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擠眉弄眼做鬼臉,不是「賣萌」,很可能是患上了這種病……

孩子擠眉弄眼做鬼臉,不是「賣萌」,很可能是患上了這種病……

個案一

聰聰今年8歲,自從6歲以來,經常沖人眨眼睛、做鬼臉,有時候還發出狼嚎聲。見此情形,外婆不以為然,認為這是淘氣。媽媽則要求聰聰要有禮貌、有教養,不許他這麼做,甚至會為此懲罰他。剛開始,聰聰還能聽話老實一會兒,但是最近,他越來越愛在人前這樣「賣萌」了,甚至在課堂上也會因為做出奇異行為,引起同學哄堂大笑,讓老師非常生氣。回家被媽媽批評,他就會做出更奇怪的動作來反抗。由於無法自控,干擾課堂秩序,現在聰聰已經休學在家了。

個案二

7歲的木木也是個愛眨眼睛、皺鼻子、做鬼臉的萌娃。但與聰聰和睦的家庭環境不同,木木父母離異,跟隨爺爺奶奶生活,時常放學後一個人坐在屋裡寫作業或者玩玩具,不喜歡和陌生人多接觸。但家中有客人來時,他又會被爺奶強行叫出來見人。由於不知道該怎麼與客人打招呼,他會更加頻繁地眨眼睛、皺鼻子、聳肩膀、做鬼臉,甚至罵人。爺爺奶奶剛開始覺得這是因為孩子到了「六歲七歲狗都嫌」的年齡開始淘氣了,後來在鄰居的善意提醒下,開始意識到木木的行為舉止是不正常的,決定就醫。

專家答疑:

聰聰和木木擠眉弄眼、「賣萌」的表現未必是由於調皮、沒規矩,很可能是患上了抽動症,需要就醫並接受心理諮詢,同時配合藥物治療。

抽動症,又稱抽動障礙、抽動--穢語綜合征,是一種以不自主、無目的、快速、刻板肌肉收縮為主要癥狀的神經精神疾病。起病年齡通常在2-21歲,以5--10歲多見,男孩發病明顯多於女孩。癥狀較輕時,表現為眨眼、皺鼻(易與鼻炎混淆)、咧嘴、晃頭、聳肩、自言自語、話多、罵人等。

在被要求控制時,孩子可以輕度控制和稍加掩飾。但控制時間短,很快又恢復癥狀。抽動癥狀較重時,孩子會出現多部位肌肉交替或同時抽動,動作幅度明顯加大,表現為握拳、跳躍、甩手、跺腳、呃逆、不停咀嚼吸吮等。尤其是當患者壓力大、焦慮、恐懼時,抽動的癥狀會愈加激烈,並一直延續到成年。

抽動症是兒童多發疾病,但是往往因為家長的忽視,以為孩子是在賣萌、淘氣、吸引人注意,延誤治療加重病情。此病病因複雜,至今尚未有定論。常見的說法有遺傳因素、孕產期異常、病毒感染、環境因素、心理因素……

除了及時就醫治療外,我們也就家長如何從心理健康層面幫助孩子,總結了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不過度關注癥狀

當家長確認了孩子不是在「賣萌」,而是患上了抽動症,而抽動症是不可自控的神經障礙時,就不要過度地關注孩子的癥狀了。尤其是不要用強制手段要求孩子去努力克服抽動。不論孩子因為抽動而感到緊張焦慮,還是因為緊張焦慮而引發了抽動,都會極大的消耗他們的體力和內心能量。所以父母越是能平靜、坦然地接納這個現實,越有助於孩子放鬆並接納自己,越有助於改善抽動癥狀。

營造輕鬆的家庭氛圍

家是一個人一生中呆得最久的空間,良好的家庭氛圍對兒童成長的影響更是不言而喻的,而營造輕鬆愉悅的家庭環境對抽動症患兒來說更為重要。有科學研究發現,在抽動症患兒的家庭中,要麼存在過度溺愛孩子的現象,不停地滿足孩子各種要求,逗孩子高興;要麼父母要求過於嚴厲,不斷控制孩子的自主行動和意願, 或者對孩子期待過高,安排大量的學習、訓練課程,給孩子帶來不良情緒體驗。

以上兩種做法都會造成孩子的大腦神經系統持續興奮或高度緊張,在一定程度上促發了兒童抽動症。

家校溝通要做好

案例中的聰聰因為一系列「奇特怪異」的表現而受到老師的批評和同學的嘲笑,不但加重了他的抽動癥狀,還讓他產生了很強烈的自卑和憤怒。出於對聰聰的保護和心疼,父母讓他休學在家了。

建議有抽動癥狀的孩子的家長與學校和老師深入溝通,坦然地告訴老師孩子患病的情況,不要因為愛面子而羞於啟齒。同時請老師能夠包容孩子,也幫忙做好同學們的工作,爭取大家的接納。

給予孩子適度的關愛

這是最關鍵的一條——患有抽動症的孩子,往往收穫了家人過度的關注,卻沒有獲得他們內心想要的關愛。

還以聰聰為例,被祖輩和爸媽過度關注,從生活到學習,他的生活無時無刻不在大人的監視和包圍中。換句話說,聰聰被過多的愛給吞噬和包圍了,內心的壓力可想而知。正如外婆不停地餵食營養,就像不停地填塞她對聰聰的愛一樣。試想假如孩子內心已經被富餘的愛滿貫,又哪還有空間繼續接納他不想要的「愛」呢?

而對於木木來說,他恰恰缺乏足夠的關愛——父母的情感狀況使木木經常處於一種擔驚受怕、精神緊張的狀態。雖然跟隨爺奶生活,讓他感覺到自己被爸媽拋棄了,所以內心才會產生強烈的憤怒、孤獨和失落。這類「缺愛」的孩子出現抽動癥狀,一方面是內心不良情緒的外在體現,另一方面也確實能達到「吸引關注」的目的——他們希望通過自己患病來獲得父母對他的關愛,希望得到家人對他更多的照顧。

了解了以上這些內容,希望爸爸媽媽們不再忽視孩子出現的頻繁眨眼、做鬼臉等一系列舉動,平日多加觀察、多加留心。假如這些舉動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且呈現加重的趨勢,父母則需要帶孩子儘快到醫院神經內科就醫,同時輔以心理治療和疏導,儘早幫孩子拜託癥狀。

文中所用圖片等資料版權歸版權所有人所有,因無法一一和版權所有人聯繫,如無意中侵犯了版權所有人的知識產權,請及時通知我們,以便我們迅速採取適當措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超級育兒師 的精彩文章:

教育部給我的孩子減負,到底是對是錯?
孩子超愛的優質恐龍書籍

TAG:超級育兒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