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你知道該怎麼過嗎?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你知道該怎麼過嗎?

我們現在還在過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卻忘記了一個非常古老的節日——上巳節,就是今天——農曆三月初三。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你知道該怎麼過嗎?

古時候,上巳節的名氣可一點不比其他節日差,歷史亦悠久,周代即有,是日需赴水邊清洗,《論語》中「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即是上巳風俗,指暮春時在沂水中盥洗手足、衣物,而不是洗澡,這便是「祓禊」之俗了。「祓」是除惡的祭禮,而「禊」指用水來清潔洗滌。若翻檢漢代以前史籍資料,能經常看見「祓」這個詞,更說明這個習俗在很久遠的年代已經為人重視,這可以從晉代著名的蘭亭之會窺見一二。蘭亭之會就發生在上巳節,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第一句「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即指此事,又作「祓除」,最初是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在魏朝以後,定為農曆三月三日,人們相聚在水邊洗去污垢,用來祈福。

而蘭亭之會也可以讓我們從中看出,到了魏晉時期,上巳節發生了一些變化,在這一日,不再僅僅是「修禊事也」,而文人聚會,流觴賦詩,帝王宴請等活動也加入其中。究其原因,一方面,這的確是與人們思想轉變有關,另一方面,這主要是受當時時代背景的影響。正始年間,即魏齊帝曹芳在位時,由於國內政治多不穩定的因素,許多士大夫遭迫害致死,一部分人投向林泉之中,這時期「竹林七賢」就是代表,而始於三國魏時何晏、夏侯玄、王弼等人的清談之風,到了東晉也愈演愈烈。所謂「清談」亦稱玄談,指的就是魏晉時期一種重口才、辯說的風氣,人人樂此不疲。上巳節「祓禊」正好給士大夫們提供了一次聚在一起的機會,他們可以在一起清談、品評人物、賦詩詠懷,極盡風雅之能事。據史料記載,在東漢時期上巳節時就有分流行觴的習俗,魏晉時統治者附庸風雅,往往也與民同樂,而蘭亭雅會確實開文人在上巳節大規模聚集清談賦詩之先,這次雅會非常成功,得到了大家的讚賞,而且王曦之地位又重新得到了認可。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你知道該怎麼過嗎?

但到了宋代,上巳節突然銷聲匿跡,因上巳、清明、寒食三節日期相近,內涵衝突。上巳重狂歡,寒食重祭祖,清明重健康,唐高宗時便曾下詔批評:「寒食上墓,復為歡樂,坐對松檟,曾無戚容。」隨著大唐盛極而衰,禮教壓迫漸重,三節合一後,上巳因素漸被滌盪,寒食因素一家獨大,清明遂成了掃墓節。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你知道該怎麼過嗎?

上巳節是古代惟一一個可以稱「三八節」的女性節日。古人用天干地支紀日,每月第一個巳日就是「上巳日」,因為上巳日不固定,上巳節在哪一天也不固定。上巳日可在三月初三,也可能是其他日子,如果剛好趕上三月初八即為「三八節」。中國古代著名愛情戲劇、元白樸《牆頭馬上》中的女主角李千金,與男友裴少俊便是在唐高宗時一年的上巳節邂逅而定情的,故《牆頭馬上》中有唐朝三月初八過上巳節一說。劇中第一折中唱道:「今乃三月初八日,上巳令節,洛陽王孫士女傾城玩賞。」

將上巳節固定在三月初三,這便是「三月三」的由來,但上巳日並沒有消失,仍有在上巳日過上巳節的現象。上巳節作為女性節日的屬性源於先民春天在郊外設社壇祭祀主管地土和農作物收成的社神(大地母神)和設禖宮祭祀象徵人類生育和愛情的高(皋)禖神(始祖母)。《夏小正》稱這類活動的參與者「多女士」。又據《呂氏春秋·仲春紀》,祭禮高媒神時,「天子親往,后妃率九嬪御」。多女性實際上是一種生殖崇拜風俗,旨在表達祈年祈子的願望。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你知道該怎麼過嗎?

先秦時,上巳節已是懷春女孩尋覓真愛的日子,亦可被視為古代「情人節」。《周禮·地官》「媒氏」條稱:「中春之月,令會男女,於是時也,奔者不禁。」沒有嫁妝、不合禮儀的男女也允許結合相約。每到這一天,女性會花枝招展「游春去」,《詩經·鄭風》中的《溱洧》一詩寫的就是春秋時鄭國上巳節的情形:男女傾城而出,約會溱洧水濱,手執蘭草洗濯身體,祓除不祥,「獻玫瑰」定情:「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勺藥。」

到漢魏時,上巳節完全成熟,有祓禊、禊飲、遊樂三大內容。《後漢書·禮儀志上》「祓禊」:「是月上巳,官民皆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為大潔。」唐朝時,「效游」更成為上巳節的主要活動,杜甫《麗人行》詩開頭即稱:「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現代人熱衷的春遊活動,濫觴即在此。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你知道該怎麼過嗎?

因為上巳節的主題是「祓禊」,所以古人通常在春天就要去水邊去沐浴。

為何要沐浴?沐浴是清潔。「祓禊」,它不是在室內洗浴的個人行為,而是一種具有儀式性的集體行為,跟「春」的生命力與「水」的生命力相疊加,在洗濯污垢、消除不祥之外,更是表達了追求生命的意義。

「祓禊」儀式還包含了「乞子」的環節,這是渴求生命的延續。為了得子,婦女們還在沐浴的時候撿食浮在水中的生殖象徵物,如雞蛋,如棗子。晉張協《洛禊賦》中「浮素卵以蔽水,灑玄醪於中河」、南朝梁庾肩吾《三日侍蘭亭曲水宴詩》中「踴躍赬魚出,參差絳棗浮」等,說的就是食浮卵或浮棗乞子的習俗。

上巳節的民俗有哪些?

上巳節也稱女兒節,這天的習俗不僅僅是「祓禊」,還有把薺菜花鋪在灶上及坐、睡之處,認為可除螞蟻等蟲害;把莽菜花、桐花藏在毛衣、羽衣內,認為衣服可以不蛀;婦女把莽菜花戴在頭上,認為可以不犯頭痛病,晚上睡得特別香甜等。

枸杞湯沐浴

「初三日,取枸杞煎湯沐浴,令人光澤不老。」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你知道該怎麼過嗎?

枸杞沐浴一般用的是枸杞葉、枝、和根,枸杞根就是中藥地骨皮,清熱涼血、清降肺火,枸杞葉補虛益精,清熱止渴,祛風明目,用全株枸杞來洗澡,這段時間很合適。

飲桃花酒

「三月三日,采桃花浸酒飲之,除百病,益顏色。」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你知道該怎麼過嗎?

古代女子早就懂得用桃花酒來美容。採摘桃花花瓣,或未開花苞,15g鮮桃花,不用洗直接浸泡於500g白酒里,一周後即可飲用。

桃花酒可破瘀、通經、活血、美容、治腰脊痛。細飲桃花酒,可化解女子血瘀、血寒、血虛導致的皮膚黑氣、黃氣,活血化瘀消斑。經量過多的人不宜喝桃花酒。

戴薺菜花

「三月三日,取薺菜花鋪灶上及坐卧處,可辟蟲蟻。」

「是月初三日,收薺菜花、桐花、芥菜,藏毛羽衣服內,不蛀。」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你知道該怎麼過嗎?

據宋贊寧《物類相感志》云:「三月三日收薺菜花,置燈頸上,則飛蛾蚊蟲不投。」明田汝成《西湖遊覽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薺菜花。」

上巳節的活動樂趣多

高禖

在上巳節活動中,最主要的活動是祭祀高禖,即管理婚姻和生育之神。

曲水流觴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你知道該怎麼過嗎?

在上巳節中還有臨水浮卵、水上浮棗和曲水流觴三種活動。在上述三種上巳節水上活動中,以臨水浮卵最為古老,它是將煮熟的雞蛋放在河水中,任其浮移,誰拾到誰食之。水上浮棗和曲水流觴則是由臨水浮卵演變來的。

曲水流觴後來發展成為文人墨客詩酒唱酬的一種雅事。夏曆的三月上巳日人們舉行「祓禊」儀式之後,大家坐在河渠兩旁,在上流放置酒杯,酒杯順流而下,停在誰的面前,誰就取杯飲酒,意為除去災禍不吉。

薺菜煮雞蛋

三月初三上巳節:這個古老的節日,你知道該怎麼過嗎?

民間有「春食薺菜賽仙丹」的說法。農曆三月三,摘薺菜,煮雞蛋,「中午吃了腰板好,下午吃了腿不軟」。

薺菜煮雞蛋可以祛風濕、清相火,而且還可預防春瘟,即一些流行性疾病,如流行感冒等。

來源:北京晨報、學習時報、澎湃新聞、今晚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