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抗戰最強輕機槍!第3種長相太奇怪,中國引進後,使用到朝鮮戰爭

抗戰最強輕機槍!第3種長相太奇怪,中國引進後,使用到朝鮮戰爭

圖為ZB26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933期】抗戰時中國軍隊由於國內武器生產水平低下且產量不夠,所以對於當時的中國軍隊來說,能引進的武器就盡量引進,而武器方面,一戰中大顯身手的機槍自然也是引進的重點。整個抗戰中國軍隊一共有3款機槍,都發揮了舉足輕重的左右

說到輕機槍,ZB26自然是繞不過的話題。這款舉世聞名的輕機槍設計於1924年,採用7.92毫米口徑,500發每分鐘的射速和1000米的有效射程能有效壓制進攻的步兵,且採用的可拆卸槍管和氣冷設計,在點射時的精度很好,不過採用20發直彈匣還是使火力持續不太夠。不過其優秀的設計被許多二戰槍支借鑒,包括布倫輕機槍和日本的96式輕機槍,該槍也被中國的兵工廠大量仿製。

圖為麥德森輕機槍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933期】不過此型輕機槍產自捷克斯洛伐克,由於德國的入侵該型機槍立刻就被用到了德國人的手裡,被改名為MG26。順帶說一下布倫輕機槍也被引進到了中國,該槍是捷克授權英國合作設計開發的一款輕機槍,外形的最大的區別便是槍管上的握把和彎曲的彈匣,方便了機槍手更換彈匣,以及增加彈容到了30發。

而作為被布倫輕機槍取代的劉易斯輕機槍也被引進到了中國,該槍是美國陸軍上校艾薩克牛頓 劉易斯在1911年設計,而生產則是得益於一戰的爆發,英國人大量生產了該槍並裝備了部隊,而作為對同盟國的援助這些槍也流入中國進。該槍總重13公斤,有效射程800米,採用的是47或是97發的彈鼓供彈,作為抗戰時中國軍隊裝備的最強機槍,中國引入後士兵對其評價很高,該槍一直使用到朝鮮戰爭結束。

圖為劉易斯式輕機槍

【諸葛小徹軍情觀察第1933期】抗戰時使用的第三款機槍則長相太奇怪,這一款機槍外表像火炮,它就是:輕機槍DP輕機槍,該型輕機槍採用的是7.62口徑子彈,採用47或60發圓盤供彈,也有彈鏈供彈的型號。作為在蘇軍中從1928年開始服役到1960年的老兵,PD輕機槍被賦予了「電唱機」的綽號,原因就在於其發射時旋轉的圓盤彈股。而DP輕機槍及其衍生版本則一直活躍在戰鬥中,當然現在該槍已經基本被更加先進的輕機槍所取代。

當然作為盟國三巨頭之一的美國也對當時的中國進行了援助,勃朗寧自動步槍是1918年開始在美軍中服役的輕機槍,採用20發彈匣供彈,有效射程1000米以上,其最大的特性便是輕便,只有7.25公斤,所以經常可以見到美國大兵端起來就衝鋒,近距離火力十分兇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諸葛小徹 的精彩文章:

已經開工?中國緊急建造一海上巨艦,西方:徹底無法阻止了
令人振奮!中國002型航母已安裝一關鍵設備,俄羅斯:本月將海試

TAG:諸葛小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