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性格不好,90%都是這點惹的禍!

孩子性格不好,90%都是這點惹的禍!

孩子性格不好,90%都是這點惹的禍!

發脾氣是教育的最大死敵,脾氣越大,教育效果越差。人的脾氣都有互動性,你投射出去的脾氣往往會加倍反彈回來。如果你只會發火、發脾氣去對待,孩子從你這裡能學會什麼呢?除了發火、實施暴力外,沒有任何受益。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

孟非說:一個人能否從重創中恢復,40%取決於他是否擁有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這裡的「社會支持系統」,除了親人,更多指朋友。自傳《隨遇而安》里,孟非回憶過往四十多年的歲月。其中,他談到,很多次困境,自己之所以能重新站起來,得益於身邊一幫不離不棄的朋友。

不可否認,有好性格往往會內化成好的情緒、意志和行為,叫孩子變得陽光、自信、勇敢、謙虛、感恩……從而吸引更多朋友。而擁有朋友,在追求成功的路上,孩子遇到困難往往能得到更多的幫助以及重振生活的信心與勇氣,更有力量去搏擊人生中的各種風浪。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童年生活的土壤真真實實地決定了一個人的人生走向。當你拚命奔波,想給孩子更高的起點、想幫孩子插上可以遠飛的翅膀時,請別忘記,孩子的將來歸根結底需要他自己去打拚,而其中85%的成功都取決於他是否具備良好的性格,努力營造充滿愛的家庭氛圍,幫給孩子養成良好的個性,才是父母給他的最好幫助、最大的財富。

1. 一分脾氣七分害

教育界的專家指出:貧窮不會帶來教育的失敗,但精神的虐待一定會製造一個問題兒童。

讓孩子生活在精神的虐待中,就如同給她帶上了終生痛苦的枷鎖。很多家長把孩子的任性、不聽話、頑皮搗蛋歸咎在孩子身上,其實每一個問題兒童的背後,必有一個問題父母,這是鐵的規律。

孩子的問題,幾乎都是家長的問題,只是很多父母不願意去看見自己的問題,總是想盡各種辦法修理孩子。

再有靈性的孩子,如果遭受了精神虐待後,都會走向消極、悲觀的世界,這是不可避免的。

2. 壞脾氣會遺傳

什麼樣的環境,造就什麼樣的孩子。愛發脾氣的父母,教育出的孩子容易叛逆、多疑敏感、心裡脆弱又好鬥。孩子長大後,脾氣也很暴躁、為人苛刻,嚴重的很可能發生性變態、神經病傾向。

當這樣的孩子長大,為人父母時,也會繼承父母的壞脾氣,出現「發泄傷害、複製暴力」的情況。這時,下一代幼小的孩子又成了壞脾氣的犧牲品。

正如蒙台梭利言:每一種性格缺陷都是由童年的不幸造成的。

3. 壞脾氣是親子關係最強的殺傷武器

脾氣不好,讓孩子不敢親近、不敢跟你敞開心扉、時刻處在擔心受怕中,沒安全感,成長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父母脾氣越大,孩子越頑劣;父母越氣急敗壞,孩子越難管;父母脾氣升級,孩子的壞行為也跟著漸長。

鄰家有個小男孩非常淘氣難管,後來父親居然用繩子把他綁起來打,可這孩子並沒有被打服變乖,僅到三年級,他就徹底不上學了。

父母的思想教育陷入一種奇怪的慣性——他認為吼孩子沒用,就得罵;罵的「力度」不夠,開始打;後來又奉行「棍棒出孝子」。

實際上他不知道自己方向搞反了,力度越大情況越糟。

大人應多給孩子耐心、寬容和信任空間,雖然看著孩子犯錯而不馬上糾正,很考驗父母的承受力,但我們要相信孩子有自我糾錯的能力。

人的成長是一個不斷自我反省、自我糾錯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孩子享受這個過程的權利。

父母心中無怒火,孩子脾氣就發不起來。

記得有次孩子火急火燎的要吃菜,跟她說等爸爸洗好澡一起吃。可孩子不聽,不但用手去抓菜,還往菜盤裡噴口水、吐氣,正好被我看到,用眼睛瞪她、她也反過來瞪我。她的舉動令我非常憤怒,想吼她不聽話、沒教養,可我忍住了沒發火,繼續若無其事的打掃廚房檯面。

接下來孩子可能知道錯了。吃飯時,我對她剛才的舉動隻字不提,她反而比往常任何時候吃飯都要乖,不亂走動也不問這問那,吃完飯後還知道把碗放回洗漱池了。

看到孩子的反常表現,我突然感覺到克制脾氣是對的。在如此有挑戰意義的事件上,能做到不發脾氣,很佩服自己。如果我當時忍不住,對著孩子的行為大聲呵斥或打罵,後果肯定不堪設想。

脾氣的對持就像拔河比賽,對方的鏗鏘有力是以你的堅持不懈為前提。如果想讓對方放棄,最好的辦法是自己先放手:父母心中無怒火,孩子的脾氣就發不起來。

2. 與其發脾氣,不如傳遞正能量

和孩子較量中只要你動怒、發脾氣,就敗了。父母若不和孩子發脾氣、逞強,遇事有定力、會變通,孩子學到的也是這些智慧。

一次單位臨時開會,我把孩子送給鄰居照看。當看到鄰居阿姨對著自己孩子的淘氣大吵大吼批評責罵仍不起作用時,我家六歲孩子對阿姨說:「你不應該那樣無緣無故的批評他,他會很難受的,你應該跟他一起想辦法呀。」

鄰居忍不住的跟我說:「你這孩子真懂事,不僅嘴巴會講,還會出主意、善動腦筋,比我家孩子小兩三歲,卻比我家孩子懂事。」後來我家孩子又跟阿姨說:「我媽媽從來都不對我發脾氣。」鄰居問我是不是真的。

GIF

回想起來,我確實很少對孩子發火,即使她犯錯、頑劣淘氣,我多數情況下都忍著不怒,然後跟她一起動腦筋、想辦法。

正因如此,我的孩子也學會了用同樣的方法去解決問題。孩子遇到事情不是通過動怒、發脾氣來解決,而是擁有了解決問題的意識和想法,我很欣慰。

如果你只會發火、發脾氣去對待,孩子從你這裡能學會什麼呢?除了發火、實施暴力外,沒有任何受益。

撒切爾夫人說:「性格決定選擇,而選擇決定命運。」人的命運,是依自己性格和愛好一路選擇出來的。在孩子性格形成的早期,父母通過自己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善待孩子,幫孩子養成一種好性格,比什麼都重要。因為,性格一旦形成,將伴隨孩子一生,在事業和生活中起到決定性作用。

有部著名的電影《國王的演講》很能說明這個問題。影片里的男主角艾伯特是一個自小患有嚴重口吃的王子,追溯其成長曆程,可知,口吃源於父親嚴厲的家教。艾伯特的父親喬治六世一貫強勢,對孩子管教甚嚴。剛開始,未經世事的艾伯特只是因為緊張,在眾人前出現說話不暢,每當這時,父親就會朝他大吼:「說啊!說啊!……」艾伯特是左撇子,卻被強迫用右手寫字;艾伯特有羅圈腿,卻被綁上腿型矯正儀……這些,漸漸使艾伯特喪失自信,變得內向、孤僻,以致發展成口吃,到了無法與人交談的地步。

每個人的性格固然有天生的一面,但不可否認家庭環境對孩子性格的塑造作用,有句話:「一個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家庭教育史。」的確,家庭中父母對孩子的教養持什麼態度,往往會直接影響孩子性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健康發展。那些家庭和睦,在愛中成長的孩子,大多都是自信和陽光的,遇到挫折也很少會走極端、癒合能力很強。 而那些家庭中充滿挑剔、諷刺、暴力,在缺少愛的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心中掩藏著的都是看不見的疤,直到成年後甚至一生都無法彌補和修復性格方面的缺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深小學升學指導 的精彩文章:

薦讀!摩拜創始人套現16億:你的同齡人,正在拋棄你

TAG:廣深小學升學指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