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資源的不平等,或致澳洲的「階級固化」

教育資源的不平等,或致澳洲的「階級固化」

AFN

關注澳洲財經見聞,每天讀點實實在在的東西

關注

本篇共3917字|預計閱讀時長5分鐘

前言

經合組織日前發布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報告顯示,澳大利亞中學生在閱讀、數學、科學方面的表現在72個參與評估評的國家和地區中相對落後。

教育不公平是導致澳大利亞學生成績不佳的重要原因,它不僅影響了澳大利亞的整體教育質量,而且正在潛移默化地加劇社會貧富分化。

在2000年至2015年期間,澳大利亞學生的PISA成績逐年下滑。僅在2015年,澳大利亞學生的數學成績在72個國家/地區中排名第20,在閱讀這一學科上排名第12,在科學這一學科上排名第10,並被曾經PISA成績表現不如澳大利亞的日本、加拿大及紐西蘭等國後來居上。

此外,增長最快的職業中超過75%均依賴於STEM技能,即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但澳各地越來越多的學生正選擇不學習科學和數學課程。專家指出導致這一情況的原因是教學方法出現問題。

那麼澳大利亞教育不公平現象究竟有多嚴重,其產生的根源又是什麼?無論是對於個人,還是對於整個社會,教育不公平加劇、社會階層日趨精緻的危害有哪些?我們能否選擇聽之任之?

閱讀導航

一、澳大利亞教育不平等現象日趨加劇

二、教育不平等的根源: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加大

三、澳洲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制約教育水平提升

澳大利亞教育不平等現象日趨加劇

最新的研究顯示,社會經濟地位(SES)不同的學校在教育資源可及性方面存在顯著差異。

根據經合組織日前發布的「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SI)」報告,相比澳大利亞社會經濟地位最高的學校,社會經濟地位最低的學校(25%)無論是在軟體如師資力量、還是硬體如各種教學設施均遠遠落後。

在一些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學校,教職員工水平參差不齊,僱傭不合格人員的現象時有發生。如下圖所示,相比公立學校,私立學校生源的社會經濟地位平均分明顯要高。同樣,澳大利亞多項研究表明,後者的課程設置也明顯優於前者,進而推動私校學生的高考成績(ATAR)明顯要高於公立學校。

公立學校和私立學校在軟硬體配置上的差異是澳大利亞教育資源分配不均的最直觀表現。經合組織調查顯示,目前約有60%的澳大利亞中學生就讀於公立學校。

悉尼大學教育與社會工作學院副教授James Shen表示:「公立學校的校園環境、教學設備和師資力量都明顯落後於私立學校,但私立學校高昂的學費令很多普通家庭望而卻步。」

澳大利亞各州和各地區之間的教育資源配置也不均衡。經濟發展水平處於澳全國領先地位的新南威爾士州,教育資源比較豐富,該州學生成績在澳全國名列前茅;但在經濟比較落後的澳大利亞北部地區,學生成績排名則相對落後。

澳大利亞政府理事會2013年11月公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澳大利亞北部地區原住民青少年10年級的就讀率僅為55%,是澳全國最低水平。

教育不平等的根源

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貧富差距加大

家庭社會經濟背景及學生父母教育水平對子女的教育有著重要的影響。堪培拉大學副校長Steven Park認為,社會經濟地位越高的家庭,子女越容易進入頂尖大學。

在澳大利亞排名前八的大學裡,來自社會經濟地位較低家庭的學生人數比例相當低。教育不公導致學生工作後收入不平等,收入較高的家庭財富將能更多地傳遞給下一代,會進一步擴大社會貧富差距。

教育不公平使澳大利亞的社會層級分化日益嚴重。Park認為,在過去50年中,澳大利亞對高等教育進行普及,社會不平等狀況也日漸加深。過去20年中,澳大利亞的基尼係數在經合組織國家中保持平均水平,但2015年該係數已高於平均水平,意味著澳大利亞社會不平等狀況加劇。

帕克指出,從1980年開始,澳大利亞人均收入不平等現象已經出現,近年來開始受到社會廣泛關注。社會不公平程度越高,代際流動性越低,教育已成為澳大利亞代際流動性降低的主要推手。

想上精英中學,得付得起補習費;想上私校得付得起學費,交得起贊助費;想上質量口碑過硬的公立學校,還得付得起學區房的居住成本,想學習一門特長,想帶孩子旅遊見見世面,也需要大筆支出。

早就有人提出,我們所崇尚的西式素質教育,只是更大範圍內的應試教育。那裡的孩子,需要掌握比我們更多的知識和技能,而這些知識和技能,需要靠家庭實力做支撐才能獲得。

中國教育以顯性的應試來劃分學生群體,西方教育實際上是通過一個寬鬆的過程,偷偷完成了社會分層。公立學校只提供有限的基本的教育,要想成為精英,就必須從市場上另行購買,買不起的人自然而然就被淘汰了。

澳洲教育資源配置不均制約教育水平提升

根據國際通用的一項衡量標準,即PISA(國際學生評估項目)評分可以用來衡量一個國家的整體教育水平。

在最新發布的PISA2015報告中,澳大利亞科學成績排名第10,數學為第20,閱讀為第12。從國際比較和絕對的平均分來看,澳大利亞的表現自2000年以來是穩步下滑。

如圖所示,澳大利亞科學平均分為510分,雖高於OECD成員國平均水平(493分),但自2009年以來整體下滑了20分。儘管澳大利亞學生中有61%達到了「國家熟練水準」(National Proficient Standard),但是只有11%的學生在PISA 2015中是高分學生(OECD平均水平為8%)。這表明澳大利亞大多數學生可以做得很好,但只有少數學生非常卓越。

澳大利亞數學平均分為494分,顯著低於OECD 19個成員國的平均成績,其中新加坡數學平均分為564分,相當於領先澳大利亞兩年半學校教育。

此外,新加坡閱讀平均最高(535分),相當於領先澳大利亞(503分)一年學校教育。澳大利亞北部地區成績較低,顯著低於OECD平均水平;澳大利亞最低和最高成績學生差距顯著擴大,高於OECD平均水平。

非營利公共教育基金會(Public Education Foundation)近日首次將學生的成績與對經濟的影響聯繫起來。該報告採用了經合組織(OECD)的一個公式,來評估澳大利亞學生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ISA)中表現不佳會對經濟造成何種影響。

基金會執行董事David Hetherington表示,澳大利亞學生成績的下降對應的GDP損失可達1200億澳元。

David Hetherington表示:「澳大利亞根本無法承擔教育表現繼續下滑的後果,如果我們不阻止本國教育體系之下學生成績的持續下滑,那麼我們所有人都會為此付出代價。」

此外,研究還發現,澳大利亞學生的成績變得更加不均衡,排名倒數10%的學生成績又下降了1/5。

Hetherington表示,來自經濟社會地位高階層的孩子們可以獲得教師更多的幫助、更好的資源、更高等的課程,這些因素綜合在一起,造成了目前正在不斷擴大的不平等現象。

Hetherington強調道:「教育就像一艘油輪,任何改變都需要通過很長時間的開發和實施。這意味著我們需要立即開始行動,因為無論我們現在做什麼,都需要數年、幾十年的時間,才能在整個體系中發揮作用。」

換言之,我們現在的不作為則有可能對未來數年,數十年產生深遠的影響。

END

整體而言,澳大利亞廣泛存在教育不平等的現象,主要體現在師資力量、政府資金分配、以及學習課程和資源等方面。

更為糟糕的是,伴隨時間的推移,這種教育不平等現象日趨加劇。導致教育不平等,教育配置不均的主要決定因素是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的社會經濟地位。相比這兩項因素,基於性別或種族背景的歧視現象在澳大利亞並不突出。

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最明顯的一個弊端及時拉低了澳大利亞整體教育質量。如上文所述,2009年至2015年間,澳大利亞的PISA平均分呈持續下滑的態勢。並被曾經PISA成績表現不如澳大利亞的日本、加拿大及紐西蘭等國後來居上。其中,得分最低的學生相比得分最高的學生下滑速度更快,表明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問題日趨嚴重。

此外,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所導致的經濟代價驚人。調查結果表明,2009年至2015年澳大利亞教育表現下降所導致的經濟成本接近1,200億澳元。

由此可見,教育不平等正在讓澳大利亞付出沉重的代價。

參考資料:https://publiceducationfoundation.org.au

澳洲財經見聞從起步到現在,

一直堅持至少每天一篇原創文章

希望我們的堅持能為讀者帶去更多有用信息

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贊的習慣,

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澳洲財經見聞 的精彩文章:

父母移民類簽證新政出台 家人到澳洲養老或難上加難
澳洲政府城市建設規劃重點,炙手可熱的城區在哪裡?

TAG:澳洲財經見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