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50年代中國宣傳畫里的能源: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可以「人造石油「!

50年代中國宣傳畫里的能源:石油是工業的血液,可以「人造石油「!

1950年代的中國百廢待興,那時候的人們如何看待電力、煤炭、石油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我們從1956年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會出版的宣傳畫中可見一斑。今天我們來看「石油是工業的血液」——

石油是發動機的主要液體燃料,我們要大力勘察天然石油資源,並發展人造石油。五年內要建13個大型石油廠礦。1952年年產石油43.6萬噸,1957年要達到201.2萬噸,增長三倍半。

石油產品的用途:飛機的汽油、兵艦和汽車的柴油、點燈用的煤油、橡膠製品、瀝青和石蠟、機器用的潤滑油。

我們注意到,由於當時中國沒有找到大型的油田,所以要「發展人造石油「。當年的」人造石油「主要是用固體(如油頁岩,煤,油砂等可燃礦物),液體(如焦油)或氣體(如一氧化碳,氫)燃料加工得到的類似於天然石油的液體燃料,主要成分為各種烴類,並含有氧、氮、硫等非烴化合物。主要技術有:1)採用煤、油頁岩或油砂的低溫乾餾法;2)煤間接液化法,3)煤直接液化法等。當時遼寧撫順及廣東茂名是中國重要的人造石油生產基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能源小數據 的精彩文章:

美國越來越多的煤礦關閉,廢棄的礦區還能做什麼用?
德國新政府氣候與能源政策:進3退4

TAG:國際能源小數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