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第5課最新講記【完整版】

索達吉堪布傳講《維摩詰經》第5課最新講記【完整版】


  若有錯謬之處,懇請諸位留言指出。隨喜感恩~



維摩詰經

第05課






今天繼續講《維摩詰經》。




截至到今天,我們已經講了四節課。大家仍應做好思想準備,這次講《維摩詰經》,不會特別快或特別慢,既不會像《大乘經莊嚴論》那樣延續四年多,但也不會匆匆講幾節課就結束。




剛開始聽課的時候,有人可能會認為《維摩詰經》很好聽,於是抱著好奇的心態,興趣盎然地來聽幾堂課。但往往虎頭蛇尾,時間一長,尤其是之前沒有系統性聽聞佛法,沒有聞思修習慣的人,或許會覺得長期聽法困難重重,很難堅持到底。不管哪種情況,我都可以接受。




我們開課並沒有收取任何費用。如果收費,可能有些人反而覺得不聽課會有些可惜。不過,我們還是知道哪些在認真地聽聞,哪些已經缺課。




有個別聽課的人確實很辛苦。此刻可能有些地方是凌晨三、四點鐘,如果沒有精進心,要排除萬難堅持聽法很不容易。有些人跟翻譯反映:「怎麼安排這個時間講法?是不是故意"害"我們的呀?」

其實,我們也不想造成這樣的困難,但按照我這邊的情況,考慮諸多原因,確實只有這個時候比較方便講法,所以無法變更時間。



不管怎樣,我也非常清楚,無論是現場在座的各位,還是五湖四海乃至全球各個地方依靠網路而接受傳承的大多數人都特別用心、特別認真。

有部分人因為講課的時候正在上班,實在沒辦法聽直播,第二天也會努力補聽;有部分人可能因為身體、工作、家庭等各種原因而困難重重,但大家都想方設法堅持聽聞。




聽法確實需要一種耐心,倘若缺乏耐心,佛教奧義不可能輕而易舉地明了。

有些地方的有些人誤以為,學佛只是受個皈依,得個灌頂,做個加持,念點咒語,平時打打坐,或是參加幾次法會就萬事大吉,以為自己已經是標準的佛教徒了。當然,我們也不否認這些人的佛教徒身份,但以上所列都只是佛教的表面形式而已。真正要探知佛教堂奧,必須經過深入細緻地系統學習,至少也要學習十幾部經典或論典,這樣才能對佛教的脈絡有一個大致的了解。




在學習的過程中,有時可能會有明顯的收穫,有時收穫則不是那麼顯著,但只要持之以恆,久而久之肯定會對自己的相續有所幫助。即使你沒有天翻地覆的改變,或者是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在我們無法見到的相續當中,也一定會種下善根。就如《楞嚴經》所說:

「一歷耳根,永為道種。」

即僅僅聽聞一次佛法,在自己相續的阿賴耶識當中,也會種下永久的善根。一旦因緣具足,一定會開花結果。所以,哪怕只是聽聞一節課的功德,也絲毫不可能耗盡。關於這一點,懂得因果不虛規律的人應該會明白。











我們在學習佛法的時候,一定要有一種長期的恆心,要堅持到底。如果沒有耐心、缺乏堅持,就不能成功。

我們中的有些人可能會偶爾學一點,但就是不能堅持。以此為緣起,很多事情到了中途,就會因為時間或其它原因,而變得斷斷續續,最後不能善始善終,這是非常遺憾的。所以,

無論如何,我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一定要下定決心,並信守承諾,以此決心和承諾,來作為對自己的一種壓力。




我看到西方的一些學者或修行人卻與此相反,剛開始會躊躇再三,反覆掂量,不會隨便答應。一旦認可之後,就會全然接受,且不容易退轉,不會因為某種原因就輕易半途而廢。




當然,也並非所有西方人的心態都那麼穩重,但比較而言,

總體來說,

西方人比大多數東方人穩重一些。

我看到過一些學者,或大學裡面學習藏文的研究者,大都是在十幾二十年,或二、三十年,甚至四、五十年,六、七十年對某個專業始終如一、持之以恆地堅持學習與研究,從未間斷或放棄,這種專註力是很重要的。




我們在聽一部經典,比如聽《維摩詰經》的過程中,也可以觀察自己的心態是否穩固。就像龍猛菩薩在《親友書》中講到的:

上等者的誓言就像石頭上刻的文字,非常牢固,一般無法脫落;中等者的誓言,就像土粉裡面劃的文字一樣,如果沒有遇到大風大浪,一般會保留一段時間;一般凡夫的誓言,就像水裡的花紋一樣,漣漪此起彼伏,很快消失無跡。




我們應該向最上等的心態看齊,要通過做某件事情,或聽一部經典,或研究一門功課來觀察自己的相續。




我曾經也說過,有些人一直是漂浮不定的,學佛浮光掠影、飄飄蕩蕩,做研究蜻蜓點水、飄來飄去。就像風中的落葉一樣,在狂風四起時,風中漂泊的落葉一會兒飛到東邊,一會兒飄到西邊,自己沒有固定的位置。我們身而為人,至少要對修行有一個規劃,生活也要有目標,我認為這種人才是有原則、有底線的。



通過學習佛法,我們在做人方面也要有一些調整,要隨時調伏自己的相續,否則就會迷失。而世間人也不會常常耳提面命為我們指點迷津,把我們引向明路。我們在漆黑幽暗且紛繁複雜的社會群體當中,有必要找准自己的方向,所以,我們急需有一盞智慧明燈照亮前路。




下面繼續講《維摩詰經》,我每天都這樣想,

這輩子能值遇大乘佛法,能與大家一起學習是非常有意義的。即使在有生之年,不能多次講聞這部經典,但哪怕僅有一次聽聞或講述,獲得人身也具有重大意義。




接下來繼續講《維摩詰經》。上節課講到,有三萬二千位菩薩來到這場盛會中。這節課繼續講國土莊嚴。





復有萬梵天王屍棄等,從餘四天下,來詣佛所而聽法。





「復有萬梵天王屍棄等」,意思是,此外還有很多天人也參加了法會。具體而言,有一萬梵天王。梵文當中是「屍棄」,譯為「頂髻」,是梵天的一個名稱。也即還有一萬頂髻梵王參加了法會。




「從餘四天下,來詣佛所而聽法」,這些梵天王從四天下到佛陀所在之處聽法。「四天」,在藏文和玄奘的譯文中都是「四大洲」。三千大千世界是由很多四大部洲組成的,由此,包括梵天王在內的色界須彌山以上的天界眾生,從各個四大部洲下凡,到佛陀面前來聽法。









此外,還有一萬二千帝釋天也從四天下到佛陀面前聽法。帝釋天所在處,通常是在須彌山範圍內。有些人認為,天,通常包括空中之天和地上之天,而帝釋天位於須彌山的中間或頂部。此句意為,一萬二千帝釋天也從其他四天降落,來到佛陀面前聽法。




以上是講天界眾生,以欲界天和色界天為代表。無色界眾生因為沒有身體,且一直在禪定中,所以這裡應該沒有包括無色界眾生,即使來了也是看不到的。




【上師問:無色界眾生能來嗎?來聽課的有沒有無色界的?沒有?(眾笑)好像沒有?沒有聞慧是吧?《地藏經》里怎麼講的?非想非非想天是聖者?那聖者到底有沒有身體?有心識就行了?非想非非想天沒有身體吧,不然也不叫此名。顯現上有沒有身體?顯現上沒有,實際上有?(上師笑,眾笑)那身體藏在哪裡?(上師笑)】




這裡不是很清楚到底有沒有無色界天人,好像《地藏經》中提到有無色界天人來到佛所聽法,所以這裡可以理解為,欲界、色界、無色界天人都來聽法。





並余大威力諸天龍神、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等,悉來會坐。





「並余大威力諸天龍神」

,包括其他具有大威力的諸天,如四大天王等具有無比威力的天人,以及龍神,即龍宮裡的眾生。龍類眾生包括天上、地上、地下等諸多種類。其中有我們常說的具有神變的蒼龍,也有龍宮裡的龍,如我們在《西遊記》當中讀到的「龍」




《西遊記》當中有一個非常有名的故事——孫悟空大鬧天宮,以前我們讀中學時最流行的一部電影就是《大鬧天宮》。 




「夜叉」

,也叫「葯叉」,是一種飄在虛空中的眾生。一些過去沒有守持清凈戒律的人,後來就轉生成像天人一樣的非人,持守天門、天城等。




「乾闥婆」

,是天界中很擅長音樂的一類眾生,也可以叫樂神,他們有柔軟之心,對他人很慈悲。




「阿修羅」

也叫非天,也名「不飲酒」。護法神當中,由於過去來源於各種人非人,所以有些飲酒,有些不飲酒。阿修羅屬於不飲酒,有些人將他們歸為天道眾生,但性情好戰,男性身體比較醜陋、粗大,女性身體比較美麗妖嬈。傳說阿修羅的女性常被天人擄走,因此阿修羅常與天人為戰。《俱舍論》中在講六道時,對此講得比較詳細。




「迦樓羅」,

大多數是大鵬金翅鳥,其中有聖者部類,也有凡夫鬼神的類別,包括胎生、卵生、濕生、化生。不同經論以及不同伏藏修法中,大鵬的種類比較多,有些是護法神,有些是聖者,還有些是凡夫,時常給其他眾生帶來不同的疾病災難。




「緊那羅」

,即人非人。以前也講過,他們看起來像人形,但也有不同之處,如有些頭上有角,行為也不同。有些具有天眼或其他特殊緣分的人可以看見這些眾生。




「摩睺羅伽」

,又名腹行,藏文「多傑欽波」,亦名大蟒神。他們有蟒蛇一樣的身體,但形象、類別又並非完全固定。他們在六道中都有,有些屬於天界,有些屬於龍類,或旁生類,有些屬於非天。這些在不同經典中都有提及。




以上共稱天龍八部。




「悉來會坐。」

此處的意思是,天龍八部的一切眾生也來到佛陀面前聽法。


其實不僅是佛陀講經說法時有天界眾生、天龍八部,其他高僧大德講經說法時也會有。











1985年我剛來學院的時候,法王說:我們現在佛學院規模很大,已有300多人。可我放眼一看,根本沒有300多人。




過了一兩年以後,一次,法王開法會的時候說,我們每次要把僧眾的數目報多一點,因為裡面有很多天龍八部和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眾生。當時我才反應過來:哦,原來法王說的300多人是這個意思。(我當時想上師肯定把天龍八部、人、非人全部加在一起了,但是全部加在一起可能不止300了。)




或許我們通過肉眼不一定能看到,但通過比量來推理,就在我們講《維摩詰經》的現場,肯定有很多天龍八部的眾生以不同方式在聽受佛法。稍微有一些神通的人應該現量就能看到,其他人通過教量、比量也能推知。所以一般開法會的時候,會供護法,念一些儀軌,並舉行各種儀式。











彼時佛與無量百千之眾,恭敬圍繞,而為說法,譬如須彌山王顯於大海,安處眾寶師子之座,蔽於一切諸來大眾。 






當時,佛陀所在之處,聚集了菩薩、天界、龍王等等世間眾生。有些人可能覺得,所謂的鬼神是一種迷信,不可能存在,因為自己沒有親眼看見。不管是在這個世界的哪一個地方,如果你不承認除了人類和動物之外還有其他眾生的話,恐怕除了閉著眼睛、捂著耳朵生活之外,別無他法。

我們生病和做噩夢的時候,會有一些特別明顯的附體,在容易出車禍的險惡之地,也時常有鬼神出沒。

總之,在這個世界上,非人、鬼神是絕對存在的,所以,經常行持善法——念一些燒施儀軌、觀音心咒,手持轉經輪,對非人、餓鬼等眾生,會有非常大的幫助。




當我們在講經說法、聞思修行的時候,不要除了能看到的、聽到的之外什麼都不承認,完全以唯物論的觀點來看待這個世界。其實,還有很多神秘事件,只能先暫時從理論上解釋,當你真正接觸到這些事情的時候,才能發現其中的甚深意義,才能將這些神秘事件的原委解釋清楚。




當時人類也在佛陀的眷屬當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佛陀的四眾眷屬都來到了這裡。(我想這裡無需解釋,大家應該清楚這就是四眾弟子。)這時,有無量千萬眾生,全部對佛陀恭敬有加,無比歡喜地圍繞著佛陀,聽聞佛陀為他們說法。其場面,就像被大海環抱的須彌山一般殊勝莊嚴。佛陀安住在眾寶組成的獅子寶座上,光芒四射。雖然其他的天人,包括菩薩在內,身體都散發著不同程度的光,但與佛陀的光芒相比較,根本無法相提並論。就像螢火蟲之光被日月的光輝所遮蔽,又如夜晚皎潔的秋月遮蔽了空中繁星的點點星光,佛陀遮蔽了大眾的光芒,在如此龐大莊嚴的場面當中,顯得非常莊嚴。





以前我也參加過很多上師們的大型法會,包括1993年上師如意寶在喇榮山溝下面開的極樂法會。當時據說有幾十萬人參加,場面非常壯觀。現在通過照片也能看到,僅僅是當時的白色帳篷,就像下大雪一樣,白茫茫的一片,覆蓋在無邊無際的草原上,真可謂人山人海。




有時我們在一些佛教興盛的國家,包括緬甸、泰國、斯里蘭卡等,也會看到有法師在眾人的簇擁下講經說法,從現在的這個時代來看,其場面也算是非常壯觀的。當然,這是和我們現在的場面相比較而言。而佛陀當時講法的場面,更是不可思議,無比雄偉壯觀。











以上講的是佛陀周圍的眷屬,我們接下來看佛陀講《維摩詰經》是在什麼樣的場合當中,並出現了何等緣起。




爾時,毘耶離城有長者子,名曰寶積,與五百長者子,俱持七寶蓋,來詣佛所,頭面禮足,各以其蓋共供養佛。





這個時候,毘耶離城有個名為寶積的長子。( 一般來講,長子是具有非常大的福德,且智慧、才華超群的人。)寶積是具有代表性的一個長子,其實也是一位菩薩的顯現,《寶積經》中佛與寶積菩薩的問答,就是這位寶積。而且在其它的一些資料當中,也提到維摩詰與長子寶積關係密切,經常到佛陀跟前去聽聞大乘佛法。所以這次維摩詰居士生病,寶積菩薩也準備在這邊開始請轉法輪。但從這裡看來,他也沒有坐在菩薩的行列當中,而是單獨帶了五百個長者之子。




按我們現在的話來講,五百個長者之子可能是最成功的富二代、官二代(眾笑),有錢、有能力、有勢力,在當時來講,也應該是各國最厲害的人。寶積長子帶著五百長子,每人拿著一柄七寶做成的傘蓋,來到佛陀所在的地方。他們個個都無比恭敬地將頭與面部置於本師釋迦牟尼佛的蓮足下頂禮,然後歡喜雀躍地把各自所有的寶蓋供養佛陀。能夠當面向佛陀如此供養,非具大福報者不能為之。




每當看到佛經上的這些文字,我都經常會感嘆:我們在那個時代沒有獲得人身,見到佛陀,真是無比可惜。哪怕變成一隻螞蟻等小含生,只要能夠親聞佛陀、龍猛菩薩、寂天菩薩等聖者的聲音,也是大福報者。




對佛陀進行如此供養,能獲得殊勝功德,如《業報差別經》所云,供養佛陀寶蓋有十種功德:心得安寧、眾人敬愛、美名遠揚等等。


(註:《業報差別經》中講了供養佛陀傘蓋有十種功德。

【若有眾生奉施寶蓋。得十種功德。何等為十。一者處世如傘蓋。覆護眾生。二者身心安隱。離諸熱惱。三者一切敬重。無敢輕慢。四者有大威勢。五者常得親近諸佛菩薩。大威德者。以為眷屬。六者恆作轉輪聖王七者勸導恆為上首。修習善業。八者具大福報。九者命終生天。十者速證涅盤。是名奉施寶蓋。得十種功德。——《業報差別經》】)






大家應該都知道,所謂的寶蓋,就像傘蓋一樣,是佛教八吉祥之一,和我們常說的雨傘還是有一定差別。漢地在迎請一些高僧大德時,後面就會有人舉著傘蓋。以前法王如意寶去各個寺院拜訪時,所使用的傘蓋特別巨大,好幾個人在後面撐著都稍顯吃力,如果車速稍快,恐怕就難以跟上了。總之,從古至今,都有使用傘蓋的傳統。




我們現在雖然無法親眼見到真正的佛陀,但在條件允許時,可以在自家佛堂里的一些主要的佛像,如釋迦牟尼佛、蓮師等佛像上面供置一些相應大小的寶傘,以此可積累巨大功德。或許有些人之所以美名遠播、眾人敬愛、心態祥和,就是因為前世積累了這方面的功德。相反,有些人人微言輕,時常受人輕視,這也是以前經常傲慢自大,輕視、欺負他人的因果所導致。




 





佛之威神,令諸寶蓋合成一蓋,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廣長之相,悉於中現。




佛陀的威神力令所有的寶蓋合成一個寶蓋,此寶蓋十分巨大,遍覆三千大千世界。內有無數類似娑婆世界的世界,每一個世界的廣長之相,全都顯現其中,甚為稀有。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諸須彌山、雪山、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香山、寶山、金山、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大海江河、川流泉源,及日月星辰、天宮、龍宮、諸尊神宮,悉現於寶蓋中。





對於這些山名,學過《俱舍論》等論典的人應該比較了解。另說在有些大山當中,又顯現諸多不同的世界。當時的須彌山、目真鄰陀山、摩訶目真鄰陀山、香山、寶山、金山、黑山、鐵圍山、大鐵圍山,還有大海江河、川流泉源,以及日月星辰、天宮、龍宮、以及其他的尊神宮殿,全部顯現於寶蓋之中。




佛陀的威神力不可思議,可以令此等景象在一傘蓋中完全現前。這有點類似於虛擬現實的

VR

技術,可以讓現實世界的場景在虛擬世界中呈現出來,令人難辨真假。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景象呢?鳩摩羅什說了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聖者的智慧,即佛陀不可思議的智慧力;二是曾經的善行所導致的廣大、微妙之果。








 


又十方諸佛,諸佛說法,亦現於寶蓋中。爾時一切大眾,睹佛神力,嘆未曾有,合掌禮佛,瞻仰尊顏,目不暫舍。




在此寶蓋中顯現的,不僅有無邊無際的世界,同時還有十方所有的諸佛菩薩。諸佛在四方、四隅、上下等不同的剎土中宣說佛法,所有講法的場面同樣在這個寶蓋里能夠完全顯現出來。




為何要顯現十方諸佛菩薩及其剎土呢?僧肇大師說,是為了給還沒有修建清凈剎土的菩薩們指明一個方向。




佛陀顯現如此不可思議神變之時,在場的所有大眾,包括菩薩、天龍八部、人、非人等,看到佛陀的威神力,無不讚歎。都以不同的語言來讚歎佛陀的功德,同時合掌頂禮。人類、天人等可以合掌,龍王等其他眾生便以他們各自的身形來表示恭敬。大家都虔誠恭敬、目不轉睛、依依不捨地瞻仰著佛陀的莊嚴之相。




其實,是否具有信心,從目光當中就能判斷。

 

很多人最初聽課時十分認真,這樣看著(上師模仿),然後慢慢地就睡著了。(上師模仿,眾笑)




當時,佛陀在廣大眾生面前,以不可思議的威力顯現神變,讓大家能夠看見十方諸佛世界。很多佛經中都記載有這樣的緣起。











於是長者子寶積即於佛前,以偈頌曰:





寶積首先用寶傘作財物供養,接下來開始做法供養。也可以說,寶積首先以寶珠嚴飾身體,並攜500個眷屬一起來到佛前進行供養,然後又以虔誠清凈之心攝持語言對佛陀進行讚歎。以上講的是寶積菩薩以身口意供養佛陀。




我們在供養三寶時,也要以身體頂禮、奉獻鮮花、供養妙香等;以口稱念讚頌三寶的詞句、儀軌等;以心許下願望,祈願自己在有能力時,也要造供養、讚歎三寶的詩詞歌賦和偈頌等。




以前藏傳佛教的很多大德都經常撰寫諸佛菩薩的讚頌偈,比如麥彭仁波切、宗喀巴大師、無垢光尊者、智悲光尊者、華智仁波切等,他們的著作里有相當一部分是專門讚歎諸佛菩薩的內容。




因此,為了積累資糧,令自己的功德生生世世得到增上,我們也要趁當下擁有人身之際努力行持此等善法。如果自己文筆高妙,那不妨儘力以各種形式專門撰文讚歎諸佛菩薩,就像馬鳴菩薩、龍猛菩薩一樣。哪怕自己默默無聞,文字也沒有機會發表,都應該這樣做。




30年前,我在五台山寫過一個贊佛偈頌,但一直不為人知。30年後我再次前往五台山,並將此偈頌念給大家聽,然而過後又再次沉寂。也許寂寂無名者所寫的文章是不會得到大眾關注的吧!不過經常自己讀一讀也是不錯的,同樣可以積累資糧。


寶積菩薩從身語意各方面,以優美的文字和殊勝的內容來讚歎佛陀。




讚歎佛陀至關重要,除了文字讚歎,聲音優美者也可以時常以妙音歌喉來讚美佛陀,這種習俗在漢地和藏地都很常見。




上師如意寶在世時,經常讓我們寫讚歎文殊菩薩、妙音天女、釋迦牟尼佛的文字。我本來對此極為樂意,也打算寫一些。但自從去了五台山以後,我便開始為漢人講課,由於漢文基礎薄弱,我為此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從而不得不放棄自己熱愛的藏文寫作。其實,若稍微下一些功夫,我也可以寫出文句優美的藏文贊偈,不過到現在為止,我的作品也寥寥無幾。學院許多其他堪布也寫過很多類似的讚頌文,其功德是難以計量的。




《大智度論》中云:

「贊佛諸功德,令一切普聞,以此果報故,而得大名譽。」

此偈意思是,讚歎佛陀的功德,令天下人聽聞知曉,以此殊勝因緣,生生世世都將遠離惡名,獲得美名遠揚之果報。










當然,我們並非為希求名聲才讚歎佛陀,但名聲有時的確會有所助益。赫赫有名者的一句話往往廣為關注,而寂寂無聞者說一百句也收效甚微,二者的差距如此顯而易見,故世俗角度而言,名聲的作用不能小視。因此,讚頌佛陀確有必要,我們也應當經常讚頌佛陀。




讚頌佛陀的偈頌有很多(上師念誦藏文)。如漢傳佛教《佛本行集經》中云:「天上天下無如佛,十方世界亦無比,世間所有我盡見,一切無有如佛者。」念誦集中此類偈頌也不少,很多出家人、居士都會念。(上師念藏文)還有些與這些偈頌相似的讚頌文,經常念誦功德都不可思議,我們有空時也要經常念誦。




目凈修廣如青蓮,心凈已度諸禪定,



久積凈業稱無量,導眾以寂故稽首。




寶積菩薩開始讚歎佛陀。第一個偈頌是從佛陀的身體、心,以及前世所造善業等幾方面進行讚歎的。




身體方面,寶積菩薩讚歎佛陀的雙目清凈、修長,猶如印度青白分明的青蓮花。平時,若一個人眼睛黑白分明,我們就會認為這個人長相端嚴。佛像的眼睛也會塑造得清晰明澈。另外,在入定時,我們的眼睛不要完全閉上,而應當像佛像那樣半閉。儘管完全閉眼可以減少外界干擾,但修行時卻最好比照佛像的莊嚴身相,調整自己的身姿。




心的方面,寶積菩薩讚歎佛陀遠離了一切障礙,獲得了清凈境界,到達了彼岸。度,就是到達彼岸的意思。佛陀的禪定遠離了世間的所有明、樂、無念,安住於出世間的最高境界。




前世所造善業方面,佛陀的莊嚴身相和清凈之心來自於什麼呢?來自於久遠劫以來積累的身口意之善業,也即三大阿僧祇劫以來所積累的一切清凈善業。


佛陀以此寂靜之智引導無量無邊的眾生,因此我們要在這樣的佛陀面前稽首頂禮。


經常念誦以上偈頌非常重要。作為佛教徒,我們要了解佛陀的功德,包括他的身相莊嚴、心地清凈,以及佛陀無始以來是以何善業感召如此功德的。


以上是讚歎佛陀的莊嚴。




既見大聖以神變,普現十方無量土,


其中諸佛演說法,於是一切悉見聞。




接下來讚歎佛陀的神變。




(寶積菩薩此處言,)已經見到大聖者今天以如此的神變,即如前所說,「佛之威神,令諸寶蓋合成一蓋,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而此世界廣長之相,悉於中現。」且在無量剎土的每一個剎土中,「十方諸佛,諸佛說法,亦現於寶蓋中。」我們既能見到所有場面,又能聽到一切佛語,這是一般世間人所無法企及的,可見佛陀的確具有無邊的威力和神變。




一般世間人都特別相信神通,如果一個人有能力幻變,其他人就會對他言聽計從、五體投地。但真正有智慧者會依止佛陀的正法,因為神通神變在別的宗教里也屢見不鮮,這並不是佛陀的無與倫比之處。不過,為了吸引眾生、守護他心,佛陀也會偶爾示現神變,這也是有其必要的。




法王法力超群生,常以法財施一切,


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


 


接下來講,佛陀被稱之為「法王」,因為他對所有的法獲得了自在,就像國王將權力皆悉在握一般。「法王」佛陀依靠佛法的力量,可以超越所有的眾生,其具體方法是行持法財布施。這裡的「法財布施」不是指通常所說的法布施和財布施兩種布施,而是指以佛法的財富來布施一切眾生。


 


法布施的內容,在世俗諦中就是「能善分別諸法相」。佛陀的盡所有智對世俗諦所攝萬法的自相、總相、分類等法相全都了了分明,無有雜染、毫釐不差地清楚照見、善能分別。在世俗層面,不管是對眾生的心理方面還是生理方面,佛經里都有諸多非常清晰的講解。


 


在勝義層面,佛陀「於第一義而不動」。「第一義」就是了知勝義中萬法的法性不動搖。也就是說,不管如來出世還是不出世,一切諸法的法性都是毫無動搖的。像這樣的勝義意義、空性法門的道理,佛陀也為眾生宣講得十分清楚。


 


佛陀通過轉法輪,把世俗和勝義空性方面的道理都進行了清晰透徹的開演,故佛陀於所有的法已經完全獲得了自在。因此,寶積菩薩用最恭敬的方式來頂禮佛陀法王。


 


已於諸法得自在,是故稽首此法王。




這兩句在藏文版本和吳支謙的譯文當中,是歸攝在前面的四句偈頌里的。在玄奘和鳩摩羅什的譯本中,有後面這兩句,但從意義上來看,與藏文和吳支謙的譯文基本一致。也就是說,如果將前面幾句偈頌的字句稍加濃縮,把「於法自在」和「稽首頂禮」的意思融合進去,也未嘗不可。不同的譯本有不同的風格,都是非常合理的,因為每一位菩薩譯者都有各自的密意和目的,沒有孰對孰錯。


 


因此,佛陀主要是以佛法來饒益眾生。雖然佛陀有很多無上的功德,比如身相莊嚴、神通神變等等,但這裡主要讚歎的是佛陀不共的特點——以佛法利益眾生。(上師念藏文教證)我之前在微博上也發過宗喀巴大師的教言:「諸佛非以水洗罪,非以手除眾生苦,非移自證於余者,示法性諦令解脫。」(註:這句是在網路上所查,待最後確認)佛陀不是用水來清凈眾生的罪業,也不是用手去遣除眾生的痛苦,更不是把自己的證悟直接轉移給眾生。佛陀度化眾生的唯一方式就是宣說佛法真諦。這句話在藏傳佛教中特別重要。


 


我經常在藏文微博發自己喜歡並能夠背誦的偈頌。前面的第一個偈頌,我應該還會在藏、漢微博中發布。這句話講得實在很好,但我以前知道藏文,但背得不是很熟,現在對於能否背誦也不太有把握,有時間再背一下。


 


很多藏地大德都常常引用宗喀巴大師《菩提道次第廣論》里的這句教言。佛陀饒益眾生的方法不是藉助其他方式,而完全是通過講經說法來達成的。包括佛教徒在內的後學者,饒益眾生最根本的方式也是要讓眾生懂得佛法,時而可以講相對簡單的世俗諦的法,時而可以講勝義諦的法。若自己實在不能講,則應讓真正具有法相的人來講,這種做法對眾生極為有益。


 


在此想要向各位表達的意思是,應當將佛教看作一種無與倫比的教育學,而不是一種單純停留在儀軌之上的神學,希冀依靠「神」的力量來遣除所有眾生的疾病和痛苦。如果真能有這種效果,那自然皆大歡喜,但事實並非如此。所以,弄清楚這個道理至為重要。


 


說法不有亦不無, 以因緣故諸法生,


無我無造無受者, 善惡之業亦不亡。




那麼,佛陀所說的法究竟是怎樣的呢?

佛說的法不是常有的,不會墮入常邊;也不是無有的,不會墮入斷邊。在勝義中遠離一切戲論;在世俗中,因緣具足之時方可產生。因此,在佛法中沒有「我」,沒有造作者,也沒有感受者。唯有善和惡的業力永遠不會耗盡,這是佛教中最根本的教義。諸法不墮常、斷二邊,在勝義當中是空性,在世俗當中為顯現。


 


(上師念藏文偈頌)《入中論》云:

「如是一切法雖空,從空性中亦得生,二諦俱無自性故,彼等非斷亦非常。」

佛法的根本觀點應該這樣來理解:雖然諸法是空性的,但是空性當中也會有各種顯現。(上師念藏文偈頌)我們前兩天也引用了《顯句論》中對不常不斷的解釋。我看到女眾這邊在輔導的時候引用了太虛大師對不常不斷的解釋 ,我當時沒有全部聽完,講得還可以,跟當時我們講的五個法比較相同。印度月稱論師對不常不斷的道理講得也很好。








 


以前唐代的道宣律師所造的《凈心誡觀法》,跟《親友書》比較類似,也是給別人的書信,裡面有一句話是這樣的:

「雖無我人法,善惡亦不亡,三界輪迴苦,六道生死長。」

雖然沒有人我,也沒有法我,但是善和惡的顯現永遠也不會耗盡。「三界輪迴苦,六道生死長」,這句很押韻,三界輪迴無比痛苦,六道生死極為漫長。

我們如果沒有獲得解脫,的確會是如此——雖然我不存在,法也不存在,但是在顯現當中,只要我們還沒有通達、證悟人無我和法無我,善惡的業報在我們面前定會現前。








 


「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講的也是這個意思。

在輪迴的迷夢中,一切彷彿都真實存在,然而,一旦真正醒覺之後,包括三千大千世界在內的一切都如夢幻泡影。雖然目前我們很難達到這種境界,但還是要好好地修行。


 


下面講到佛陀的證悟,基本上是講十二相。











始在佛樹力降魔,得甘露滅覺道成,






佛在菩提樹下,依靠他的十力、智慧力降伏一切魔眾,獲得猶如無死甘露般的寂滅覺悟之道。


 


已無心意無受行,而悉摧伏諸外道。





在這種證悟境界中,沒有心,沒有意識,沒有所執,不像外道有所謂的造作者。

如果真的有一個造作者,他明明有造作支配一切權力和能力,那他為什麼要造出乞丐等痛苦之人呢?不應如此,否則就顯得他太不夠慈悲了。實際上,佛陀的成就並非如此。


 


「摧伏諸外道」,這裡的「摧伏」,在藏文和唐玄奘的譯本中,說的是「外道邪眾不能摧」,意即外道不能通達無有意識、無有受行的這種道理。


 


佛陀摧伏外道的方式不是用兵器,也不是像給敘利亞扔一百多枚導彈那樣。(川普在twitter上說要「精準打擊」。英美法的導彈,有的報道說已經在中途被攔截,有的說沒有,不管怎樣,這是非常可怕的,不知道未來會不會再有世界大戰。)佛陀所謂的降伏,是先降伏自我,如此,所有的外魔、天魔才會自然而然地消失。佛陀的非暴力的慈悲降伏法門,在其他很多經典中都有記載。


 


我在耶魯大學講「十二相」的時候,恰逢佛陀天降日。他們要求講十二相,當時我就覺得緣起很好。(上師問旁邊的人)現在有沒有文字?沒有是吧?大學演講裡面好像還沒有整理出來。


 


以前我們在藏地安居的時候,安居結束的那天晚上,一般要通宵講佛陀的十二相。所以,我們這裡的道友以後至少也要了解佛陀的十二相,不然作為一名佛教徒,對從佛陀降生到最後涅槃之間的整個十二相都一無所知,這是不合理的。至少藏傳佛教特別重視對佛陀十二相的宣講,我的很多上師就是如此。就算是對經論不是很精通的人,也基本上會講佛陀的十二相,因為這確實很重要。


 


最後再講一個偈頌就可以了,好吧?但我的計劃是還有兩個,要不一起講了,反正你們都是睡覺,沒啥。(眾笑)


 






 


三轉法輪於大千,其輪本來常清凈,


天人得道此為證,三寶於是現世間。




這裡讚頌佛陀所講之法。


 


佛陀獲得證悟之後,於三千大千世界中轉了三次法輪,也即:第一轉四諦法輪,第二轉空性法輪,第三轉實相法輪。

從清凈勝義諦角度而言,這些法輪無有能說與所說,佛陀在有些經典中也說,從我證悟時起到涅槃之間,我一個字也沒有講過,所謂講法不過是在眾生面前的顯現而已。所以,就本體而言,佛陀所轉之法輪全部清凈,而在顯現中,人與天界眾生的確依靠這些法能現前證悟。


 


比如,在第一轉法輪中,五比丘與八萬天子都已證悟。不過也有一些大德,如吉藏大師,認為五比丘中只有憍陳如獲得了阿羅漢果位,其他並沒有獲得無學果位。但不管怎樣,佛陀在靈鷲山進行二轉法輪時,當時有很多菩薩證得聖果。第三轉法輪也是如此。所以,從顯現角度而言,依靠佛法,無量眾生證得了無上果位。


 


從那時起,佛法僧三寶就出現了,具體而言就是:佛寶——佛陀,法寶——佛陀所講之法,僧寶——五比丘為主的僧團。佛陀來到世間的時間有很多不同的演算法,按照上座部的說法,今年是佛歷2562年。總之從佛陀住世開始,籍由其轉法輪之因緣,三寶顯現於世。


 


以斯妙法濟群生, 一受不退常寂然,


度老病死大醫王, 當禮法海德無邊。




佛陀通過妙法來救度眾生。這種方法與外道有所不同,因為 「一受不退」,也即眾生一旦接受佛法並獲證聖果後,就不會再退轉至凡夫,不僅如此,還能常常安住於無有任何分別的光明智慧這種寂然的境界中。由於佛陀能夠將無量眾生從生老病死的痛苦中完全度脫出來,因此佛陀也被稱為「大醫王」。


 


一般的世間醫王,他可以遣除眾生身體的一些疾病,但對眾生內心的「無明」之疾卻束手無策。因此,寶積菩薩對佛陀以三門恭敬頂禮,因為「法海德無邊」,佛陀的功德無量無邊。玄奘譯本中的此句是「稽首無邊功德海」,藏文版本中的這句更好理解一些,意思是佛陀具有無邊的功德。寶積菩薩從佛陀是大醫王的角度,讚歎佛陀能夠斷除眾生的生老病死苦。


 


《華嚴經》中云:「善知眾生病,起患之所由,又知對治法,除滅眾疑惑。」

就是說,

佛陀善知眾生的疾病,即苦諦;又知道眾生這些疾病的起因,即了知集諦;也知道如何對治苦諦和集諦,即懂得道諦;最後,通徹依靠修道滅除所有煩惱和業惑的道理,即通達滅諦。以此教證可知,佛陀與世間教主是有本質差別的。




總的來說,佛陀所宣講的緣起性空、四諦法門、十二緣起理論都無與倫比,作為佛教徒,如果不能做到廣聞博學,至少也要懂得以上三個理論,這是佛教最為關鍵的部分。藏傳佛教中有許多專門針對以上理論的註解,這些註解的內容都基本相同,只要通達其中之一,其他也就一併通達,舉一反三其他道理也不是難事。


 


如果一個佛教徒,相續中沒有任何空性境界,也沒有名言中的業因果定解,只是辦一個皈依證,整天自以為是的,那確實是不行的。

也許我經常挑大家的毛病,很少讚歎功德。其實,如果相續中功德具足,那是沒有必要說的。但如果毛病比較多,最好還是指出來為妙。


 


此外,只有自己存在毛病,才會看出來別人的毛病,如果自己的相續一塵不染,那也就不會看到別人的過失了。所以,一般愛說是非之人,自身的毛病肯定比較多。通過這一推理,你們也可以推知一個人的心相續是否清凈,學因明的人就會懂得這個道理。


 


那今天就講到這裡,可能稍微多講了一點點。


 









 往期回顧



維摩詰經講記01


維摩詰經講記02


維摩詰經講記03


維摩詰經講記0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怡苑?心靈樂園 的精彩文章:

「東方現喜樂園」已整理完畢,「西方極樂樂園」還在繼續打造
不管高薪低薪,都要過得開心

TAG:靜怡苑?心靈樂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