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橫亘在河西走廊東端的一座天然關隘

橫亘在河西走廊東端的一座天然關隘

烏鞘嶺

烏鞘嶺,相比國內連綿起伏的群山,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但是從地理意義、交通意義和戰略意義來講,烏鞘嶺卻是中原大地通向西北邊疆路途中怎麼也繞不過去的坎。

季風盡頭的地理分界

烏鞘嶺,位於甘肅省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縣境內,是祁連山東延冷龍嶺的分支。山上的年均氣溫在零下2.2攝氏度左右,氣候變化無常、環境極為惡劣。

烏鞘嶺與甘肅

由於山上光禿禿不長草,時常白茫茫一片雪,故被當地的藏族群眾稱為哈香聶阿,意譯過來即「和尚嶺」。

冰冷的山頂

廣義上的烏鞘嶺包括代乾山、雷公山和毛毛山。雷公山、代乾山同祁連山東部的主幹山脈相接,其中代乾山的最高海拔達4326米。烏鞘嶺向東經毛毛山、老虎山延伸數十公里後,則進入了黃土高原,這就是地理測繪和人文社科領域常涉及的烏鞘嶺的概念。

雖然烏鞘嶺沒有青藏高原上動輒4500米以上的群山高大,但是相比南北2000米左右的海拔來說,烏鞘嶺的相對高度還是較大的。

烏鞘嶺地勢的驟然抬升,將跋涉萬里,已經被南方丘陵、秦嶺等諸多山脈幾乎消磨殆盡的暖濕氣流擋在了自己門前。嶺南和嶺北因此而呈現了較大的降水差異:烏鞘嶺以南和以東的廣大地區,是年降水量超過400毫米的溫帶季風氣候區,而烏鞘嶺以北的廣大地區,則是年降水量低於400毫米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區。

通向邊疆的要衝險阻

烏鞘嶺東臨黃土高原,北通河西走廊,南靠青藏高原,戰略位置十分重要,一直都是古代陸上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關隘,素有「河西走廊門戶」之稱。

烏鞘嶺-河西走廊的門戶

發達的畜牧業

烏鞘嶺下得天獨厚的草原,造就了此處畜牧業的發達。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首次提到古西戎之地「畜牧為天下饒」。班固所著的《漢書》記載:「地廣人稀,水草宜畜牧,故涼州之畜為天下饒。」曾出現過「牛羊塞道」的繁榮盛況。現產岔口驛馬,為全國名馬之一;天祝白氂牛,更是名聞全國。

優美的風光

烏鞘嶺四面山河如畫,景色奇麗。南部的馬牙雪山峻奇神秘,玉質銀齒,直插雲天。水草豐美的抓喜秀龍草原碧草如茵,鳥語花香。清澈湍急的金強河像一條潔白的哈達,飄然出於山根,滾滾西去。北面的雷公山高聳人云,牛頭山雲霧繚繞,兩山並肩而立,各展雄姿。向西望,古浪峽壁立千仞,關隘天成,懸岩危石,天開一線。

突破瓶頸的驚世工程

對古人來說,烏鞘嶺自然是險峻無比的高山,對現代人來說,翻越烏鞘嶺也並不容易。烏鞘嶺地區相對高差大,地層岩性複雜,無論對鐵路和公路的修築者來說都是個難題。

2003年蘭新鐵路蘭州西至武威南段增建複線工程動工,其中最舉世矚目的便是烏鞘嶺特長隧道。

2006年3月30日被稱為「亞洲第一長隧」的烏鞘嶺隧道正式通車,長達20.05公里的隧道鐵路投入運營,這一長度是當時我國和亞洲隧道建設的新紀錄。

烏鞘嶺隧道

到了2013年,有了經驗的建設者們又打通了公路隧道。由烏鞘嶺、安遠、福爾灣、高嶺和古浪5座隧道構成的總長度達43.84公里的烏鞘嶺公路隧道群也正式建成通車,把烏鞘嶺這個「攔路虎」趕跑,大大增強了連霍高速的通車能力。

烏鞘嶺的公路隧道

今天的烏鞘嶺更加繁忙,迎接著過往來客,運送著東西物資。關隘成通途,險途可觀景。但烏鞘嶺畢竟還是烏鞘嶺,任憑時代變遷,風雲變幻,它一如壯士般一樣屹立在河西走廊的東邊,屏障著河西走廊和隴原大地,將青藏高原、黃土高原、蒙古高原三兄弟的手緊緊相連。它曾是古代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是隴中高原和河西走廊的天然分界嶺,今天仍然是從中原進入河西走廊的東大門。

文章來源:地球知識局、魅力天祝、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玩轉西部 的精彩文章:

走一步千年,望一眼萬年

TAG:玩轉西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