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學老師為什麼很難相互讚賞?

大學老師為什麼很難相互讚賞?

劍橋大學退休教授Terri Apter最近出版了一本關於評判的書《Passing Judgment: Praise and Blame in Everyday Life》。Apter說,我們經常被告誡 「不要評判人,免得被評判」(Judge not, lest ye be judged. 《聖經》語),然而,我們一直在不斷作出正反兩方面的評判。這也應了一句中國古話:「誰人背後無人說,那個人前不說人?」他說,人類的大腦已經「被馴化」了,我們需要在群體中生存;我們小心地評判他人,並監控他人對我們的評判;如果這些評判是負面的,我們可能會被逐出那個群體。

由此和通常看來,評判是很可怕的,有時甚至是生死攸關的。難怪在咱們國度,有人把「知人不評人」列為人最大的修養。如果對「知人」全是不客觀公正的負面評價,那麼「不評人」的確可以視作是一種很高修養;反之,如果能慧眼識珠,發現「知人」之優點並對此讚賞有加,這種讚賞又激勵了或哪怕愉悅了「知人」,那麼在評和被評無法避免的現實世界,這樣的「評人」似乎還是多多益善的好,所以修養高低的判據從評不評人改為如何評人也許更好。

如果把如何評人作為一種修養高低的判據,那麼生活在高尚聖潔之「象牙塔」的大學老師,理當有最高修養。然而Apter發現,大學老師對學生們倒是經常給予讚賞和鼓勵,但相互之間的讚賞就很吝嗇了。他說,學術界存在讚賞稀缺的問題(In academia, there is the issue of praise scarcity),而自私自利的偏見比比皆是(Self-serving biases abound)——莫非「自古而然」的「文人相輕」在今天的大學校園裡依然普遍?

例如,在各級各類人物之間的高調辯論中,在日常會議、講座和非正式討論中,這樣的偏見顯而易見。通向開明的學術進程充滿了心理學家所謂的「辦公室政治」(office politics)和「指責遊戲」(the blame game),即人們用各種手段來獲取讚賞,展示一種避免指責的堅定決心。難道大學老師處在一種貌似人格分裂中?——他們一方面渴望讚賞,另一方面又指責他人(至少吝嗇對他人的讚賞)。

大學老師為什麼很難相互讚賞呢?除了佛說的「好喜乖離、更相鬥訟」這種眾生都有的劣根性外,定然還有一些大學文化中特有的因素在起作用。

第一,大學可能是世上最熱衷於評判的場所——評論文、評項目、評職稱、評帽子……就算你不在乎這些高大上的評,你至少必須年年接受評合格、算工分、核獎金吧。而日常生活告訴我們,一個熱衷於評價評比的群體往往最滋生雞蛋裡面挑骨頭的人。Apter說,在局外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地位和貢獻差異,往往被老師們對彼此工作的認真細緻評價放大了。這遵循塞爾定律(Sayre"s Law),即對評價的興趣總是和價值成反比,也就是說,重要性越小的事情,人們越有熱情去爭議,越評越想評。另外,根據這條定律的發明者W. S. Sayre的說法,學術政治是最殘酷無情的政治形式,因為風險很低。當評頭論足的風險很低時,讚賞總是稀缺的。

第二,大學老師接受的是批判性訓練,乾的是批判性活——科學研究需要批判性思維,指導研究生傳授的是批判性思維——他們難免把這種批判性思維帶進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在外界看來,大學老師如果缺少了批判,可能就不是真學者了。當大學老師被邀請對一篇論文、一堂課或一個想法作出回應時,很可能會指出不足。我們經常聽到對碩士、博士學位論文答辯走過場或一團和氣的詬病,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不管在任何場合評價任何學術或學者,如果沒有批判的聲音,那就不學術了。在很多正統型教授看來,讚賞的聲音會沖淡學術氣氛。有高人指出,在學術界,讚賞的聲音是完全沉默。也就是說,作為學者,說話就要批評,不說表示讚賞。

第三,大學越來越像個競技場,競技的最重砝碼是老師們的著作或發現,當大學老師的聲譽和地位與他們自己的著作或發現聯繫在一起時,相互讚賞便受阻了。Apter說,面對批評,學者們容易受到「威脅僵化」(threat rigidity)的影響——它是一種常見反應,其中人們更傾向于堅持自己的觀點,並在他們感覺受到威脅時便將自己的觀點靠近別人的觀點。讚賞他人,一方面助長了他人的聲譽,另一方面也不利於自己的觀點被認同。理論上,尊重不是一種有限的商品,但它所產生的獎勵和職位是有限的。當你的地位依賴於只有少數幾個被挑選的同事閱讀或理解的研究時,當那些同事被激勵去把他們的工作看作比你的工作重要時,你可能會感覺到不安全——這種感覺不太可能激起對別人的慷慨讚賞。

但是,慷慨讚賞的精神需要深入大學。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說: 「人性中最深切的本質,就是被人賞識的渴望。」 如前所述,大學老師儘管吝嗇對他人的讚賞,但內心又渴望別人的讚賞,說明大學老師也有基本的人類賞識需求。Apter說他經常聽到大學老師這樣一句話:「我不求感謝,但如果能被賞識那就太好了。」(I don』t expect to be thanked, but it would be nice to be appreciated.)

就評判的目的和效果而言,讚賞性評判往往比挑剔性評判更有效。在各種電視選秀節目中可以看得很清楚:當評價評比乃至日常的評頭品足被認為公平公正和具建設性,表現出讚賞他人的目標,並鼓勵他人未來的成功時,更有效果。科學研究,發現金子很重要,但發現金子的閃光點和價值更重要!能夠看到別人的閃光點並讚賞別人的價值,不僅需要學識、水平,更需要底氣、胸襟、眼光——這當算比「知人不評人」更高的修養吧。

慷慨讚賞的精神深入大學,一些人可能擔心這將破壞學術氛圍。但在Apter看來,破壞學術氛圍的,不是相互讚賞,而是自我主義和防禦心理(egoism and defensiveness)。

(於長沙-鄭州+長沙-南昌高鐵)

關注我們

微信號:sciencenet-cas(長按複製) 或長按下方二維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誰引進了倒格子?Laue,Bragg,Bragg及Ewald的工作
為什麼女生成績越好越難找工作?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