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流傳了這麼多年,吃魚真的補腦嗎?

流傳了這麼多年,吃魚真的補腦嗎?

人們對肉類在人類演化上的優勢往往泛泛而談。對生活在熱帶稀樹大草原的捕獵者而言,肉類是現成的高密度熱量來源,同時也富含蛋白質和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包含更多肉類的飲食令消化道縮短,促成了關鍵的腸胃- 腦部能量分配調整。

但對於腦容量的增加和認知功能的提高這兩項演化趨勢而言,肉類中沒有哪一種具體的營養成分是必不可少的。

弗雷德·普萊維奇(Fred Previc)曾指出,隨著飲食中肉類的增多,早期人屬攝取的蛋白質增加,而且這種飲食條件是穩定的、經常性的。這意味著他們潛在地攝取了更多的酪氨酸,這種氨基酸是神經遞質多巴胺的前體。

普萊維奇認為,人腦中許多多巴胺通路對於高級認知功能和語言功能非常重要,這些通路隨著人類的演化變得越來越精細、複雜。

而包含更多肉類的高蛋白飲食可以幫助維護這些神經通路。儘管酪氨酸與多巴胺之間的聯繫可能對腦部功能很重要,但是飲食中酪氨酸的增加帶來的優勢並不是最重要的。

當我們的祖先從樹林中遷出時,居住在草原上的大型食草動物並不是唯一的動物性食物來源。

湖泊和河流提供了一個現成營養源: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這些食物在林冠中是完全無法獲取的,樹上可沒什麼溪水、河流。

在我們祖先腦容量增大的演化過程中,吃魚會不會是一個飛躍性的開始?斯蒂芬·坎南(Stephen Cunnane)和邁克爾·克勞福德(Michael Crawford)提出了這個演化史上的難題:如果早期人屬需要靠技術才能獲取肉食,這就要求他們已經具備了較大的腦容量和較先進的認知能力,那麼最初,在早期人類尚無認知能力獲取高品質飲食之時,他們如何供養已經增大的腦部呢?人類的進食行為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使得他們在智力沒有明顯提高的情況下,支持了腦部的演化?

答案也許就是吃魚。

與關於肉類重要性的討論不同,「以魚補腦」假說(fish-forbrains hypothesis)並不立足於整體營養水平,而是關注水產中的某些特定膳食物質。

具體來說,水產飲食論的支持者關注的是發展神經系統所必需的脂肪酸。他們認為腦部相對較小的人族動物攝入了含豐富脂肪酸的水生食物,這促進了他們腦容量的增加(之後他們便可以利用更大的腦部研究更先進的狩獵技術、合作行為等)。這些脂肪酸中最關鍵的是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和花生四烯酸(AA)。AA 也存在於蛋黃和陸生動物的內臟、肌肉中,但是DHA 的最佳來源是魚類和貝類(水產中也含有AA)。

克勞福德、坎南及其同事提出假設,認為早期人屬開發利用了非洲湖泊和河流的淺灘,那裡可以獲取大量的魚類和貝類。他們指出,這種捕獲並不需要技術進步,而是應當視為傳統採集技術的延伸。因此,水產使得人類的演化能夠跳出認知革命的死循環,有了一個飛躍性的開始。

這是一個有趣的假說,它並未描述稀樹大草原上矮小而聰明的人族動物大戰兇惡巨獸的場景,而是把狩獵的起源設置在水草豐美的池邊河畔。不過水產飲食假說也存在一些問題。最明顯的就是人腦必需的脂肪酸可以從其他食物中獲取,或者由人體從其他物質合成。

另一個有力的批評是,幾乎沒有考古證據可以證明人類曾充分利用水產食物。當然可以反駁說遠古時代人口稀少,人類的活動可能很難在地球上留下證據,因此證據缺失並不能證明它沒有發生過。

但是對水產飲食假說的批評也並不是毫無道理,除了水產之外確實還有其他的食物來源可以提供豐富的脂肪酸。同理可知,陸生動物肉類提供的營養也都可以在植物性食物中找到。但是狩獵假說不僅從理論上解釋了人類飲食中肉類比重的增加,還提供證據證明了這一趨勢在特定演化條件下確實存在。

所以儘管肉類也不是生理必需的,它仍很可能在人類腦部和認知的演化中扮演了關鍵角色。而想要給水產飲食假設下定論,我們仍然證據不足。

從另一方面來看,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可信度日益增長的結論:人屬腦容量的增大和智力的提高,與食物種類的拓展和多樣化相伴相生,動物性食物不僅取自陸上,也取自水中。

圖源:網路

編輯:葉丹薴

作者::[美]約翰?S. 艾倫 著 陶凌寅 譯

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

內容簡介

在令人眼花繚亂的食譜和飲食文化背後,是不是隱藏著一種有關食物的本能,一種全人類共有的味覺體驗?有沒有一種「食物理論」決定著我們會選哪些東西來吃,決定我們認為吃多少才算飽,決定我們愛吃什麼零食?神經人類學家約翰?艾倫覺得有。在這本書里,他探索了味覺的演化基礎,以及每一種文化如何基於共同的認知基礎建造起了獨特的飲食文化。

人類食用的植物和動物種類非常廣泛,但與其他雜食動物不同,我們吃飯時用到的不只有胃,還有大腦。與食物的關係讓我們成為人類這種獨一無二的物種,也讓飲食文化顯得十分獨特。就親緣關係最近的靈長類也不會像智人這樣看待食物。味蕾能夠體現人類的自然史,我們是超級雜食者。

這本書的素材來自食物歷史、廚師、人類學家和神經科學家,艾倫先是描繪了我們最原始的祖先的食譜,探索了烹飪在大腦演化中的作用,隨後將筆鋒轉向當代吃貨關心的一系列問題。書中探究了對食物的厭惡與喜好、給食物加上「好」和「壞」標籤的強迫性需要、健康食物金字塔的膳食偏差,還對吃這件事進行了跨文化比較。

歡迎各位愛書的朋友

踴躍在文末點贊及留言

我們將不定期選取

留言最精彩者

免費贈送一本圖書

無論你是否愛過,贊都先點一個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補腦 的精彩文章:

春季多吃這個菜補鈣又補腦,孩子老人吃最好,身體棒棒的
每到3月我家經常吃這道菜,開學就靠它給孩子補腦,增強免疫力!

TAG:補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