫、什麼是真正的美的生活。

那是人類的童年。只是,我們再也回不去了。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曲水流觴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最古老的習俗是臨水浮卵,它是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

後變為「流杯曲水之飲」,人們在舉行祓楔儀式後,大家坐在水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杯停在誰的面前,誰即取飲,彼此相樂。

觴是古代的盛酒器具,即酒杯。通常為木製,小而體輕,底部有托,可浮於水中。也有陶制的,兩邊有耳,又稱"羽觴",因其比木杯重,玩時則放在荷葉上,使其浮水而行。

所謂「流杯」,也稱「流觴」,眾人坐於環曲的水邊,把盛著酒的觴置於流水之上,任其順流漂下,停在誰面前,誰就要將杯中酒一飲而下,並賦詩一首,否則罰酒三杯。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歷史上最著名的一次「曲水流觴」是王羲之與謝安等名士友人在會稽舉行蘭亭之會。大家飲酒賦詩,論文賞景。

王羲之揮毫作序,乘興而書,成就了書文俱佳、舉世聞名、被後人讚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節選)》

王羲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上巳日恩賜曲江宴會即事》

唐·白居易

賜歡仍許醉,此會興如何。

翰苑主恩重,曲江春意多。

花低羞艷妓,鶯散讓清歌。

共道昇平樂,元和勝永和。



《上巳日曲江有感》

唐·司馬扎

萬花明曲水,車馬動秦川。

此日不得意,青春徒少年。

晴沙下鷗鷺,幽沚生蘭荃。

向晚積歸念,江湖心渺然。



踏春遊春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上巳不僅是祛邪求吉的節日,正值草長鶯飛,柳綠花繁的好時節,更是自由快活的春遊。

《採桑子》

宋·歐陽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滿目繁華。

爭道誰家。綠柳朱輪走鈿車。

遊人日暮相將去,醒醉喧嘩。

路轉堤斜。直到城頭總是花。



《水調歌頭·上巳日》

明·王世貞

三月又三日,上巳復清明。問君幾許,高興兒女隊中行。數點洗塵芳雨,一脈養花天氣,信馬出郊坰。年少五陵子,金彈惹流鶯。

過油璧,低粉面,按銀箏。管弦絲竹,何限應自勝蘭亭。共酌幾杯春醑,也插一枝楊柳,歸袖任縱橫。聽取九門鑰,隱隱下西清。


互贈香草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古人認為,香草有驅邪之功,於身體大有裨益。蘭草香氣襲人,被用作靈物。古人在重大祭神儀式前,須先期進行蘭湯沐浴

《上巳執蘭》

明·鄧雲霄

水際叢蘭碧,香風兩岸聞。

褰芳修褉罷,欲薦雲中君。



《上巳泛江采蘭》

明·陳迪祥

鑒江江上望,莫擬是山陰。

元巳風光滿,春流煙翠深。

芳辰娛褉事,蘭氣見同心。

共約乘槎去,天香若可尋。



節日食俗

薺菜煮雞蛋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天朝作為一美食大國,凡是傳統節日,必定少不了吃的。

農曆三月三,國人有吃地菜(子)煮雞蛋的習俗。地菜(子)即薺菜,湖南這邊在路邊或野地里隨處可見。

薺菜不僅是營養豐富,而且還能治療多種疾病,民間有「陽春三月三,薺菜當靈丹」的諺語。

相傳三月三為薺菜花生日,婦女均戴薺花,民謠曰:「三月三,薺菜花賽牡丹,女人不戴無錢用,女人一戴糧滿倉。」

人們今天去野外採擷整棵薺菜,煮食雞蛋。也有暗含孕育生命的意。

據《本草綱目》記載:「薺菜味甘性平,人心肺肝經,具利尿、明目、和肝、強筋健骨、降壓、消炎之功。」薺菜具有明日益胃、利肝和中之功效。


艾葉糍粑

農曆三月三是艾草生長茂盛且最為鮮嫩的時節,艾葉糍粑也成了「三月三」必吃的美食。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烏米飯

畲族,家家都做烏米飯,全家共餐,饋贈親友,歡度「烏飯節」。傳說,唐代畲族英雄雷萬興率起義軍抗擊官軍圍剿,以烏稔果充饑而軍威大振,於三月三這天突圍成功,連戰連捷。畲民為紀念此事,每年三月三要吃烏米飯,集會對歌。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五色糯米飯

每年農曆三月初三,廣西各族人民普遍製作五色糯米飯。壯家人十分喜愛五色糯米飯,把它看作吉祥如意、五穀豐登的象徵。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春 餅

三月初三,上巳日也有一種食俗,就是吃「春餅」,把面趕成薄薄的餅,把雞蛋煮熟剝去皮,搗碎,有的人家還加進去蒜泥,把薄餅捲起來吃,有的地方暖得早,已經有了小蔥,用春餅卷小蔥吃。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蒿子粑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三月三吃蒿子粑,與傳統習俗有關。三月初三古稱「上巳節」,民間又稱為「鬼節」。

傳說這一天,人的魂魄容易被東遊西盪的鬼迷惑,樸實憨厚的鄉民們認為,必須吃這種帶有野味的蒿子粑,才能把人的魂兒「粑」(粘)住,不為邪惡所侵。

上巳節 | 三月三,一個被淡忘的節日

三月三,上巳節

一古老而詩意的時節

可惜已被我們淡忘了

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停下來

想一想我們是誰,想一想我們來自何處

我們需要回溯到過去

那裡有我們的精神之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詩詞世界 的精彩文章:

清明|清明時節,萬物生長雨紛紛
笑話13則:古人幽默起來,也是一發不可收拾

TAG:詩詞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