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生活中怎麼面對異端邪說?

生活中怎麼面對異端邪說?

古語新論

生活中怎麼面對異端邪說?

家有典藏香門第,腹有詩書氣自華。

學習做人智慧

【原文】

子曰:「攻①乎異端②,斯③害也已④。」

【注釋】

①攻:攻擊。

②異端:不同於你的言論。

③斯:代詞,這。

④也已:這裡用作語氣詞。

【譯文】

孔子說:「攻擊那些不正確的言論,禍害就可以消除了。」

【解讀】

"對於異端邪說的看法,歷來有保守和激進兩種截然相反的觀點、保守者往往以正統自居,把凡是不合自己見解,好走極端,走偏鋒的觀點都視為邪端邪說,必欲置之死地而後快,歷史上的哥白尼、布魯諾等都是這種觀點的犧牲者。激進者往往以標新立異為時尚,喜歡以偏激、個性來走特殊的路子,鑽牛角尖,他們很多時候都走入了死胡同,自生自滅。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很多新思想、新觀點、新的科研成果、藝術傑作都是這種標新立異的產物。所以有人專門著書《異端的權力》,為異瑞邪說當辯護人。有人說這符號時代潮流的,誰能講此有錯呢"?作為聖賢君子之人來講,他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這些,而看到的更多更遠。也有人說,"對於儒者來說,對於以中庸為最高道德標準的孔聖人來說,對標新立異,好走偏鋒是不能被接受的"這種說法,也是不正確的。

真正的儒者,真正以中庸為修齊漢平準則的人來講,無不是以包容為前提,無不是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為樂事,為幸事,只不過是從平衡的角度出發去考量一切,是從"慎終追遠"的角度去考量一切,故能發自內心深處的"道之以政,齊之以刑"與"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合諧統一。故先人有"君子九思",上達天聽,下對黎民百姓,無不處處於一心恭敬,一心孝誠,故而能生"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之大音。

假使我們在學習論語的過程中,不注重於身體力行,而注重在文字功夫本身上,不能將孝落實於實際生活,不能將仁心落實於普適於家人及眾人,不能由心生禮於人於事,只著於文字相而已,此亦是"攻乎異端"攻乎於此,必成高談闊論之"宗家"害人又害己,害國又害家。當一心住於只重形式不重實質的這種情況,無論是一個人,一個家,一個國,盡皆如此,無害之時,也已養大患於內了,故曰"斯害也已"。

假使我們在打麻將、搞賭博時,看電視、談新聞時,叫自己的孩子去學習,我們自己做不到,卻忘了我們自己是孩子的老師,憑自己的想像叫孩子自己看書學習,我們自己身不正,孩子學到的是什麼?他們學到的就是身不正。孩子從小就在這種壞的環境下成長,雖未看見後來的重大"逆反",其害早在那場麻將,早在那些電視與新聞談論中形成了他的未來惡習,正所謂"攻乎異端,斯害也矣。"

假使我們過分強調軍事強大,不注重和平友好;假使我們過分強調經濟基礎,不重視上層建築;假使我們過分強調個人自由,不注重平等互助;假使我們搞經濟建設過分破壞環境,不注重環境的平衡協調;……反之亦同理。必然的結果是人病家危國不安,這就是攻乎異端的結果啊。故夫子苦口婆心"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己之不欲,勿施於人"等等等這些相同內容的慈悲之語啊。

我們今天把這些語句分他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結果,亦是攻乎異端。我們今天仍然落在分什麼道家儒家,亦是攻乎異端,分來分去的結果就是爭論不休。一個家與家,爭論不休的結果就是走上訴訟程序,各叛輸贏,人情離散;國家與國家紛爭的結果就是戰爭來做最後的裁判。人與人,家與家,國與國,同樣適用"冤家宜解不宜結",願天下人盡皆受用於:"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攻乎異端,斯害也已"、"己之不欲,勿施於人"。

觀今宜鑒古

無古不成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林州計算機協會 的精彩文章:

TAG:林州計算機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