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貿易戰別打了!關稅的角色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

貿易戰別打了!關稅的角色其實已經發生了變化!

最近可以說是被中美貿易戰刷屏了,關稅也成了人們討論的焦點。在大伙兒看來,關稅或許僅僅是一種國家收錢的手段之一,但其實它的意義遠不止於增收,關稅到底是什麼?它的出現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

一、關稅的形成

關稅就像過路費,是一個國家的商品進入另一個國家的過路費。假設現在有兩個村,A村和B村,每個村都有自己的特產:A村盛產水果,B村盛產茶葉。後來A村的市場逐漸飽和,於是就開始將水果銷往B村。

B村看到A村的水果過來搶生意,自然就不樂意了:這不是搶咱們生意嗎?於是B村宣布:為了保護本村的茶葉市場,你們的水果必須得收點過路費。這過路費就是關稅。

繳過路費,意味著成本增加了,這樣一來,水果進入B村就必須得漲價才能賺錢。而這就讓B村的茶葉有競爭力了。因此一個村關稅的高低,就能影響到進口商品的銷量。

之前笨笨寫過關於個人所得稅的文章,提出了個稅起征點增幅趕不上經濟發展速度,沒有做到藏富於民的觀點。而關稅不僅與經濟發展有關,甚至還能調節經濟。

因為關稅的意義已經不在於它的收入多少,而在於它可以以稅率的高低來調節進出口貿易,從而影響國內經濟的發展方向、規模和速度,進而影響物價穩定的程度。

關稅可以分為從價稅和從量稅。從量稅是指以徵稅對象的重量、件數、容量、面積等為計稅依據,按照固定稅率標準計征的稅收。從價稅,則是以徵稅對象的數量與單位價格的乘積為計稅依據所徵收的稅。

稅收的歷史最早可以從夏代開始說起,貢指的就是夏代王室對其所屬部落或平民根據若干年土地收穫的平均數按一定比例徵收的農產物。而這就相當於現在關稅的從量稅,比如你2年來平均每年收穫了10萬石糧食,國家按此基礎上收走1萬石。

但這屬於最古老的直接稅,如人頭稅、土地稅等。而隨著商品經濟日益發達,就逐步衍生出了間接稅為主的稅收制度,而關稅就是典型的間接稅,即將稅收轉嫁給消費者負擔,又有利於增加財政收入。

比如一輛排量為3.0L的進口賓士S級,它首先要交25%的關稅和17%的增值稅,以及12%的排量消費稅(排量為2.5L-3.0L的小汽車消費稅率是12%,2017年),也就是說,如果裸車價是80萬,那麼運到中國來的價格至少是80*(25%+17%+12%)=123.2萬,這還不包括購置稅、經銷商利潤和其他什麼的。

二、關稅高到底好不好?

海淘們對關稅的感覺應該是最深的,因為像煙、酒、鞭炮、化妝品、首飾及珠寶玉石、高爾夫球具、高檔手錶等等都需要繳納3%-56%不等的消費稅,而如果再加上關稅的話,這類進口商品的價格會更高,關稅的稅率直接影響到售價。

那現在不是有免稅店嗎?沒錯,免稅店的商品確實便宜,因為它免的不僅僅是關稅,還有進口環節的增值稅和消費稅。

站在國家的角度上講,可以有效保護國內的產業和市場,調節進出口貿易結構,提高本國商品的競爭力,同時把需求從國外商品轉移到國內商品,從而刺激國內生產和就業。

自中國加入WTO之後,在很多領域都開始相繼降低了關稅,此舉可以調整貿易差額,以免引起貿易夥伴之間的一些不必要的摩擦。當貿易逆差過大時,提高關稅或徵收進口附加稅以限制商品進口,縮小貿易逆差。當貿易順差過大時,通過減免關稅、擴大進口,縮小貿易順差盾。

然而高關稅保護著國內產業的同時,也有弊端,那就是反而會讓被保護的產業失去競爭力。拿國內的汽車產業舉例,一輛幾萬塊的普通桑塔納能在國內賣高出幾倍的價格,因為我們的市場需求太大,我們的汽車產業產生了惰性,依然沒能完全培養出強大的自主能力,等到放開後再與國外競爭,會處於劣勢。

三、自由貿易才是最終的歸宿

雙邊互惠貿易協定、自由貿易區等等,都是在為貿易開綠燈,為什麼?因為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關稅開始變得越來越「不重要」了。剛剛上面說了,關稅以前可能只是一種增收方式,但現在已變成了一種貿易調節手段,以後或許可能只是象徵性徵收。

1、經濟全球化。這個方面比較大,咱們具體點。一般說來,當一國的經濟實力強大,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優勢時,往往奉行自由貿易政策;相反,當一國經濟發展落後,國際競爭力不強時,則往往奉行貿易保護主義政策,這時候關稅的保護職能居於重要甚至主要地位。

只有一定程度上的自主研發,不存在「完全」的自主研發。

自主研發是核心部件或技術來自自己的才算,並且還有一定比例的規定。可能我們中國的機床或零部件出口到美國,為美國造了一台發動機,但這可能依然屬於美國自主研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依然存在過高的關稅,很可能把關稅征在自己國產的產品頭上。

2、比較優勢和絕對優勢。小白有一台IPhone7,而你只是一台1000塊的普通安卓機,這就是絕對優勢;如果你的安卓機壞了,需要維修費1200塊,這時候你覺得不划算,還不如買台新的,這就是比較優勢。

這次拿地鐵為例。為什麼波士頓、芝加哥等城市需要進口中國地鐵,難道能造出F35、核動力航母的美國,造不出一輛像樣的地鐵嗎?當然不是,那是因為他們相比自己造地鐵,還不如進口來的划算。紐約地鐵的信號和調度還是二戰前安裝的,更沒有所謂的屏蔽門,可是維修要錢吧?這時候可能遭到民主黨反對而止步於國會;修隧道也要錢吧?或許美國的盾構機比中國的貴上好幾倍,從而使得地鐵每公里造價水漲船高;同理,美國換地鐵車廂的成本一定是大於進口的,出於這種考慮,也為中國的地鐵出口打開了大門。

因此,任何一個國家,即使每個領域都領先也不可能什麼都生產,否則這將對你自己無利,而此時就迫切需要自由貿易,像咱們中國的高鐵和地鐵出口,就有這種比較優勢,但高關稅的存在則會抹殺這種比較優勢。

最後,也來談談中美之間的糾葛。說到底,特朗普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減少對華進口並迫使中國開放更多的領域。但是美國打心眼裡更希望進口中國更多中低端產品,來打造自己的高端產品然後出口。中國也是一樣,需要美國的高端產品來提升本國的中低端產品。

於是中國需要美國的高端,美國偏不給,還徵稅不讓你發展;美國需要中國的低端,中國也不讓,抬升你們的生活成本。但如果此時沒有關稅,能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答案依然是NO!但這種相互的需求將促使關稅越來越變得像一個「障礙」,前者是後者的充分不必要條件。

消除關稅壁壘與消除關稅不一樣,但關稅的角色終將會被邊緣化、次要化,各國也都將盡最大的努力擁抱自由貿易。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白讀財經 的精彩文章:

嶄新的鈔票批量出現,預示著即將出現通貨膨脹嗎?
銀行傳來一個大消息:存款利率上限將放開!

TAG:小白讀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