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聚焦分析】畢洪業:對敘空襲背後的世界格局變動

【聚焦分析】畢洪業:對敘空襲背後的世界格局變動

原標題:【聚焦分析】畢洪業:對敘空襲背後的世界格局變動


作者繫上海外國語大學中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博士


2015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以打擊「伊斯蘭國」為契機,果斷介入敘利亞戰爭,推動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出現重組。藉助對「伊斯蘭國」的打擊,德黑蘭通過支持伊拉克、敘利亞政府及胡塞武裝及黎巴嫩真主黨,不斷壯大什葉派勢力範圍,使伊朗在中東的影響力迅速擴大。

時至今日,在伊拉克,伊朗支持的15萬什葉派民兵被正式編入政府軍,總理阿巴迪宣布與主要什葉派團體組建選舉聯盟參加5月舉行的議會選舉;在葉門,胡塞武裝已經站穩腳跟,並一再發射導彈威脅沙特首都利雅得的安全;黎巴嫩真主黨在黎國內依然是合法政黨,並有自己的武裝,政治地位也十分穩固。同時,俄羅斯與伊朗及土耳其推動的關於敘利亞問題的阿斯塔納和談的勢頭已經蓋過了美歐主導的日內瓦和談,這一切使得美國在敘利亞甚至中東的地位開始被邊緣化。



美國:打擊敘利亞,劍指德黑蘭


在「美國優先」的口號下,美國總統特朗普相繼出台了《國家安全戰略》、《國防戰略》和《核態勢評估》三個重磅戰略文件,明確了要依靠實力和聯盟體系鞏固和擴大美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在中東地區,美國維持或恢復影響力的最大障礙顯然是借什葉派聯盟不斷坐大的伊朗,當然與之直接相關的還有俄羅斯對敘利亞的軍事介入。當前,敘利亞戰爭正成為中東地緣政治格局調整的轉折點。美國的戰略目標在於通過顛覆巴沙爾政權,遏止伊朗在中東擴張和俄羅斯向南突圍。也就是說,美國在中東最主要的目標是伊朗,這與其地區最主要盟友以色列和沙特的利益一致。以色列和沙特一直在施壓和呼籲美國對伊朗採取強硬政策,取消伊朗核協議,利雅得還威脅要尋求核武器。所以,特朗普政府不僅沒有取消對伊朗的制裁而且還不斷加碼,並宣稱要廢止伊朗核協議。


美國在敘利亞的政策原本還是老套路,就是通過施加外部高壓和依靠敘境內的反對派武裝,實現政權更迭。但由於「伊斯蘭國」乘機在敘利亞的崛起以及伊朗、黎巴嫩真主黨和俄羅斯的介入,打亂了美國的節奏,逼使華盛頓只能站到台前。由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只要敘反對派武裝陷入絕境,必然就會有「化武」事件出現。


接下來,視敘利亞戰局發展,美國以各種人道災難為借口拉起西方及地區盟友「群毆」敘政府軍應該是大概率事件,以及針對伊朗在敘軍事力量的打擊,甚至與俄羅斯發生小範圍衝突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精準打擊背後的西方「新干涉主義」

特朗普這次拉起法、英一起對敘利亞「涉化武」目標實施「精準打擊」,更像是一次政治宣誓,但其可能帶來的多重後果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首先,儘管敘反對派武裝抱怨美英法軍事打擊目標太有限,但也得到了一個明確信號,那就是在自己陷入絕境的時候,美國還是可能直接出手的。這可能攪亂對政府軍有利的戰局,為接下來在伊德利卜可能出現的戰爭升級埋下了伏筆。現在,美歐已非常後悔沒有在2013年推翻巴沙爾政權。有了美歐的「撐腰」,重新聚集的反對派武裝自恃仍有與政府軍一戰的資本,手段上也將更加肆無忌憚,而在巴沙爾政權等有關敘利亞政治進程的關鍵問題上將更難以妥協,預示著敘利亞的政治進程將更為艱難。


其次,一定程度上,美英法對敘利亞的軍事打擊將對俄羅斯、伊朗、土耳其三方的團結形成衝擊。針對美英法對敘利亞的軍事行動,土耳其方面公開發表聲明表示支持。土耳其希望在俄羅斯與美國之間推行平衡外交來謀取利益。土耳其在巴沙爾·阿薩德的去留問題上與俄羅斯和伊朗仍有分歧,而在敘利亞庫爾德問題上與美國更是針鋒相對。俄羅斯與土耳其的歷史恩怨決定了雙方難以成為真正的盟友,土耳其也不可能與自己的盟友美國和北約徹底決裂,只是在地區野心的驅使下儘可能地謀取地緣政治利益和影響敘利亞政治進程的籌碼。現在土俄在阿夫林問題上已出現間隙,土方還要求向阿勒頗擴展勢力。


第三,軍事打擊給中東盟友吃了「定心丸」,表明不存在美軍從敘利亞「撤出」問題。隨著伊朗勢力的不斷擴張,作為其死敵的沙特和以色列倍感芒刺在背,不斷發出戰爭威脅。在此輪軍事打擊之前,沙特新王儲相繼訪問了英國、美國和法國,在一路「撒錢」的同時就伊朗在中東的勢力擴張和核協議表達了擔憂。以色列更是推動美國對敘利亞動武的背後主要推手,甚至趁亂多次空襲伊朗在敘利亞的軍事基地。軍事打擊後,美國為從敘利亞撤軍給出了三個前提,即確保敘利亞不使用化學武器、完全打敗極端組織以及伊朗在該地區的影響力被阻止。如此高彈性的表述,表明美國根本就沒有想撤出敘利亞。


第四,藉機團結西方陣營一致對外,力阻世界多極化進程。借中毒事件,英美推動西方掀起了一輪針對俄羅斯的外交戰。此次美英法對敘利亞軍事打擊儘管沒有得到安理會授權,但仍然得到了西方國家及盟友的堅定支持,是再次以「極有可能」化武事件為由的集體行動。這就是以所謂人道主義和捍衛共同價值觀為基礎的「新干涉主義」。美歐向「非西方世界」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就像十字軍東征一樣,西方國家在面對非西方世界「威脅」時,他們仍要做出集體暴力回應。這使人不寒而慄,伊拉克、利比亞的災難後果還歷歷在目,接下來的敘利亞也要重蹈覆轍嗎?


敘利亞被大國分裂成碎片已難避免


雖然有以上各種戰略考量,但美國暫時還沒有做好與俄羅斯及伊朗攤牌的準備。近一周的準備時間、保持暢通的美俄軍事熱線、三個涉嫌化武目標、上百枚高精導彈,表明美國不願意與俄羅斯及伊朗發生直接大規模衝突。但這並不表明美國沒有規劃,只是還沒有做好準備。現在,美國目標就是,通過軍事打擊攪混敘利亞局勢,對俄羅斯及伊朗形成較大牽制。同時,通過對俄羅斯及伊朗施加嚴厲的經濟制裁,進行所謂「極限施壓」,使其國內經濟政治出現巨大困難。這是精於算計的商人出身的特朗普所擅長的。近40天內,美國已經三次宣布針對俄羅斯實體和個人的制裁措施,同時對伊朗的制裁也在不斷加強。


現在,敘利亞基本上被分區佔領:政府軍控制中部和南部大部分領土、東北部的庫爾德人民保衛軍及美軍、北部阿夫林地區的敘利亞自由軍及土耳其軍隊,以及伊德利卜的各路反對派武裝。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宣布以庫爾德「人民保衛軍」為核心建立3萬人的「邊境安全部隊」,意圖使庫爾德武裝合法化,表明了美國肢解敘利亞的意圖。

就當前敘利亞的局勢,普京很清楚,無論俄羅斯如何支持,巴沙爾都難以恢復敘利亞的統一和領土完整,最終只能接受敘利亞被分治的結局。普京最現實的選擇就是盡量擴大政府軍控制區域,把既得利益控制住。因為,俄羅斯的現狀不僅難以應付敘利亞長期較大規模戰事,更別說與美國的直接衝突。至此,對敘利亞的爭奪成為俄羅斯和美國矛盾的縮影,在雙方都無法承擔全面戰爭後果的情況下,敘利亞被分裂成碎片恐怕已難以避免。


【聚焦分析】劉寶萊:特朗普欲借對敘動武「一石多鳥」


本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平台觀點


文章來源:文匯報;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平台編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的精彩文章:

【中東研究】塔拉爾·亞法耶茲 薩拉·莫哈默迪:女兵,沙烏地阿拉伯的又一里程碑
【俄羅斯研究】吳賽 李興:普京新任期中俄關係日益緊密

TAG:國關國政外交學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