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最大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的聚散離合是中華古籍的悲歡縮影

中國最大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的聚散離合是中華古籍的悲歡縮影

《永樂大典》是明代永樂皇帝命內閣首輔、有明三大才子之一解縉等人編纂的大型類書,成書11095冊,保存了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典籍七八千種,堪稱中國古代最大的百科全書。

萬冊的巨大體量難以實現雕版印刷,《永樂大典》的所有內容均為手抄而成,永樂六年(1408)冬才完成抄寫,是為正本,藏於南京文淵閣。嘉靖對於這部書極為喜愛,為怕日後有所損缺,故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秋,任命高拱、瞿景淳兩位大臣負責校理繕寫《永樂大典》副本,「重錄一部,貯之他所,以備不虞」。抄副本也是一項大工程,當時招選了謄錄、繪畫生員109人,按照嚴格的規章制度,完全按照《永樂大典》正本的冊式、行款摹寫,每人每天只能謄抄3葉,不得塗改,每冊結尾處還註明重錄總校官、分校官的名字。所以,正本和副本在內容和外觀上沒有區別。

至於原稿,則一直沒有離開南京,弘治皇帝曾想把原稿帶到北京,但未能如願。正統十四年(1449),南京宮內大火,《永樂大典》所據原稿付之一炬。對後世而言,《永樂大典》最大的功能就是輯佚,它保存了明以前大量已經亡佚的重要文獻,很多消失的典籍藉此才得以傳世至今,因此,《永樂大典》也被稱為「輯佚的淵藪」。而其中最大規模的一次的輯佚工作,當屬《四庫全書》。

書的命運往往與國之命運相依,《永樂大典》數千冊的灰飛煙滅不過百餘年時間,今日之存不過百之三四。《永樂大典》歷經600年風雨滄桑,從成書之初的萬冊巨帙到今僅剩400餘冊,它的聚散離合也是中華古籍的悲歡縮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鵬為古籍 的精彩文章:

「中庸」的思想:為人處世之道
二十四史中評價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古籍經典推薦《三國志》

TAG:鵬為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