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老婆和老媽掉水裡,先救誰。看古人面對類似問題怎麼回答

老婆和老媽掉水裡,先救誰。看古人面對類似問題怎麼回答

有一個選擇題,母親和妻子同時掉到了水裡,你先救誰?這是一個兩難選擇,因為不管你如何選擇都會遭到一些人的反對和指責。比如說選擇先救妻子,人們肯定會說這個孩子不孝,怎麼會生出這樣一個兒子?都說是養兒防老,這樣的兒子還能指望上他嗎?可能還會有人說,生了這樣的兒子還不如沒生!那好,咱就選擇先救母親,這樣就不會有人說三道四了吧?肯定也不行。有人會說,人類的發展規律是代代相傳,你即便是救了母親上來,他還會活幾年?她生了你,是需要你一代代延續下去,人類也需要年輕力壯的人生產,否則,年老的人也無法存活。最終,你還是和妻子生活的時間長。或者,假如你是一個有妻子的人,你敢這樣說嗎?

歷史上,曹丕也出過一個類似的題目。

還是在當太子的時候,有一次在宴會,曹丕對著一百多個參加宴會的人說:「君主和父親都得了很重的病,現在在你手裡有一粒丸藥,誰吃了誰就可以得救,你是救你的君主呢還是救你的父親?」這時候,赴宴的人議論紛紛,說救君主救父親的人都有,只有邴原一個人坐在那兒不吭聲。曹丕有意點了邴原的名,問他的選擇是什麼?邴原「忽」的一下站起來,大聲說道:「給父親!」曹丕竟然沒有難為他,也沒有再說什麼。

對於前面一個題目,既然怎麼選都有人說不是,那你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現實情況去選,只要你能給自己一個理由就好。畢竟這是你自己家裡的事情,別人反對你的選擇,他就只能去選擇另一項,他的那個選擇也不見得就能在眾人面前通過,否則就不是兩難選擇。但是曹丕的這個題目卻不同,他明擺著是讓群臣表忠心,要你效忠君主,也就是效忠他們曹氏父子。尤其在儒家思想被確立為正統之後,忠孝不能兩全的時候,要先盡忠,後盡孝,因為「忠」是大義,小義要服從大義。

邴原這個回答,顯然不是曹丕想得到的結果。在大眾廣庭之下,邴原不買曹丕的賬,他憑什麼這般牛氣?或者說,他的底氣何來?

邴原生性耿直,從來不畏權貴

邴原是北海朱虛(今山東臨朐)人,年輕時就以德操高尚著稱,州府曾經想徵召他為官吏,他沒有答應。孔融任北海相的時候,也曾經推薦過他,他也沒有答應。因為這時候正趕上黃巾起義,邴原帶著一家人進入郁洲山中,等起義勢頭正猛的時候,他舉家到了遼東。劉征與他同郡,他的英勇和謀略為遼東太守公孫度所忌憚,因此把劉征的全家抓了起來,劉征卻逃脫了。公孫度下令:「誰敢窩藏劉征,將把他同樣治罪。」劉征無路可逃,情急之下,來到了邴原這兒。邴原把他留在家中一個多月,正趕上東萊的太史慈回去,邴原就把劉征託付給他。過了一段時間,邴原對公孫度說:「將軍前一陣子想殺了劉征,以為這個人會危害將軍。如今劉政已經離開了這兒,將軍的危害不是已經消除了嗎?」公孫度說:「是這樣。」病原說:「將軍害怕劉征,無非是害怕他的智謀狡詐。現在劉征已經不在了,那麼他的智慧也沒有用處了,您何必還要拘留著他的全家?不如把這些人放了,免得引起民眾的不滿。」公孫度聽了邴原的話,真的把劉征的家人放了。邴原又資助了劉征家人錢財,使劉征的家人得以返回故里。

後來,曹操任命邴原為司空掾。曹操喜愛的兒子曹沖死了,邴原有個女兒在此之前也死了,曹操就想把這兩個人合葬,這就是現在人說的「軋陰親」。這是攀附權貴的好機會,很多人是求之不得的事情,邴原卻予以拒絕。他對曹操說:「合葬不合乎禮儀。我所以願意作為您的屬下,您所以能夠用我,是因為我能夠守古訓禮制而不改變。如果我聽從了您的這個命令,那我和一個平庸的俗人有什麼兩樣?您說是不是這樣?」曹操再也沒有提這件事情,後來還給邴原升了官。

邴原為當時名士,十分受曹操敬重

邴原這個人年輕的時候就已經很出名,出面救了劉征,更是讓他名聲大噪,很多人都慕名前去拜訪他。此前州府徵召和孔融推薦都說明當時他的名氣已經很大。至於早期為什麼沒有出來做官,應該是處於他對當時天下形勢的分析。那個時候,天下已經是混亂不堪,既然這形勢不能一時看個明白,還不如不出來,這樣既能保名也可保身,更說明他是一個非常有頭腦的人。

曹操對邴原這個人非常尊重。有一回,曹操北伐三郡單于,回來的時候住在昌國,宴請士大夫。酒喝多了,曹操說:「我回來,守衛鄴城的官員一定都會來迎接我,今天最遲明天早晨,差不多都會到了。不來迎接的,只有邴祭酒一個人。」邴原當時官職是祭酒。曹操這個話剛說完,下面有人來通報說,邴原已經到了。曹操大喜過望,趿拉著鞋子就出來迎接邴原,看見邴原就說:「有大才的人就是難以猜測!我剛剛還說您不會來,而您卻屈尊遠道而來,我實在是辜負了您的虛懷若谷之心。」從此以後,曹操對邴原更加敬重。

曹操經常出征,出征時就令邴原與張范留下來,和曹丕一同留守。曹操還對曹丕說:「有什麼事情要多同這兩個人討教。」因此上,曹丕對這兩個人執弟子之禮。

曹丕任五官中郎將,很多人都仰慕從而想接近巴結他,一時間賓客如雲。邴原卻和平常一樣,不是因為公事從來不和曹丕來往。曹操更加敬重他,就把邴原轉任為五官長史。就是讓了邴原直接輔佐曹丕。

曹丕問得不是時候

曹丕說這話時還是太子,他一生只當過王太子沒有當過皇太子,因為他父親曹操雖然是實際上的皇帝,但名義上的皇帝卻還是漢獻帝。如果真要是叫起真兒來,人家問你曹丕這丸藥該給誰?恐怕難為的是他自己。後來就是這個曹丕廢掉了漢獻帝(當然名義上說的是禪讓),自己當上了皇帝。如果不是魏太子曹丕而是魏文帝曹丕問這個問題,相信在邴原以前那些人只能是一種回答,給君主。至於邴原會怎麼回答,很難說。歷史不可以假設,這時候邴原已經死了。但就像曹操所說的那樣,「高人是難以猜測的」,我們還真難猜測這個邴原會怎樣說。

回過頭來說,作為魏王太子的曹丕和皇太子有區別嗎?要說有還真有。他最大的區別不是這個「王」與「皇」兩個字,而在與輿論。為了這個輿論,曹操當了半輩子實際上的皇帝,最終到死也沒有用一用這個名稱。別看後世的人說曹操是篡漢的奸賊,可是他還真的就很在意這事兒。曹操不怕豪強,他有天子在手可以挾制諸侯,不聽招呼一旦倒出手來就把你滅了,在他看來很多諸侯不過是一頭豬,不值得一提。他也不怕武將,這些人能招降就招降,如張遼,不能(或不可)招降就殺,如呂布,因為這些人沒有了軍隊,也是平常人一個,沒有什麼不得了。唯有這文人不同,他們人不在,文章卻在,人沒到,名卻先到。殺了他們,很有可能會反而成全了他們的名聲,而成全他們名聲的代價是毀了自己的名聲。在某種特殊時期,不說這些人代表著輿論,至少他們能左右輿論或者引導輿論,這就是曹氏父子都對文人特別另眼相看的部分原因所在。曹操久懷異志,所以他要想方設法籠絡文人名士。既然邴原德操學識都很有名,他敢不買曹丕的賬,也就不難理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蕭然莉 的精彩文章:

TAG:蕭然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