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閩南金三角經濟、產業、樓市數據「斗陣看」

閩南金三角經濟、產業、樓市數據「斗陣看」

1

編者按

閩南金三角,指中國東南沿海的廈門、漳州和泉州這三個地級市,方言主要是閩南語。它曾經與「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並稱,三者的內涵等同於「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現如今閩南金三角雖不能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提並論,但閩南金三角確實是福建經濟的實力區域。縱觀廈漳泉三地:泉州是福建省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廈門是老牌經濟特區、福建唯一的計劃單列市,漳州也大有後起之秀的姿態;泉州以其堅實的民營經濟基礎盡顯「壕」強本色, 廈門流露出國際化和文藝范的小資氣息,漳州則悶聲奮進、甘當配角期待有朝一日騰風起。過去的一年,同城化的聲響悄然淡化,廈漳泉三市競相卯勁發展,在產業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的表現各有千秋,值得關注。

一、經濟實力

GDP:泉州總量第一 漳州增速強勁

從國民生產總值來看。論總量,泉州依然是福建的經濟老大,但是也面臨著被省城超越的巨大壓力;廈門的GDP緊跟在福州之後,漳州則位居福建省第四;根據2017年數據,泉州的經濟體量約是廈門和漳州的總和。從GDP的增速來看,漳州的發展後勁十足:泉州的增速較快較穩地達到8.4%,廈門近兩年的增速並不算高但也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漳州9.1%的增速一直可圈可點,多年位居全省第一。

人均GDP:廈門突破10萬 泉州實力雄厚

從人均GDP來看。泉州、漳州、廈門的常住人口分別為858萬、510萬、401萬,其中泉州的常住人口幾乎是廈門和漳州常住人口的總額。折算成人均GDP,廈門遙遙領先,穩超10萬元;泉州在人口基數如此之大的前提下達到人均8.8萬元的水平,足以見得其經濟實力雄厚;漳州的人均GDP約7萬元,也算表現不俗。

財力:廈門財政佔GDP比重全國第三

從城市的財力來看。一個城市公共財政預算收入排名的貢獻因素主要有:城市行政級別和規模、與GDP相對應的當地經濟發展狀況、產業結構選擇、財政稅收體制等。城市的財力與當地GDP具有正相關性,GDP高的城市,財力也相應較強。從廈漳泉三市的財力來看,廈門的公共財政收入為696.78億元,比福州多出60多億元,位居全省之首,且增長速度較快;更關鍵的是,廈門的財政收入與GDP的佔比達到16%,這一比重在全國排名第三,僅次於上海和北京,可見廈門財力雄厚。泉州和漳州的財政收入分別為442.3億元和204.04億元,財政收入佔GDP總量的比重相當。

固投:漳州佔比偏高 內生髮展力不足

從內生髮展力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佔GDP的比重是衡量城市內生髮展力的重要標準,固定投資消耗少的城市,城市發展更有質量,城市的自我造血能力更強。從這三個城市廈漳泉三市的固投總量及其在GDP中的佔比來看:泉州的總量最高,達到4123.8億元,在GDP中的佔比為54.6%,其中,項目投資為3295.91億元,房地產投資約700億元;漳州的固投總量為3328.1億元,佔GDP總量的93.4%,其中,項目投資2823.55億元,房地產投資504.55億元;廈門的固投總量為2381.46億元,在GDP中的比重為54.7%,與泉州相仿,其中房地產投資是879.86億元。相比之下,廈門和泉州的內生髮展力較強,漳州對工業、基建投資倚重較為明顯。

居民收入:廈門突破5萬 泉州超漳州萬元

從城鎮居民的收入水平來看。2017年,廈門的城鎮居民人均收入突破5萬元,泉州和漳州的城鎮居民收入分別約為4.3萬和3.3萬。所以目前漳州的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稍顯不足,但近幾年該項數據的增長速度較快,具有一定的後勁。

民營經濟:泉州民營經濟增加值高

從民營經濟活力來看。民營經濟是地方經濟活力的晴雨表,越是民營企業強大的城市,其造血能力越強,這一點在廣東和浙江表現尤為突出。城市的產業發展注重實業、堅持培育本土企業、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戰略,正體現了堅持城市經濟長遠發展的真知灼見。從三個城市的對比結果來看,泉州的民營經濟最具活力。2017年,泉州民營經濟增加值為6183.51億元, 這是一個不俗的成績;目前,廈門也在培育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方面大下功力,2015年廈門出台《廈門市關於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近兩年來在中小企業的稅收、人才、創新補貼等方面做了較大的投入。

消費能力:消費品零售總額佔GDP比重偏低

從消費能力來看。生產能力與消費能力平衡的城市,發展勢頭才強勁。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占城市GDP的比重,可以看作是衡量消費能力的一個重要標準。2017年,我國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6262億元,佔GDP比重為44.3%,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日益明顯。而廈漳泉三市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佔GDP的比重分別為33.2%、27.6%、40.2%,與全國的平均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特別是漳州和廈門與這一平均水平的差距還較大。當然,閩南人的消費觀念素來是有理、有節,與北方人存在一定差異;此外,以廈門為首的閩南金三角高房價城市,與一線城市一樣,居民的不少資金主要投放在房產領域。

小結:

從各項經濟指標來看,廈漳泉三個城市的實力各有可圈可點之處,簡單歸結一點: 泉州作為經濟之都,經濟體量最大,實力雄厚,堪稱福建省經濟龍頭;廈門是一座明星二線城市,其GDP總量雖然不大,但廈門的財政收入、人均GDP、城鎮居民收入等方面實力不俗;漳州從農業城市華麗轉身,雖然各大經濟指標都略遜一籌,但其正以不可阻擋的增速揚鞭追擊,後勁十足。

二、產業發展

泉州:傳統、重化、高新三大產業板塊

從1998年至今,泉州GDP總量一直保持全省首位,這得益於其紡織鞋服、建材家居等傳統產業的發展。泉州是製造業大市,全部工業增加值約佔全省的30%,特別是紡織鞋服、建材家居等傳統產業有規模、有品牌、有影響力,在全國處於領先地位。但進入新時代,傳統產業各種問題集中暴露,包括企業研發能力不足、人工成本上升較快、部分企業出現資金鏈困境、少數企業外遷轉移等;而新的動能還處於培育壯大階段,單靠傳統產業已經難以支撐新一輪跨越發展。為此,泉州正以實施「中國製造2025」試點示範為抓手,加快打造傳統、重化、高新三大產業板塊。

傳統優勢產業板塊方面,通過三個方法突出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製造。一是從機器換工入手,有效應對人工成本上升。二是從高端平台入手,實施了「大院大所」計劃,累計引進國內高校、科研院所來泉設立高端科技創新平台36個,解決傳統產業的人才、技術「短板」問題。三是從產業生態圈入手,突出資源的整合、優化、配置,重點打造「小、中、大」三個生態圈。重化產業板塊方面,其中石化產業主要圍繞中石化、中化兩大龍頭,以及泉港、泉惠兩大園區,推動石化中下游產業項目集聚,重點發展精細化工和化工新材料。目前,全市煉油能力2600萬噸、乙烯120萬噸。高新技術產業板塊方面,緊盯最近幾年全世界、全國集成電路、半導體等產業發展的窗口期,重點發展三條產業鏈。一是以晉華項目為龍頭的集成電路產業鏈;二是以三安高端半導體項目為龍頭的化合物半導體產業鏈;三是石墨烯產業,重點是與紡織服裝、建材家居等傳統產業相結合,同時拓展新的產業領域,加快產業化應用步伐。

廈門:產業轉型升級 新產業新業態成亮點

近兩年,廈門的產業發展在轉型的道路上大邁步伐。大眾印象中的廈門,以房地產、旅遊、展會行業為支柱產業,實際上,近年來廈門高度重視發展實體經濟,通過加強經濟運行調度、編製產業鏈招商總圖、分類扶持龍頭企業和產值增長大戶、掛鉤幫扶困難企業等一系列措施,推動了產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以科技創新為引領,持續實施科技創新提升工程,科技創新引領產業轉型升級成效明顯。

2017年以來,廈門的科技創新取得亮眼成績:獲批建設國家十大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八大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城市、知識產權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城市,中國城市科技創新指數位居全國第11、中國創新創業指數位居第9。高新技術產業正在成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2017年,廈門實現凈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0家,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目前達到1425家,佔全省的46.6%。高新技術企 業集群的快速發展壯大,使高新技術產業對經濟社會發展的貢獻日益突出,2017年規上高新技術產業實現工業產值4241.38億元,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71.71%。

新產業新業態正加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已成為最彰顯廈門自主創新能力的標杆性產業之一;集成電路產業厚積薄發——三安集成電路實現投產,聯芯集成電路量產,通富電子一期投建。2017年,廈門規上集成電路企業產值達143.77億元,同比增長38.39%,規模居全國第五。

漳州:工業基礎夯實 發展後勁充足

2017年,漳州大力實施產業興市、工業強市戰略,深入推進工業、農業、旅遊服務業升級。工業經濟提質增效。新增「專精特新」中小企業65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1戶,工業用電量達到132億千瓦時、增長16.8%,均居全省前列。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4家,預計高新技術 產 業 增 加 值 增 長 11% ;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 、 利潤總額分別增長16%、28%。中國馳名商標、省著名商標總數均列全省第一。「4+4」重點產業增加值1230.66億元,增長8.9%。現代農業優勢凸顯。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成績列全省第一,「三品一標」認證數達到860個。旅遊服務業活力迸發。全面啟動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 新增國家4A級景區2個、5A級鄉村旅遊點1個。服務業實現增加值約820億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429億元、增長35.3%,新增A級物流企業10家。

漳州已設立未來五年的產業發展目標:擴大有效供給和高端供給,規模工業總產值突破萬億元;堅持工業強市,實施工業跨越發展行動計劃和「漳州製造2025」計劃,大力發展智能製造、綠色製造,產業邁向中高端;四大主導產業產值突破7000億元,四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達1500億元;堅持服務業興市,著力金融加強、物流加速、電商做大等。

小結:

泉州是閩南三個城市中,產業基礎最好的城市,紡織鞋服、建材家居等傳統產業的規模、品牌、影響力,都處於領先地位,新的時代環境下,僅靠傳統產業的發展還不足以支撐經濟產業的龍頭地位,未來泉州還將培育新的產業發展動能。廈門具有一定的資源和政策優勢,但其產業發展一直制約著城市的跨越,未來能不能在這一點上取得突破就看這幾年產業能否成功轉型。漳州農業基礎好,目前的產業發展中也把現代農業納入其中,但這些年其工業基礎夯實,成長速度和後勁如同其近幾年的GDP增速,令人刮目相看。

近年來,地方政府越來越重視產業發展。泉州的傳統實業為其打下了堅實的產業基礎,廈門的第三產業實力與日俱增,並且正在逐步向高端製造業轉型升級;漳州也正在從農業之城蛻變為工業強市。從近年的表現來看,閩南三地正積極投入產業發展,旨在打好根基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

三、房地產市場

廈門:市場回落 未來可期

從閩南金三角三個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綜合發展水平來看,廈門居首,其房地產價值位居全國前列,自然不必贅述。2016年9月以來,廈門出台多項政策調控市場,房價非理性上漲的勢頭已明顯被遏制。從土地市場的年度數據來看,2017年廈門土地拍賣競價平穩,商住價格回歸理性;從樓市的年度數據來看,2017年廈門市商品住宅新增供應量為146萬平方米,同比減少8%,銷售量152萬平方米,同比減少51%,供求比接近平衡。受調控影響,廈門房價有所回落,市場觀望氣息依然濃厚。長久來看,廈門日益成為一座高顏值的生態花園之城、高素質的創新創業之城,未來廈門的城市建設還將持續完善,依然是閩南乃至福建置業投資的首善之城。

漳州:勢頭良好 穩步發展

漳州的房地產市場一直受益於廈門市場的提振,加上漳州宜居的城市環境,近年其房地產市場發展勢頭迅猛。土地市場方面,在2013年土地市場大幅放量之後,2014至2016年商住用地謹慎開發、縮量供應。而進入2017年,商住用地供應加快,共出讓9宗商住地塊,總建面積155萬平方米,環比上漲706.7%,供需矛盾得到明顯改善。樓市方面,2013年至2017年, 整體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經歷2016年樓市牛市以來,2017年供銷放緩,整體供銷處於低位;2017年雖房價保持上揚態勢,房價水平居全省第三位,但在市場政策調控下,商品房成交量縮水四成,全年銷售金額僅為139億元。

泉州:整體態勢平穩

回看2017年,泉州房地產市場的整體狀態比福廈兩城來說,算是比較平穩的一年。經過幾年的南拓東進、四面啟開,泉州目前城建日趨成熟,新興主城區逐漸向城東板塊轉移。隨著坪山隧道、324國道、安吉路、海韻街、青蓮街、通源街、體育街和城東街等一系列新區公路的開通,讓新舊城區溝通更為快捷與便利,海峽體育中心的全面開放,為該區域增添了不少人氣。

縱觀泉州2017年的市場數據,土地市場方面,2017年泉州市成交10宗商住地塊,總建面積137萬平方米。樓市方面,泉州商品住宅成交面積203萬平方米,同比下滑15%;住宅成交均價9715元/㎡,同比上漲9%,整體表現為「量跌價漲」。作為「廈漳泉」核心城市之一,2017年泉州樓市在城建、保利、萬科等樓盤熱銷的帶動下一片火熱,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在地緣性客戶置業熱度高漲、部分受到廈門高房價擠壓的外溢客群以及投資客入泉置業;以去庫存主導,供應埠擴化;11月新政出台,多盤均價下行刺激市場成交。

小結:

整體而言,閩南金三角是福建省內房地產市場發展相對比較均衡成熟的區域。其中,廈門房地產的發展水平位居全省之首, 在國內也排名前列,目前市場進入盤整期,但未來這座精緻城市依然是全閩置業首選目的地。漳州和泉州的房地產市場,從價格上來看,二者實力相當,當綜合兩座城市的多個要素考量,漳州的發展步伐邁得更大一些,各個區域的市場也日益呈現出均衡之勢;泉州經濟實力強勁,但城市的公建配套建設步伐不及經濟增速,泉州市民青睞在廈門投資房產,隨著廈門嚴格限購限售及泉州自身配套的日益完善,本市的房地產市場有望加速發展。

- END -

投稿&合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地 的精彩文章:

拓展人:南平將於4.26拍賣延平新城一商住地塊

TAG:讀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