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對市場前景滿懷信心 但華爾街存疑
資料圖片:2016年5月,澳大利亞悉尼,高盛寫字樓內的企業標識。REUTERS/David Gray
高盛公布四個主要業務部門的業績全部提升,尤其是交易部門,因市場波動性上升帶動了客戶在資本市場的交易。
高盛第一季凈利增長27%至27億美元,或每股盈餘6.95美元。據湯森路透I/B/E/S,分析師的預期是5.58美元。
高盛的股東權益報酬率(ROE)創出逾五年最高位15.4%,這一受到密切關注的指標衡量的是一家銀行用股東資金能創造多少獲利。投資者樂見該指標高於10%。
即使如此,高盛盤後股價仍下挫1.9%,分析師對其核心業務的起伏波動狀態表示憂心。部分分析師稱,2017年第一季的表現為業務好轉設下了一道特別低的標準。
「資本市場的高波動性與客戶對交易活動的參與度都難以預測,高盛執行起來也很難做到始終如一,」CFRA分析師Kenneth Leon表示。
就以往經驗來看,在信息揭露或業務目標方面,高盛提供的信息很少,但其股價仍能維持溢價,因為投資者對高盛能實現在同業中名列前茅的業績有信心。
過去一兩年,這樣的情勢已有所改變,因高盛的債券交易業務大幅下滑,投資者要求更合理的解釋。
高盛9月規劃,到2020年公司年營收要增加50億美元,但就連這項計劃也面臨質疑。
高盛在消費者貸款方面的願景更是如此。高盛在該領域的業務規模相對較小,分析師稱其需要時間或重大併購來實現明顯的成長。
高盛Marcus業務自2016年推出以來,發放了30億美元的貸款。相比之下,摩根大通的消費者貸款則超過4,000億美元。
交易仍是高盛的最大業務,該業務營收在第一季飆升31%,因投資者對股市、債市、匯市及大宗商品市場波動做出反應。
總營收增長25%至100億美元,投行、投資管理、投資及貸款業務均報告了更加出彩的業績。處理併購交易的財務顧問業務,是報告同比下滑的唯一部門。
Chavez稱,鑒於全球經濟增長、利率上升、就業數據向好以及美國稅改,這樣的增勢似乎是可持續的。該行上次報告如此靚麗業績是在三年前,當時大多數的增長來自一次性的因素。
Evercore ISI分析師Glenn Schorr稱,高盛旗下各部門的營收均介於18-23億美元,這」相當了不起」。
「顯然不會一直都這麼好,」他在對客戶的報告中稱。」但看到老當益壯的高盛在沒有完美背景的一個季度大放異彩,確實很酷。」
近日來,其他美國大型銀行也報告了勝過預期的業績和創紀錄獲利,但投資者一直反應平平。摩根士丹利(53.24, -0.16, -0.30%)將在周三發布業績。(路透中文網)


※澳大利亞總理:保護主義是一個「死胡同」
※外國持有美國證券創新高 中國1.54萬億美元位居第四
TAG:宋清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