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凈慧長老的晚年感言

凈慧長老的晚年感言

外離相即禪 · 內不亂即定

歡迎關注江西黃龍禪寺

凈慧長老的晚年感言

前 言

凈慧法師,祖籍湖北新洲,生於1933年。1951年十八歲時到廣東雲門寺受比丘戒,得以親侍中國現代禪門泰斗釋虛雲法師。因敏悟過人,深受器重。改革開放後,先後任《法音》雜誌主編,柏林寺、四祖寺和玉泉寺方丈。曾任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河北省佛教協會會長。法師承接虛公法脈,為禪宗五家七宗之嗣法傳人,提倡以「覺悟人生、奉獻人生」為宗旨的生活禪。2013年4月20日凌晨六時許,凈慧大師在湖北省黃梅縣四祖寺圓寂,世壽81歲,戒臘63夏。

自 述

我很幸運地出生在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一歲半被賣入尼庵,換了一擔穀子,養活了一家人。那麼小就能為家庭作出貢獻,我感到非常高興。

我們生在福中要知福惜福。我80年的生活中有50年在痛苦中度過,儘管解放以後生活安定一點,但由於自己天真幼稚,不懂事,亂說話,被錯劃成「右派」15年。有一年在家鄉過春節,除夕晚上被命令到一個荒村野地的機房去守夜。沒有油燈,更沒電燈,窗戶也沒有糊紙,只是用稻草堵住,我就一個人在稻草里打坐。晚上風很大,不停地吹著窗戶上的稻草,心裡倒也不是怕,只是擔心萬一有比我更「壞」的壞人來搶東西,這個責任我可負不起,我就盡量提起精神不敢睡覺。那一夜北風呼嘯,一個人坐在稻草堆里,偶爾生起一絲凄涼的感覺,我馬上提起正念。

在我的人生遭遇中,儘管這樣的經歷只有一次,回想起來,卻讓我受用無窮。沒有這些經歷,就不知道人生的痛苦有多少;沒有這些經歷,就不知道失去自由有多痛苦。那時我已經快40歲了,我的信仰很堅定,知道這一切都是暫時的,一切法無常,痛苦也是無常的,儘管「右派」帽子戴了15年,但在整個人生的歷程當中還是很短暫的一段歲月。

不過在那種生活當中,人的臉已經磨成死皮了,不管你怎麼說,這張老臉已經扎不出一滴血來。也正是這段生活,磨練了自己的性格,使身心變得越來越調柔,越來越堅強。

像這樣的苦,十天半月都說不完。我講這些經歷,是想告訴人們今天這一切都來之不易。我們要十分地珍惜,萬分地珍惜,惜福惜緣。

青年時期的凈慧長老

「變者不變」是真心

人命無常,光陰荏苒,最近由於身體不好,年老多病,不能進堂和大家一起共修。面對這樣的現實狀況,我們要深深感到生命的痛苦。各位正在年富力強、春秋鼎盛之際,要努力找到自己生命的安頓之處,千萬不要等到老了再來修行,那時沒有精力,想修行也不趕趟兒了。

前段時間一直咳嗽不能講話,影響了坐禪。總有人命無常、朝不保夕的感覺。無常,是一個客觀存在的規律,我們每天都面對著生命的無常,面對著種種生滅不停的變化。我們要在變中找到一個不變的規律,所謂「變者不變」,這件事難以體會,如果能夠體會到「變者不變」,真心認可,契入其中,安住其中,我們人生的問題就解決了。

財、色、名、食、睡,這些東西困擾著我們,使我們不得解脫。要想從財、色、名、食、睡五條根中拔出來,那就要找到「變者不變」的真理,並安忍其中。「變者不變」就是我們的本來面目,就是我們的佛性,就是我們的真心。在用功的時候,既要找到它,又不要執著它。

從佛法的究竟意義來講,娑婆世界與極樂世界是零距離,就在同一個世界上。前一念覺悟,我們就在極樂世界,後一念迷失,我們就又回到娑婆世界。我們天天就在娑婆與極樂兩個世界中翻來覆去地掙扎,在打拉鋸戰,正念勝利了,極樂世界出現了;妄念佔了上風,又回到了煩惱重重的娑婆世界。

「無常」帶來欣欣向榮

很多人恭維我會活到120歲,但我想如果每天都生活在病苦中,真是生不如死。現在買房子的使用權是70年,我這座「房子」已經用了80年,想想老病的痛苦,還是早點換個新房子可能更舒服一些。

平常講生、老、病、死、苦,覺得很抽象,沒有具體的體會。現在看到一個老人想說話卻咳嗽不止,想坐禪卻精力不支,就是一幕無常的「活報劇」。

這幾天我們圍繞無常的話題講了很多內容,請各位不要僅從消極方面去理解無常。實際上,無常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正因為「無常」,萬物才會有新陳代謝,才會有前途無量的發展。如果一切事物都是凝固不變的,天地萬物就沒有希望了。舊的事物永遠存在,新的事物就無法出現;世界全是老人,老人都不讓路,新人就無法產生,世界又怎麼能容納得下那麼多老人?「長江後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換舊人」;「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無常」是一種積極的、發展的、欣欣向榮的規律,無常就是發展,就是運動,就是變化,就是不斷地升華。如果萬物都沒有變化,時序就沒有春、夏、秋、冬,事物就沒有生、住、異、滅,世界就沒有成、住、壞、空,人也沒有生、老、病、死,那是違反事物發展規律的想法。無常就是舊的事物一定會消亡,新的事物一定會產生。新陳代謝、生滅變化,這是天地萬物生生不息的規律。這種本來如是的規律,就是佛教講的緣起性空的道理。

年輕時期的凈慧長老

禪在生活中修行

我一生沒有得到別的東西,只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生活」。生活如同大地,我們沒有一時一刻脫離大地。一切事情成由它,敗也由它。禪在生活中修行,算是真正找到了修行的切入點。找到了「生活」,我才感覺到這80年沒有空過。

柏林禪寺

湖北四祖寺

湖北省當陽市玉泉寺

佛經精華欣賞

人身難得,如優曇華,我今已得;如來難值,過優曇華,我令已值;清凈法寶難得見聞,我今已聞,猶如盲龜值浮木孔。人命不停,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云何縱心,令住惡法。壯色不停,猶如奔馬,云何恃怙,而生懈慢!

——《大涅盤經》

品味經典

大德開示

鐘聲斷處,鼓聲相續。

鼓聲斷處,法法圓成。

更若舉論菩提涅槃。

真如解脫,

儘是非時之說。

但得雲霞消散,

孤月自明。

砂礫若除,真金自現。

——祖心禪師

回顧前人的智慧

詩偈閱讀

古意

風吹一點雲,散漫為春雨。

灑予松柏林,青蔥枝可取。

持此歲寒操,手中空楚楚。

幽谷無人來,日暮意誰與。

——契嵩

賞析:

本詩寓情於景,自然精鍊,既是一首古遠清幽的隱居感懷詩,又是一幅活脫脫的禪子心靈的寫照。

詩名「古意」,實指禪意,宗門中常謂「古澗寒潭」或「古鏡」、「古道」。故而全詩中的景語,實為情語。首聯與頷聯寫「性空緣起」:風吹雲而化為雨,實指世事變幻無常,即「性空」;松柏灑雨而蔥翠,實指一切互為因果,乃「緣起」。

頸聯與尾聯寫禪子的精神淡泊與心境清凈:他居於幽谷之中,心空無一物,護持著松柏一般的節操,這麼美好的心境,日暮之時無任何「斜陽病」的平和心態,確實只有自己一個人明白。「意誰與」、「付與誰」等在禪詩中,比在一般詩句中含義更深更廣:既然眾生悉有佛性,則人我無異,則誰中有我,我就是誰。我就是自己的主人翁!這一點又正是禪宗的本意。

滑動滾動條可查看全部內容

助建寺廟 功德無量

期待您的支持與參與

三寶門中福好求,一文付出萬文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龍禪寺 的精彩文章:

如何使自己內心成長呢?
白居易與鳥巢禪師

TAG:黃龍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