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語文教材「大換血」,大幅增加古詩文

語文教材「大換血」,大幅增加古詩文

2017年9月份,中國新一批入學的中小學生將迎來新版「教育部編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這是白話文興起後,中國語文教材的第七次「大換血」。

本次「部編本」教材最引人關注的變化之一是古詩文篇目的大幅增加。小學一年級課本首次加入了古詩,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有古詩文132篇,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占課文總數的30%左右。與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達80%左右。初中6冊選用古詩文的分量也增加了。本次教材變更消息公布後,「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飆升」成為中國網路熱議的焦點,大多數網友對此表示了支持。

新浪微博用戶「苦口良藥」表示:「增加一些古典詩歌名篇還是好的,古文的文學性比許多現代的文章更濃。中小學的時候多學些,有助於國人對歷史的了解、增強民族自豪感,明白中國的底蘊。」也有部分網友擔憂,文言文比例增長後又將增加小學生背誦課文的壓力。低齡年級學生難以理解古文的涵義,要求背誦為主的學習方式能否學習到古文的真正精華?

「部編本」教材里古詩文篇目大幅度,這意味著未來的語文教育,將更加註重培養孩子們的傳統文化素養,這是促進文化復興、增強文化自信的需要,應當支持。同時也要創新文言文的傳統教授方式,因地因時制宜,避免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文言文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階段性載體,對文化傳承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習文言文能夠使人感受到漢字之美,體會漢字優美的結構藝術,誦讀經典的古詩篇章,又能讓學生獲得初步的情感體驗,尤其是古詩文中蘊含的中國傳統的禮儀、品格對塑造學生的人格、陶冶學生的情操也有非常大的幫助,更加有助於培養學生了解歷史,拓寬視野,增加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在此之前,文言文在語文教材中已經經歷了數次變遷,這次大幅度的增加篇目其實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回歸,說明了我們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傳統文化的教育,也是文化強國戰略的一種具體體現。

至於有人擔心文言文增加後會增加小學生背誦課文的壓力,甚至會擔心孩子們難以理解其中含義,無法學到精華。這種擔憂倒是不無道理,但是學習本就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在孩子們成長的不同階段我們本身就會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對低年級的孩子來講更多的其實就在於讓他們在誦讀中感受漢字之美,培養語感和審美。只要我們目標恰當,方法適當,這些問題都是可以解決的。

首先,從教育部門的角度來講,需要加大宣傳,讓老師和家長們都能理解這樣做的初衷,並能很好配合

其次,從學校角度來講,課程講授上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年齡、成長的特點設置科學的教學目標,切忌拔苗助長,此外,目標一定要清晰,包括區分重難點,劃清楚必背和選學的篇目。

再次,從老師的角度來講,要能夠不斷創新教學教法,除了原有的背誦朗讀法之外,還要給學生們講授古詩文中蘊含的歷史故事、人物品格等,讓學生能夠真正學到精髓。同時還可以用先進的影音教學設備輔助教學,營造更好的課堂氛圍,讓學生能真正愛上古詩文。

最好,家長也需要在平時的課業輔導中增加傳統文化方面的引導,可以帶孩子們參觀博物館、練習書法等,培養孩子的傳統文化素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 的精彩文章:

9首春季古詩詞,再不讀就晚了
八句描寫冬天的詩詞,八種美的意境!

TAG: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