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人面桃花》-幾代人的烏托邦夢

《人面桃花》-幾代人的烏托邦夢

《江南三部曲》是作家格非嘔心瀝血十餘年、探索一個世紀以來中國社會內在精神衍變的系列長篇小說,曾於2015年獲得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最近我讀完了其第一部《人面桃花》,其餘兩部則是《山河入夢》與《春盡江南》。

小說以20世紀初為背景,描寫了在江南水鄉的普濟,主人公陸秀米的父親陸侃官場失意回歸家鄉後發瘋出走,隨後一個叫張季元的革命黨人來到了陸家卻在組織暴動時遭到清廷殺害。而陸秀米則在出嫁途中被土匪綁去,陰差陽錯走上了革命道路,在從日本橫濱留學歸來後她在家鄉實施一系列革命活動,卻遭到重重阻力,並被人利用而以失敗告終,最後萬念俱灰而選擇禁語變成一個啞巴。

小說反映了新舊交替時代幾代人之間的烏托邦夢想,陸侃仕途中斷後在家鄉寄情于山水,夢想遵循陶淵明的指引將家鄉建設成一個桃花源,但他的夢想得不到任何人包括自己老婆的支持,最後失瘋被禁錮在閣樓中直到有一天離家出走,從此人間蒸發。而他的這一夢想卻被同為官場出身的王觀澄在偏僻的花家捨得到了實踐。

在外人看來,花家舍是個土匪窩,可依我之見,它卻是真正的世外桃源。我在這裡苦心孤詣,已近二十年,桑竹美池,涉步成趣;黃髮垂髫,怡然自樂;春陽召我以煙景,秋霜遺我以菊蟹。舟搖輕颺,風飄吹衣,天地圓融,四時無礙。夜不閉戶,路不拾遺,洵然有堯舜之風,就連家家戶戶所曬到的陽光都一樣多。每當春和景明,細雨如酥、桃李爭艷之時,連蜜蜂都會迷了路。

然而桃花源再美也阻擋不住人性的殘酷和複雜,因此王觀澄的桃花源只是曇花一現,甚至可以說只是徒有其表,金玉其外而敗絮其中,為了維持花家舍的運轉和他的手下兄弟們的享受,不得不通過骯髒的手段進行外部代償,那就是打家劫舍。雖說是殺富濟貧,但為了讓官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只能和官府分贓,而主人公陸秀米就是他們的目標之一,這也導致了陸秀米後來人生的大轉變。

另一方面,在王觀澄行將就木之時,圍繞著他死後的權利繼承問題就已經開始隱隱浮出水面。最終在外部力量的催化下,一場腥風血雨席捲花家舍,這座桃花源的創始人和建設們都落了個身首異處的下場,花家舍也在一場大火中煙飛雲散。而值得玩味的是,這個外部力量就是同樣有著大同夢想的革命黨。

而革命黨人的烏托邦夢想也非常曲折,張季元是革命黨人在普濟最早的傳播者與活動者之一,最終卻死於叛徒告密。除了陸秀米的母親梅芸,直到他死去所有人都不知道他的真實身份,而他死後留下的日記本也間接把陸秀米推入了烏托邦的幻想之中,陸秀米在經歷無數屈辱和坎坷後去了日本,歸國後繼承了張季元的事業,並採取了更加激進的手段,然而在辛亥革命前期,披著革命黨人面具的龍慶棠用計霸佔了陸家祖宗留下的幾百畝土地,之後她就被清廷俘虜入獄,而抓她的龍守備恰恰是龍慶棠的兒子。而沒過多久辛亥革命爆發,龍慶棠卻以革命先驅自居,搶佔了革命果實,最終出獄的陸秀米毅然選擇了禁語成了一個啞巴。

這就是他們幾代人生生不息的烏托邦夢想,陸侃和王觀澄是幾千年來封建文人的代表,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是他們的精神寄託,然而要想實現它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即使短時間實現也不過流於表面,一經現實的挑撥便瞬間分崩離析,如同空中樓閣。更何況他們有多少人是真心鍾情於這種生活的,不過是官場失意後的無奈之舉罷了,內心到死還做著官老爺的夢。

不過,我還是厭倦了。每天看著那白雲出岫,飛鳥歸巢,忽然心有憂戚,悲從中來,不可斷絕。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會對自己說:王觀澄啊,王觀澄,你這是乾的什麼事啊?我親手建了花家舍,最後又不得不親手將他毀掉。

革命黨人的路途也是充滿曲折,像張季元一樣,那時候大部分革命黨人都是留學歸來的洋學生,他們見識了外部世界的先進和文明,回國後難免生出革命念頭。可他們哪懂得世事艱險和人心險惡,一次次的失敗和流血犧牲讓他們感到迷茫,如同在黑夜中行走,不知路在何方,只能盲人摸象般依照僅有的那點視野和想法橫衝直撞。現實的阻力太大了,民智不開,哪怕秀米在村中建了免費的新式學堂,也沒人去上;病人哪怕驅鬼弄神、卧床等死也不願接受西式醫學。在他們眼裡,陸秀米這個坐擁家中幾百畝天地的地主家小姐簡直就是瘋子,張季元即使沒有暴露身份也被視為異類。那些加入陸秀米麾下的人,不是蹭吃蹭喝的叫花乞丐,就是貪戀她美色的男人,還有那些心裡各自藏著小九九的人只是打著革命旗號,行殺人、強姦婦女之實的勾當。在他們眼裡,革命是什麼。革命就是「想殺誰殺誰,想和誰睡覺就和誰睡覺」,但革命黨人們卻無計可施。當清廷的圍剿降臨之時,這些人便作鳥獸散,臨走還不忘吞佔一些革命資產。也難怪張季元在日記中恨恨寫到,革命成功之時定要有「十殺者」,其中就包括恆產者殺,因為這些人最容易混進革命隊伍,也是革命意志最薄弱之人,這讓我想到了毛主席所說的「小資產階級」。而以龍慶棠為代表的實力派,更是打著革命旗號,橫徵暴斂,唯利是圖,最終還能竊取革命果實,而真正為革命作出犧牲的革命者卻最終落個一無所有甚至性命不保的下場,這一幕幕簡直就是近代中國革命史的真實寫照。

書中有一個情節讓我記憶深刻,在陸秀米選擇禁語回鄉的某一年,普濟發生了罕見的大旱,蝗蟲肆虐,糧食顆粒無收,在村裡的一處施粥處,飢腸轆轆的人們排著長隊井然有序,沒有發生任何哄搶,這時陸秀米好像看到了夢中一直追求著的大同社會。這幅場景出人意料卻也在意料之中,大同社會到底是什麼,是陸侃夢中將家家戶戶連在一起的風雨長廊,是王觀澄作品裡人人穿著同樣的衣服,真是讓人深思。

作為《江南三部曲》之一,格非在《人面桃花》中營造了濃郁的江南氛圍。普濟這個地方時常濃霧縈繞,如同這幾代人的烏托邦夢想一樣虛無縹緲。大量的伏筆前後呼應,很多物件常常在不同地方出現在貌似毫無聯繫的不同人的手中,很多話被貌似毫無聯繫的不同人提起,陸秀米數次夢中所見都在現實中靈驗,使得人物的命運和故事情節的發展好像冥冥之中都是命中注定的。格非的這種魔幻主義色彩的筆法,給普濟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但這篇小說也並非十全十美滴水不漏,可能處於魔幻色彩的打造,書中很多令人疑惑的地方貌似伏筆,但作者在後文中並沒有給出解釋。有些類似於雞湯的話語突然從一些人口中蹦出,十分突兀破壞了整體文風。而且書中不少故事情節可能借鑒了其他作品,特別是《紅樓夢》,很老套,總讓人覺得似曾相識。最後作者對人物命運的安排銜接地不夠連貫暢通,前半部分可讀性很強,引人入勝,而結尾陸秀米在禁語多年後重新開口說話,每日在院子里養養花看看書,讓人覺得她應該是從過往的經歷中走了出來,卻突然安詳地死去了,全書戛然而止,讓人懷疑作者急於結束第一部開始第二部的故事,簡直就是虎頭蛇尾嘛。

當然總體而言,這本書還是相當值得一讀,不同於一般的革命小說中對革命先驅們的神化,小說中張季元會因為兒女情長而差點放棄革命意志,陸秀米也會為了保護兒子而佯裝對他冷漠無情,他們是血肉豐滿、擁有七情六慾的人,其次才是革命黨人。更重要的它是對幾代人內心精神追求的刻畫,結合中國近代革命的早期歷史,可謂十分明了了。而作為讀者,也會通過閱讀去思考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區別,去思考推進社會進步更加實際的可能途徑,畢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追求,我們當下的社會仍然醞釀著各種變革,我們即使袖手旁觀,有時也會不得不捲入其中,而這時這本書可能就能提供給我們一些思考及建議。

圖片來源於:堆糖網

您的閱讀、留言、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

奔跑的二十一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奔跑吧二十一歲 的精彩文章:

TAG:奔跑吧二十一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