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國封殺中興,試圖用「東芝事件」的套路對付中國

美國封殺中興,試圖用「東芝事件」的套路對付中國

文 | 鍾飛騰

當地時間4月16日,美國商務部下令禁止美國公司向中興通訊銷售零部件、商品、軟體和技術7年,直到2025年3月13日。理由是中興違反了美國限制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的制裁條款。這給中美之間本已緊張的經貿摩擦添了把火。

很多人擔心,美國將限制令設置到2025年,與「中國製造2025」計劃時間吻合,目的就是打壓中國搞技術企業發展,並認為這可能會波及其他中國企業,如華為等高技術公司。

未來不排除美國找新的靶子

在解答這個疑惑之前,先來看美國此次動作的背景。毫無疑問,美方在此時宣布禁令,與特朗普加劇對華貿易摩擦密切相關。說白了,這也是特朗普的一種談判策略,通過層層加碼,給中國不斷施加壓力,意欲逼迫中國政府讓步,加速調整貿易關係。

2016年,美國製造業貿易品的赤字大約是6900億美元,其中大約1700億是汽車產品,這方面的主要對手是日本、歐盟和墨西哥。排第二位的是大約1100億美元的電信設備,中興公司屬於這個序列中。排第三位的是服裝類,中國也是這方面的出口大國。

因此,美國將中國列為重點考察對象,完全符合特朗普的貿易觀,即要大量減少貿易赤字。由於中美貿易摩擦至少要到6月才見分曉,今後一段時期美方的確存在再找一些靶子的可能。

圖/新京報網

不過,現在的全球貿易,尤其是汽車、電子產品的貿易,多數都是跨國公司主導的產業內貿易,中國公司、美國公司以及東亞其他國家的公司,共同組成了在亞洲組裝、美國參與、全球消費電信設備的一個生產鏈條。特朗普如果只是打壓中國公司,最終也不可能實現貿易平衡。

舉個例子,美國公司在新加坡的大量投資就集中在電子等高技術產業方面,而新加坡對華投資同樣集中於電子等高技術行業,所以很難說清楚,這到底是新加坡還是美國的。

中國並不像上世紀80年代日本那樣依賴美國

其次,從技術管控層面看,美國的擔憂雖然可以理解,但現在的中國畢竟不是以前的日本。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日之間曾發生過「東芝事件」,美國對向蘇聯出口數控機床的東芝公司下了3年禁令,不讓東芝機械公司的產品進入美國市場。當時美方認為,美國在半導體技術、光纖技術、智能機械技術領域已落後於日本。

通過「東芝事件」給日本政府施壓,美國獲得了東芝在軍工方面的一些技術,用於雙方合作開發新型戰鬥機。當時的背景是冷戰時期,而美日是盟友,雙方曾簽署過對蘇聯集團出口技術的協定,並加入了負責技術管控的巴黎統籌委員會。

與當年的日本相比,中美之間的通信技術差距依然不小,但中美關係的獨立性、平等性要大大強於美日關係。美國以中興向伊朗出售美國技術為借口,但中國又不是美國的盟友,現在也不是冷戰時代,中國公司並沒有義務執行美方的決議。特別需要強調的是,20世紀80年代,日本之所以對美國讓步,是因為日本出口額中大約35%是進入美國市場,而今天的中國完全沒有這麼依賴美國。此外,在全球分工鏈條很長的新時代,要限制中國公司的發展難度很大,一定會波及美國公司。

此外,從直接投資角度來看,中國在美國的投資主要還是在地產、娛樂等產業,技術領域雖然逐步提高,但還遠不能與30年前的日本對美直接投資相比。那個時代,儘管日本也是在地產、娛樂領域投資佔比很大,特別是一些併購交易曾引發了極大的爭議,但是日本企業的技術性能佔據優勢地位也是事實。尤其值得強調的是,20世紀80年代後期,日本曾超過英國,變成了美國最大的外資來源國,一度佔比超過10%。而今天的中國對美投資數量上不到美國吸收外資存量的2%。

所以,美國「封殺」中興,對中國整體的影響,並沒有那麼大,能否擴大「封殺」名單也未可知。此次將中興作為靶子,可能更多在敲山震虎。

鍾飛騰(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京報評論 的精彩文章:

寵物數量達2.5億隻!它們死後該不該被墓葬?
殲-10C形成戰鬥力,中國空戰體系邁上新台階 | 新京報專欄

TAG:新京報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