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是個大門類

藝術是個大門類

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只有藝術家而已。所謂的藝術家,從前是用有色土在洞窟的石壁上大略畫個野牛形狀,現在則是購買顏料,為招貼板設計廣告畫;過去也好,現在也好,藝術家還做其他許多工作。只是我們要牢牢記住,藝術這個名稱用於不同時期和不同地方,所指的事物會大不相同,只要我們心中明白根本沒有大寫的藝術其物,那麼把上述工作統統叫做藝術倒也無妨。事實上,大寫的藝術已經成為叫人害怕的怪物和為人膜拜的偶像了。要是你說一個藝術家剛剛完成的作品可能自有其妙處,然而卻不是藝術,那就會把他挖苦得無地自容。如果一個人正在欣賞繪畫,你說畫面上他所喜愛的並非藝術,而是別的什麼東西,那也會讓他不知所措。

————貢布里希

1

我不懂藝術的,你要知道。

其實早就有讀藝術史方面書籍的想法,無奈生性懶惰,害怕動腦,加之沒有好的引導,這件事就一直擱置了。直到上月底,突然覺得生活有些乏味,急需汲取營養讓自己充實起來(實際是生活學習瑣事一堆,想找個港灣歇歇船隻罷了)。於是下決心翻開了貢布里希的《藝術的故事》,開啟了我的藝術史學習。目前正在讀,想和你們一起分享。

標題之所以為「藝術是個大門類」,是因為我真的不知道從何說起。藝術的範圍太廣、界定太模糊,正如開篇那句引言:實際上沒有藝術這種東西。藝術這個詞讓人產生畏懼,有距離感,讓我們覺得是不貼近生活的,是資本家的消遣。正如哲學無用論,被許多人在毫無意識的情況下口耳相傳著。在這個世界上,很少有人會自稱自己是個藝術家,但也有不少與藝術沾一點兒邊的人以藝術家自居。不了解它的人覺得距離太遙遠,了解它的又覺得自己是大師,如此以往,兩極分化豈不是愈加明顯。如果要將生活完全與藝術撇清關係,幾乎是不可能的。甚至將藝術定義為人在自然界對周遭現象的體驗、感悟、提煉、加工,並用藝術的形式去表現,撇清就更不可能了。

他們看到一件藝術品,不是停步觀看,而是搜索枯腸去尋找合適的標籤。他們可能聽說過倫勃朗享名於chiaroscuro——這是表示明暗對照法的義大利術語——於是一見倫勃朗的畫就很在行地點點頭,含糊其詞地念叨一句「絕妙的chiaroscuro」,然後漫步走向下一幅畫。

————貢布里希

2

藝術是社會的產物。

人類社會有了電影,就相應給它取了個名字 ——第七藝術,也稱電影藝術(喬托·卡努杜《第七藝術宣言》)

於是就有了我們所熟知的世界七大藝術門類:文學、戲劇、舞蹈、音樂、美術、建築、電影。

以以上七種小類為基礎,還可以從藝術的存在、藝術的運動方式、主體對象的感覺方式進行分類。

藝術沒有規則,所謂的分類只是便於人們更好地研究。沒有人能框死藝術這匹活馬。我們大可以用自己的腦子去想像,去描述呈現在你眼前的作品是如何如何打動你。我覺得在沒有深入了解的前提下,保留對藝術作品的第一印象尤為重要。「詩無達詁」,藝術作品一旦創造,讀者就是最後的完成作品的人。

藝術家的創作也是,「確實有一些藝術家設法總結他們的藝術法則,然而關於那些法則,事實總是證明,低手庸才試圖循規蹈矩卻一無所獲,而藝術大師離經叛道卻能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的和諧。」 腦子裡第一想到的藝術家是草間彌生,日本國寶級藝術家,波爾卡圓點女王 。大概沒有人會想到用波點浸潤整個藝術作品,更何況對象居然是南瓜。

*圓點:從小困擾她的幻象; 南瓜:她經歷了戰後饑荒年代,南瓜是重要口糧

3

古老的格言說,趣味問題講不清。

正如一些人喜歡言辭簡短,花樣不多,但卻留有餘意讓人猜測;而有人喜歡慷慨激昂,直接袒露心中所想,沒有繞圈子。

但不能忽略的是,趣味可以培養。

正如欣賞一件畫作,在沒有了解其作畫手法前,你很難從中窺見藝術家的感情;正如欣賞一件文學作品,沒有厚實的文學底蘊,一切可探究可深挖的文學脈絡歷史典籍都只是若干文字的堆砌。

所以要培養。

藝術嘛,本來就是貫穿一生的趣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致我單純的小美好
寒假觀影一打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