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霖士心理:堅持這六種方法,幫助孩子增加註意力,注意力應該這樣培養!

霖士心理:堅持這六種方法,幫助孩子增加註意力,注意力應該這樣培養!

很多家庭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專註力費勁了心思,當班主任或朋友反映自家孩子時,父母們也從網路找了很多方法,諮詢過老師,但就是不管用?

一份國內調查顯示,70%的中國孩子入學後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導致各種學習問題、心理問題的產生。孩子最重要、最基本的就是注意力集中,不同年齡的孩子,專註力存在差異:

5-7歲孩子有意注意可持續15分鐘左右

7-10歲兒童是20分鐘左右,12歲-18歲在30分鐘左右

在同齡的孩子里,專註力的差異其實與家庭氛圍、生活作息、心理狀態都有關係,藉此機會,大家不妨一起回憶一下,在家中有哪些不為人知的行為,其實是破壞了孩子的注意力呢?

1.孩子在表述自己的觀點,你認為觀點不對,突然打斷質問:「你幹嗎呢?!」或者干涉他:「這棋能這麼下嗎?我就這麼教你的?」

2.有朋友來家裡,你就要求孩子打招呼,若孩子不予理睬,就扣帽子:「沒禮貌!阿姨跟你說話呢!」

3.帶孩子去動物園時,孩子經常會不自覺的盯著每一種動物駐足觀看,因為對於孩子來說所有的動物都是新奇的,都是一種吸引。而家長們不知道看了多少次,早就麻木了。在動物園經常會看到,孩子站在原地一動不動盯著小動物,家長一邊拉著他的手一邊不耐煩的說:「快走了,這有什麼好看的,後面還有很多動物呢。」

這就是家長在破壞孩子注意力的行為,孩子很可能是在觀察動物的差異,正在專註的做思維分析,而父母此時的引導在孩子的成長上則是致命的。

4.在公共場所,孩子總是不停的將手中的飲料瓶扔向地面,可能前幾次,你會耐心的撿起來,但是隨著無休止的丟來丟去和周圍人的眼光,父母可能基於面子,就會失去耐心,甚至有的還會大聲警告孩子:「再扔我就把你扔出去!」或就會有怎樣的懲罰。其實孩子就是一種嘗試,只不過不具備選擇所謂成人世界合適場所的概念。

如果你認為孩子哪裡做的不對,建議待孩子完成手頭的事後再溝通。大部分孩子注意力形成的時間是6歲-10歲。如果你的孩子過了這個時間段,那我們只能先學一學如何識別注意力了...


1. 多觀察孩子的精神狀態,如果心事比較重,發現就要及時交心溝通,幫助孩子打開心結,心煩意亂肯定是不能專註的。

2. 有的孩子在宿舍不按時睡眠,在宿舍和同學閑聊等。最終的結果就是早期起不來,晚上睡不著,導致一整天渾渾噩噩打不起精神。

3. 孩子太宅,缺乏運動會導致身體的協調能力下降,影響注意力和記憶力。

4. 孩子容易受外界干擾,或者在家中沒有一個專屬獨立的空間。父母忙起來,從孩子身後無數次走過,打擾到孩子的正常學習,久而久之會變得專註力不夠。

5.父母跟孩子說話時,經常感覺沒有再聽你說話,孩子覺得父母在敷衍他,導致沒有心情將注意力集中在其他事物上。

6. 在家中寫作業,總是晃動身體,要麼扣扣著,扣扣那,玩玩手玩玩腳。

嚴重者就屬於注意力缺陷障礙ADD的範疇了,有些孩子注意力差,還往往伴隨著自控力、品行、社交和情緒控制等方面出現問題...


那作為父母的我們,可以透過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引導孩子緩解注意力的問題呢?

1. 固定學習時間

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要盡量把自己的學習時間安排在某一特定的時刻。一旦養成這樣的習慣,到了那個時間,坐下來就很讓自己進入學習狀態。

2. 打造學習環境

就是在學習時,把無關的圖書雜誌手機放在視線之外。另外,家庭學習環境也很重要,應儘可能滿足如下條件:通風,空氣清新,光線充足,安靜舒適,沒有使孩子分心的干擾源。

3. 適當放鬆休息

在經過較長一段時間學習,設定休息時間,放鬆休息一下再繼續學習。這樣,有利於孩子集中注意力,因為一旦疲倦,是很難集中注意力的。

4. 舒爾特表

一張有25個小方格的表,將1-25的數字順序打亂,填在表中,以最快的速度從1數到25,要邊讀邊指出,或默讀,同時計時。

7-8歲兒童大概需要30-50秒;8-18歲大約是25-30秒,有些注意力比較優秀的,還可以縮短到十幾秒以內。(筆者最佳成績是8秒左右)

5.父母引導深度思考

我們經常聽到孩子問這問那的,通常,我們來回答孩子的各種問題。有的時候,大家不妨把角色翻轉一下,我們來提問,讓孩子解答問題。比如給孩子講故事前,可以想向他提幾個問題,讓孩子帶著問題聽然後回答。這麼做,孩子注意力會比較集中,聽起故事來回很認真。

6.利用好綜藝節目

最近比較火熱的《最強大腦》,掀起一大波腦科學與學習的風潮,很多青少年比較膜拜其中的「天才」們,可以藉此機會購買一些訓練材料,某寶就有,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比如節目中涉及的:記憶宮殿、速讀平行眼、智商測試題等等。

所以,我們用心所做的教育,其實就是接受孩子的現在與未來,給予力所能及的教育,因為,孩子們都是獨一無二的...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霖士心理 的精彩文章:

孩子考前焦慮,與父母有多大的關係?
七大方法助你緩解焦慮癥狀

TAG:霖士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