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生如夢如飯,不知何時終了!

人生如夢如飯,不知何時終了!

「我是你閑坐窗前的那棵橡樹,我是你初次流淚時手邊的書······」這段跳躍在音符里的美好時光,如今不慌不忙地跑出音樂圈,真真切切地變成了你眼前的一道風景。

暮春三月,江南好風光,「曉書館」在杭州良渚文化藝術中心開館,高曉松擔任「高館長」,揭幕式當天,正值暖春,高大的落地窗外,櫻花如雪,吹落成雨。

「暮春三月,春服既成。

喜見徑草晴翠,山櫻如雪,

趁取雅集於曉書館,盼君蒞臨。

願以詩書相親,

學以聚之,問以辯之。」

靜坐窗前,欣賞漫天的的風景,執一本偏愛的書,偶爾聽得窗外鳥鳴······詩和遠方的樣子也不過如此。有人說,高曉松式的人生,活的太精彩,他把我們做過的夢都搬到了現實中來,不斷帶給我們驚喜!

1

慌慌張張的青春

高曉松是在什麼時候進入我們視線的?

大概是被父母一代的人唱爛了整個童年的《同桌的你》,而等到我們正當青春時,才發現,其實我們愛的歌都是一種味道,與其說我們都經歷過一個或幾個不錯的同桌,不如說我們都有一樣的情懷,當青春的話筒一打開,回憶就散落了整個時空。

當年19歲就考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無線電專業的高材生,本應該按照傳統的模式,被父母打造成人人羨慕的知識分子,要知道,在高曉松家裡,碩士幾乎等同於「文盲」,面對當院士的外公,當博士的外婆,做教育家的母親以及清華教授父親。高曉松卻毫不猶豫的選擇去做音樂。

雖然知道這一路少不了艱辛,也確實是從慌慌張張、顛沛流離中度過,但他還是組了樂隊,當了流浪歌手,從北到南,又從南到北,寫下了《同桌的你》,趕著時代大潮,從清華大學退學,重新選擇人生。直到人人都會唱《同桌的你》了,你才發覺他是走了一條多麼神奇的路。

在高曉松二十多歲的青春里,總會有不安,那不過是生活中有太多的不確定。

年輕時我們總愛去質疑一些事情,總想要對著一些複雜難解的問題刨根問底。可到最後,我們仍舊想不出個三三兩兩,總有一些事情讓我們麻煩而又惶恐,也是直到後來,才漸漸明白,所有的不安和慌亂不過都是青春,他們在荷爾蒙迸發的年代裡,沒有時間去想那些確定的人生。

清華肄業後,高曉松去電影學院學起了電影,雖然在最後沒有考上電影學院的研究生,不過對於高曉松來說,已經足夠了,因為後來,他真的拍起了電影。

很難想到,如今會穿著一身秋褲就跑到大街上唱歌的的朴樹,在當時還是和周迅、夏雨共同出演過電影《那時花開》。

在漸漸靠近年輕人世界的青春在《那些花兒》里也有了眉目,各自的年華在一代一代翻唱里漸行漸遠。雖然在後來他的電影並沒有得到更多人的認可,多的是在討論諸如「高曉松為何拍不出好的電影?」這樣的話題。但那卻是我們都值得懷念的時光,而高曉松就是為我們烹制「青春盛宴」的人。

2

隨遇而安的人生

回頭看高曉松的青春,其實和我們又有什麼區別,都喜歡在自己偏愛的事情上走一遭,哪怕失敗又如何?這些似乎只有年輕時才說出的話,在高曉松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只是再回首,他也開始學起了隨遇而安。

他不緊不慢地又開始拍電影,寫小說,搞出版,還去創辦公益圖書館,做脫口秀的主持人。窮盡人生的無限可能,去折騰。

他自己的《曉說》《曉松奇談》系列節目輾轉多家視頻平台如今也到了第五個年頭,成為了網路脫口秀類節目中的代表之作。

年輕時,與宋柯創辦了「麥田音樂」獨立品牌,後來受聘擔任搜狐網娛樂事業發展總監,此後各大公司的顧問、總監的職務向他拋來。一路也是做的有模有樣。一直到2016年身居阿里巴巴文化總監的高位,執掌阿里娛樂文化業全球布局,高曉松已經可以稱得上把他的「門客」身份做到了宰相家中。

除此之外,高曉松的奇葩經歷,也曾一度成為人們的笑談。比如兩次婚姻,一次酒駕入獄,出獄後恢復形象,配合著當時的「酒駕令」成為「浪子回頭金不換」的宣傳典範,這樣的經歷也屬「難得」。

高曉松一直認為那半年是自己二十年來最快樂的時光。「我那不叫苦難,找個地方翻譯書而已。有期限的都不叫苦難,看不到盡頭的才是真苦難。」出來後,老狼給他匯了10萬塊錢,理由是自己去年演出挺多,而曉松在裡頭吃糠咽菜,比較苦。老狼看曉松鼻子酸了,忙補刀:「以為高曉松出來會瘦很多,沒想到還是那麼胖。」

他廣為流傳的金句「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其實出自他的母親張克群。老太太年輕時是著名的建築學家,師承梁思成。華髮之時成為瀟洒走四方的「背包客」,她不希望子女被眼下的一點名利所困,大路通天,能走多遠走多遠。「要覺得你眼前這點兒苟且就是你的人生,那你這一生就完了。」

與自由、與束縛、與成就、與失敗,都不僅只有眼前的苟且,哪怕生活終將無力挽回,我們只要選擇好合適的角度,保持隨遇而安的姿勢就好!

3

我們的理想國

他坐在鏡頭前,僅憑一張嘴,就能吸引人的視線。他的才華便是他的底氣,而且這份底氣,永遠不會隨著時間稀釋。正如網友所說他是「靠才華整容的第一人」。

高曉松骨子裡是個充滿浪漫主義的人。關於自己的容顏,他總能給你一個意想不到的回答,他說他就倆字『命好』,一出門就被一大餅砸臉上了。剛吃完,牙縫裡還有菜葉子呢,咣,又砸一大餅下來。就是命好。

他曾在三十歲時寫下這樣的話:「年近三十,或已長大成人,懷念與憧憬中日漸心平氣靜。尚無其他謀生本領,只能繼續以文以藝為夢為飯,人生如夢如飯,不知何時終了。」這大概就是他的理想國,或許簡單、甚至粗俗到只剩做夢、吃飯。

但這樣的境界並不是隨便丟給某些人就可以做到的,你不可能在日復一日的時間裡去重複無數次的做夢和吃飯,只有在那些亂七八糟的世界裡走過一圈的人才會知道,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的夢都是美夢,也不是所有的飯都可口。

這或許就像《Scarborough Fair》里的一句歌詞:「True love of mine」他或許表達的是猶如赤子之心的那份愛。我們窮極一生尋找的理想國,不過是心底的那份赤誠,能與山河並肩而坐,還能聆聽彼此幸福的聲音。

於是,在更多的時間裡,我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美好的地方。從北京的雜書館在到杭州的曉書館,高曉松就是這樣,把說過的話,做過的夢一個一個都慢慢變成了現實。雖然有人會質疑,這會不會又是一場作秀,如今這樣的書店越來越多,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但我們也應該知道時間能把所有的一切帶走,而如果能讓讀書把時間帶走,一個人的思想便會在時間的洪流中變得深沉!

就像曉書館的邀請函上寫到的:願以詩書相親,學以聚之,問以辯之。如果我們願意讓才華來支撐我們的身體,就會自然地與書相親、相聚、相辯,每個人都可以成就自己的理想國!

他不端,不裝,有點自由不羈,也有世事歷練後的洞明。他完全可以耍耍小聰明,說些老少咸宜的話,也貌似無限正確。但他寧願不說,不去大放厥詞,所言大多是性情之語。

這大概就像是「中庸之道」,他總是圓滑地帶著鋒芒,不偏不倚地堅持靠近真理,這是學識,更是智慧。

讀得了萬卷書,也行得了萬里路,每一個人都可以去做夢,去創造自己的理想國,或瘋狂執著,或綻放萬千,它終有一天會變成你想要的遠方,也願你的世界,時常花開有爾,芳香如故!

【聽雲說】

遇見更美的自己

文藝|美學|紀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聽雲說 的精彩文章:

我們也許會明白,萬種活過才是一次活著

TAG:聽雲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