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你是世上最好的媽媽

你是世上最好的媽媽

版權聲明

本公眾號所有文章均為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繫後台。關注後點擊目錄,可查看歷史文章及各地工作坊信息。

(圖片來自網路,錄音配樂:媽媽朗讀者)

因為工作的關係,我會接觸到很多單親父母,通常是單親媽媽,她們往往都會有很深的自責和內疚。因為太多文章都在宣講,父母之間彼此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父親的缺失會對孩子有怎樣怎樣壞的影響等等。這些單親媽媽,除了要面臨獨自撫育孩子的各種艱辛之外,還要面對來自社會、他人,以及來自自己的壓力。她們有時甚至會怨恨自己,當初就不應該生養孩子。

然而從來沒有人懷疑過,這些「絕對正確」的理論其實是很不公平的。那是一種不給人以活路的說法,似乎一個人如果婚姻不幸的話,那她作為媽媽,也永遠失去了幸福的資格。因為她不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家,所以就只能自認罪人,永遠活在自責中。

身為單親媽媽,很可能會被很多人指指點點,除了要面對一樣不少的孩子的養育挑戰之外,還要面對很多人的偏見。如果一個雙親家庭的孩子表現出了什麼不良行為,我們會說這個家庭的教育方法有問題;但如果一個單親家庭的孩子表現出了不良行為,我們就會歸因為他來自單親家庭。這是非常不公平的,是一種歧視。因為當我們檢視「家庭教育」的時候,我們是在談論「方法」;然而當我們歸因於「單親家庭」的時候,我們是在評判一種「身份」。方法是可以學習改進的,可是單親家庭作為一種身份,似乎它的存在就是一種罪過,它意味著,無論你怎麼努力,都沒有用。

我們的文化經常過度誇大「母職」,一個為了孩子犧牲一切的母親是偉大的、被歌頌的。然而一個女性在「母親」這個身份之前,都首先是一個「人」。她們需要得到的是幫助,是關懷,而不是指責,更不是站在制高點上的道德碾壓。

我始終相信羅素的那句話:人間參差百態,皆是幸福之源。單親家庭並不是破碎的家庭,只是不同的家庭,而這些不同,都是正常的,並不比任何人低一等,也不應受到歧視或指責。單親家庭一樣有著自己的尊嚴和幸福。離婚帶給我們的功課,不僅僅是如何面對孩子;更大的功課,是如何放過自己。

無論是去學習如何溝通、如何愛、如何面對分歧,以此改善和伴侶之間的關係;還是確實看到一段關係真的已經不適合自己,於是拿出力量,帶著祝福和感激,負責任、無傷害地結束這一段親密關係,勇敢地去面對未知;這兩種都是成長,沒有好壞高低之分。

每一對離婚的夫妻,也許都曾經做過很多努力,想要挽回;但也不得不承認,有一些事情是無論如何努力,都挽回不了的。如果真的已經「物是人非」,那麼,鼓起莫大的勇氣,承受這分離之痛;同時理智成熟,去承擔自己應該擔負起的責任,這是對自己,同時也是對曾經的愛人最高的尊重。

一些單親媽媽在對待孩子的問題上,會使用「彌補」一詞。她們會問:「要如何做,才能彌補孩子的缺失?」「彌補」這個詞,多少透著些遺憾之情或愧疚之意,似乎覺得自己單親媽媽這個身份對孩子有所虧欠,一定要做出一些償還,否則孩子若有任何的缺失就都會歸罪到自己頭上。然而我們卻忘了,對於孩子而言,他可能確實少了父親的陪伴,但是對於單親媽媽而言,你也少了伴侶的陪伴。此時的你,更加需要照顧好自己,給自己多一些的關懷和疼惜。

我們如果對「單親媽媽」這個身份過度認同,就會擔心孩子在單親家庭長大肯定會缺失什麼,一定會有心理陰影。於是各種悲情就會上演,甚至將孩子發生的一切都看成是單親媽媽這個角色導致的。這是一種自我設限,不但會加深自己的痛苦,限制我們用靈活多樣的視角去看待問題,而且會給孩子加強這方面的印象。所以當曾奇峰老師提出「獨立撫育者」這個名詞的時候,我頓時覺得耳目一新。我們不需要給自己貼上「單親媽媽」的標籤,我們只是獨立撫養孩子而已。

不管你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必須獨自撫養孩子,你已經承擔了極大的挑戰和艱辛,而你所表現出來的也已經是超乎尋常的勇氣和毅力。你不需要彌補任何缺失,你只需要做你能做的,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追求自己的幸福,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引領和教育,也會給到孩子充足的愛和滋養。

離婚不代表孩子的愛一定會有缺失,我見過太多離婚的夫妻,依舊可以給到孩子滿滿的愛。讓孩子受傷的不是離婚本身,而是父母對待離婚的方式和態度。如果父母雙方不去傷害、詆毀對方,而是在分開後依然能夠互相尊重、彼此祝福,那麼即便是做不了好夫妻,也一樣可以成為好父母。離婚僅代表婚姻關係的終止,但孩子依舊是父母雙全的。如果獨立撫育者可以保有自己的生活,懂得接納和欣賞自己,有正面詮釋人生、感知幸福的能力,一樣能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與離婚類似,承擔著巨大心理壓力的還有留守媽媽。有一些因為客觀因素導致的異地夫妻,以及夫妻一方經常出差的家庭,這些家庭也很容易經受非議。在我的學員中,有一些是軍屬,有一些丈夫在另一個城市工作,我經常聽到她們訴說自己的無助和擔心,我自己也曾在這樣的生活里左右搖擺。

在葉兒一歲多時,葉兒爸因為工作的原因需要常駐另一城市,而我已經懷上葉新。在當時,無論是客觀條件還是主觀因素,都不太允許他調換工作,或者我帶著全家隨行。

孩子能夠得到父母雙方的陪伴當然很重要,但我也從不認為,在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強行要求夫妻一方做出犧牲來維持孩子的「完整感」,就可以天經地義。雖然我確實會有擔心,這樣的生活狀態是否會影響到孩子。然而,這就是我需要面對的現實,也是孩子需要面對的現實。當然,不是沒有影響的,影響會一直在。可我也並不確定,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強迫自己放棄熟悉的生活環境和朋友圈子,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漂泊,或者一味要求葉兒爸改變他的想法,回歸家庭,這樣所引起的不滿、委屈、相互指責和抱怨,對孩子的影響就一定比現在小。

所以,在權衡利弊做出選擇之後,我就接受現實,心無旁騖地去面對一個人帶兩個孩子的辛苦,以及用我最大的能力和心力,給予孩子們內心的堅定與平靜。

在這段時間裡,我們經歷了搬家、家人住院護理、親人離世、孩子轉學、以及我必須外出工作等等各種的一地雞毛。很多時候我都只能牽著一個、抱著一個,一項一項處理這些瑣碎而又繁多的事情,每次出門就像一個團伙出動一樣。

不是不艱難的,但這就是生活的實相,無需粉飾,也不必極端。生活的本來面目就是如此,有愛,有艱辛,有幸福,也有無能為力。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不是為他打造完美無缺的生活環境,設計一條康庄大道;而是帶著他一起,在這不完滿的人世間遊歷,並看到這其中的美好和希望。

幸運的是,葉兒爸會經常回來,在我需要外出時,他會幫我照顧孩子。我也經常送兩個孩子去爸爸那邊度假,孩子們和爸爸的感情非常好。我們執行著父母的功能,同時承擔著各自的責任。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我也會讓他們知道,媽媽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不會捆綁自己必須每天陪在孩子身邊,但這絲毫不會影響我對他們的愛。同時,他們也可以去體驗自己的生活,從其他家人那裡得到不同的愛。

每次外出講課,課程結束的當天晚上,無論多晚我都會趕回家,因為第二天我要送孩子去學校,也因為,我希望他們早上醒來睜開眼睛時,我就在旁邊給他們一個深深的吻。我不能放棄自己的工作,但我會用我的全部心力愛著他們。

有一次課程結束後,因為飛機延誤,我的航班落地時已是凌晨。我獨自拖著沉重的行李箱,走在夜色里,抬頭看著滿天的星斗,忽然有了一種堅定和通透感。是的,我可能做不到像別的媽媽那樣無微不至地呵護孩子,在孩子夜裡醒來時就陪在他身邊;我的孩子如果醒來,看到的最多的畫面,是我在燈下看書、備課。我有時需要外出講課,可能做不到每一天都和他們在一起,但我在陪伴他們的時候,就是全心全意。我可能無法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我需要顧及到全家的生活,以及我的工作。但同時,我的孩子們也會看到一個堅毅、果敢的母親形象,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會積極地想辦法去應對;無論有多麼艱難的事情,都敢自己去扛。

這就是生活,是我們每個人的承擔。如果能夠承認並接受自己所面對的生活,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去追求幸福,用實際行動告訴孩子:「我們現在的生活,是我們共同努力的最好生活;我們的家庭,並不比任何人低等。我們之間的愛,就是最好的愛。」孩子會感受到這一點,並從內心生髮出自己的堅定和幸福。

就算是因為某些原因,媽媽可能只能單獨撫養孩子,即便如此,也不代表孩子就必然受到傷害。孩子更需要的是一個「有愛」的家,他們感受愛的標準不是必須「完整」,而是內心「充足」。給孩子充足的愛,他們會在愛里溫暖健康地成長。

孩子是世界上最好的孩子,你也是世界上最好的媽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葉月幽 的精彩文章:

TAG:葉月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