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紅小兵」程昕東的收藏觀

「紅小兵」程昕東的收藏觀

編者按:近期,2018年4月21日即將在湖北美術館展出的「『何論東西』程昕東當代雕塑藝術作品收藏展」,此次展覽的作品全部來自於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創始人程昕東的個人收藏。此次展出的收藏作品僅是其繪畫、雕塑、影像三大收藏版塊中的部分雕塑作品收藏。展覽呈現了1992年至今的26年間,程昕東不僅作為藝術行業專業人士以及文化藝術傳播者,更作為一位熱愛藝術的收藏者的收藏路徑和趣味。

程昕東 1992年-於北京

時代印記

1963年2月中國美術館建成,似乎也暗示同年生人的程昕東,他這輩子註定和藝術廝混在一起了。而經歷過「紅小兵」時代的他,和所有體驗過那個年代的中國人一樣,並沒有抹去對那段並不久遠的動蕩、貧窮歲月的記憶,又是懷揣理想主義情結的一代人。

在這樣的背景下,他帶了相當於現在1000元人民幣,憑著一腔的熱情,看世界的好奇心,看世界的渴望,背著行囊行走在路上了。在80年代改革開放後,程昕東作為第一批出國留學的學子,在1989年坐著火車,學著法語,並彷徨夾雜著興奮,前往法國巴黎。之後這位浙江工業大學分析化學專業的大學生,職業生涯與化學永別,開啟了作為國際策展人、藝術經紀人、出版人,常年行走在國際藝術界的另一扇窗。而在藝術收藏這條線索的另一個片斷,又遭遇「化學」。也融入之後的藝術職業生涯和收藏線索。

1994年法國文化部要在北京中國美術館及台北市立美術館舉辦「『五十年繪畫展』法國繪畫大師蘇拉熱(Pierre Sonlages)」。正好派程昕東來中國打前戰。程昕東就這樣慢慢進入藝術圈。隨著在藝術領域職業生涯的發展,他行走在北京和巴黎兩點一線,又行走在世界各地的藝術版圖上,幾百個國內外藝術項目和展覽經他推出。

1994年-中國美術館「『五十年繪畫展』法國繪畫大師蘇拉熱(Pierre Sonlages)」

1995年-於北京與藝術家約會

1995年-與劉煒、周春芽、張曉剛、毛旭輝、卡特琳娜等朋友在四川黃龍鎮

1995年-與張曉剛、毛旭輝、郭偉在成都機場

1999年-與法國參議院議長等政府代表團成員在昆明市博物館

吃螃蟹的人

從1992年到現在的26年時光,程昕東終年遊走在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工作室、畫廊、藝博會、美術館......,見到令他怦然心動的作品就會隨機緣而收藏,另外一大部分收藏是曾經與大家分享過的展覽,個中緣由種種而沒有被他人收藏就進入了自己的收藏序列。

「收藏作為經營畫廊的職業最核心的關鍵,也是對藝術品的情懷和熱愛。如果作畫廊自己都不是先去吃『螃蟹』,怎麼能夠獲得他人的後續的響應呢?如果想把畫廊做的比較專業,有持續性,必須要做藏家。」程昕東的收藏經驗是在種種的現場,有博覽會的現場,有畫廊的等等過程。在他的的職業生涯中面對令自己感動的藝術作品時,被感動肯定就要行動。要麼和藝術家合作、代理,在合作前,就表達立場和態度,如果喜愛,條件允許就收藏了。

「眼力是分辨真假好壞,眼光是預測未來前途。」誠如台灣畫廊協會資深顧問、藝術品拍賣師陸潔民所說。畫廊老闆要挑對藝術家、選對作品,可以收藏自己的客人挑選後,沒有賣掉的那作品,多年後都是升值的佳作。程昕東的雕塑收藏展同時展現的是彼時他的眼力和眼光。打開這二十六年來的藝術品倉庫跟大家分享,同時也在驗證眼力和眼光。

1999年-在四川成都上河美術館克洛德.維爾拉展覽開幕現場

2000-與張培力、安宏、張曉剛、邵帆、顧德新在法國庇加底美術館

2001年-廣州展覽現場

個人趣味

程昕東作為運營藝術品的專業人士,會買有合作代理關係的藝術家作品。更會買令他怦然心動的藝術品。個人的趣味不同於大眾趨同的趣味,兩者的趣味很難轉化。

1994年程昕東在巴黎的一家畫廊見到在約瑟夫·博伊斯《為了愛而生存》。「我一看,哇!一個很單純的方式。把對愛的態度,視覺化的表現出來了。博伊斯用現成品直接拿來做出另外一種闡釋,非常智慧。」這是一枝玫瑰和一個量筒的組合。化學商店裡都有賣量筒的,量筒上面有計量水的刻度,要保持這個玫瑰的新鮮度,讓它不很快的凋謝,就必須要有水。而水是根據氣溫周邊的變化不斷地在減少的,如果要保持對愛的關注,每天都要加水。否則過一段時間,不去呵護它,象徵愛的玫瑰隨著時間凋零了,能看到水的刻度在減少,也象徵著人們為愛付出了多少,就是藝術家對愛的態度的理解。

之所以有這樣的一件收藏品,要回溯到程昕東早年大學時期的「化學」專業。這件作品中有學生時代的程昕東在實驗室里再熟悉不過的,並且每天使用的玻璃器皿——量筒,這種記憶被藝術家以另一種方式,在不一同的時間和空間激活了。

約瑟夫·博伊斯《為了愛而生存》 程昕東收藏

2011年香港ArtHK藝術博覽會上,程昕東看到美國年輕的藝術家詹姆斯-克拉的裝置作品《BOOM》。「在博覽會上,很多人從它前面走過去,但我一下子就被打動了。一看價格也不貴,那件作品當時買的時候3000美元,2萬多塊錢。」當程昕東看到這件裝置作品的那一刻,與自己每天的生活產生了對接的效應。

程昕東每天早晨8點鐘左右起床,第一件事是喝杯咖啡看新聞,法國電視五台半小時,接著看鳳凰衛視,再看一下美國的有線,這些主播救災不斷地在說話。就像《BOOM》用熒光燈管表現出BOOM!就像我們的生活里充斥著各種夸夸其談的信息。雖然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年輕的美國藝術家詹姆斯-克拉,但見到作品的那一刻,被打動了,跟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關係。

馬上之間就互動起來,他絕對不是一個偶然的一種,你跟作品之間發揮關係肯定是跟你的個人習慣,個人生活語境之間有關聯,有一些東西肯定你沒有打動不了你,進不去,但是他的這種特別好,能夠一下子在一個瞬間產生一種情緒,一種關聯,這就是所謂的對藝術品要做收藏家,進一步說這個作品賣多少錢,一看也不貴,那件作品當時買的時候3000美元,2萬多塊錢,他不是一個,絕對不是現在所說的一定是資本的一個商業價值的問題。非常年輕的一個人。這種體驗使非常個人化的。

詹姆斯-克拉(美) 《BOOM》 程昕東收藏

每件收藏都有故事

在這次「『無問東西』程昕東當代雕塑藝術作品收藏展」中,就包含了博伊斯和詹姆斯-克拉的這兩件作品,是51件雕塑收藏中的兩件。首先收藏品呈現的是程昕東個人的趣味,是個人的關注,是他對當代藝術的理解、喜愛。

從1992年開始的26年時間,是時間的線索,是程昕東個人的藝術生涯和成長之路。也是發自內心的鐘愛,展覽主題英語名稱是「我個人的一種鍾愛」。

這個展覽也是對在26年間的幾百個展覽和藝術活動中,在程昕東看來是一次小結,也是對自己的獎勵跟鼓勵。同時,也是一次梳理和態度的表達。這51件個人收藏的雕塑作品來自美國、古巴、東歐、菲律賓、日本、韓國、中國等等藝術家,僅僅是程昕東雕塑收藏板塊其中的一部分,是個人對當代雕塑語言形式的一種理解。每件藏品都會和某一時間點發生關聯,產生背後的故事。

當代雕塑的表現形式他對社會政治的某種視覺化的一種解釋,這也是我感興趣的,也是我自己的趣味的問題。

另外,此次展覽作品的選擇與湖北美術館空間有關。展覽空間限定了作品的數量問題。這次展覽是一次學術性的專業呈現,並非潘家園式的羅列或大倉庫,希望通過幾條線索呈現專業收藏的趣味,關注其中的思想價值,通過每一件作品的故事產生影響。

2004年-北京798藝術區南門程昕東國際當代藝術空間裝修中

2005年-程昕東與法國總統希拉克

2006年-法國總統夫人希拉克、皮諾夫人等朋友到訪畫廊

2007年-與法國總統薩科齊在北京798

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向胡安.安東尼奧.薩馬蘭奇介紹中國當代藝術

2008年-丹麥女王到訪畫廊

2012年-榮獲法國文學、藝術騎士勳章(法國文化部)

2017年-與朋友們在古巴哈瓦那

51件雕塑和400餘張照片

為了能夠清晰的表達作品與時代和個人的種種關聯,在呈現程昕東的雕塑收藏版塊其中的這51件雕塑作品以外,還從幾萬張歷史照片中篩選出400張照片。從1992年程昕東進入法蘭西畫廊,進入到當代藝術圈到現在,不同時期的事件,以每個時間點的照片把這條線索串起來。這個展覽最後一件是從站台空間去年藝術北京時,收藏的一件年輕藝術家的作品。

以此來呈現與藝術家、當代藝術發展之間的關係,並且形成個人評判的價值標準,或者個人趣味形成的地圖。「在特定的歷史結點上,我對藝術價值判斷的一種認知形成的標準。收藏者、作品、時間之間形成的關聯是這張地圖上的足跡。」

這張地圖又不是一張靜態的,而只是一些證據,這些證據還在流動著。「有一些從古巴來到這兒;有一些從美國到這兒來了;有一些從菲律賓來到這裡;作品流動的方式組成了這個地圖,基本能夠給我的足跡帶來某種佐證,形成了這麼生動的地圖。也逐漸形成成熟的藝術品價值判斷標準。」

愛斯特里奧·塞古拉《右手》程昕東收藏

劉建華《盤》 程昕東收藏

展望《假山石54#》 程昕東收藏

傅中望《面鏡》 程昕東收藏

邵帆《非功能黑色亞克力椅子》 程昕東收藏

上根拓馬《飛天》 程昕東收藏

王廣義《唯物主義者》 程昕東收藏

馬歇爾·雷斯《親愛的自由》 程昕東收藏

羅氏兄弟《歡迎世界名牌》 程昕東收藏

馬六明《寶貝》 程昕東收藏

學術性導向的收藏

「打碎邊界,我們一直以來一定要提示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國當代藝術。如果把地域性、文化背景的差異全部抹去了,二者同時又肯定存在。」程昕東的當代雕塑收藏呈現方式,僅僅是他收藏展系列計劃的一部分。從自己大量的藏品中選擇出展出的雕塑作品,程昕東已經在表明自己收藏的態度和價值標準。在最終呈現出展覽的面貌時,已經打碎了收藏作品的時間線索。程昕東希望從個人收藏展,傳達當代雕塑的語言問題;當代雕塑與當代設計的關聯問題;當代雕塑與社會、與政治、與人的關聯性的問題。這幾條線索去引導大家,而不是僅僅是停留在個人的收藏展。

「因此收藏並不僅僅是生活軌跡的佐證,同時也是通過個人的收藏在呈現26年的時間跨度所累積形成的價值判斷。」程昕東並不僅僅是作為一位資深的畫廊人的邊界,更是當代藝術的觀察者和研究者。並且首次以個人的收藏來呈現當代雕塑面貌。

正如他所說:「資本提供了一個價值標準、藝術價值標準。某種趣味的人提供了標準,那麼專業的人士呢?」

長期以來,藝術品市場以投資為導向的單一價值判斷,造成對藝術價值判斷的扁平化影響,進而影響了多元化實驗性創作的新的可能。

「我們都是從無產者、紅小兵開始的。人人都可以成為收藏家。」程昕東希望展覽可以對更多關心藝術、當代藝術的人們形成積極的影響。在面對藝術家創造的作品的時候,無論身份如何,都產生了某種關係。

2017年-向清華大學捐贈馬歇爾雷斯作品《一、二、三,抓金雞(Ric de Hop la Houppe)》儀式現場

這次展覽期間,程昕東計劃捐贈幾件雕塑給湖北美術館。也是捐贈計劃三部曲之一。2017年為支持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的學術研究與文化建設,程昕東捐贈馬歇爾?雷斯先生的雕塑作品《一、二、三,抓金雞(Ric de Hop la Houppe)》。"捐贈的還有王廣義的《唯物主義》,隋建國的《中山裝》,法國藝術家菲利普·貝晗《利器》。因為明年還要做一個,安吉縣我的家鄉要做一個圖書館,讓藝術回歸到社會上,產生更多個人的一種成長過程當中的一個工作成果,生活成果,一種喜愛,產生更多的社會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西班牙藝術雙星」畢加索&達利相聚浙江嘉興
藝術家、藝術的主體性與新架上藝術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