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周易》中的「三易」到底是什麼?

《周易》中的「三易」到底是什麼?

自古以來,讀書人無不學《易》。比如,南懷瑾先生就主張要學兩種東西:佛學與《易經》。他認為,這對開啟智慧、正視人生有很大的好處。

在周文王之前,《易》一直是中華文化的根脈。《周易》是周文王在河南里城坐牢的時候研究《易經》所作的結論。儒家的的文化、道家的文化、一切中國的文化,都是從文王者作了這本《易經》以後開始發展下來的。所以,諸子百家之說都淵源於《易經》所畫的這幾個卦。這卦畫追溯久遠,乃上古伏羲氏所為。

事實上,除《周易》外,還有兩種《易經》。一種是《連山易》,《連山易》是神農時代的易,所畫八卦的位置和《周易》的八卦位置是不一樣的。黃帝時代的易為《歸藏易》。《連山易》以艮卦開始,《歸藏易》以坤卦開始,到了《周易》則以乾卦開始。

現在的人講《易經》,往往被《周易》給圍住了。因為有人說《連山易》和《歸藏易》已經遺失了,絕傳了。其實不然,在我們的生活中,如中醫、堪輿還有道家這方面的東西,都是《連山》、《歸藏》兩種易學的結合。

《易》有「三易」,即變易、簡易、不易。

所謂「變易」,是說宇宙間的萬事萬物沒有一樣東西是永恆不變的。所謂「簡易」,是說宇宙萬事萬物,有許多是我們的智慧知識沒有辦法了解的。天地間人們曾感「有其理無其事」的現象,其實那是我們的智慧不夠。換句話說,宇宙間的任何事物,有其事必有其理。而《易經》的「簡易」也是最高的原則,宇宙間無論如何奧妙的事物,當我們的智慧夠了,了解它以後就會變得平凡而簡單。比如古人懂了《易經》的法則以後,把八卦的圖案排在竹節上面,加上時間的、空間的關係,把數學的公式排上去,就可以推算出事情來。所謂「不易」,說明事物運動可感知可認識的相對靜止狀態,以及宇宙發展規律的相對穩定性。萬事萬物隨時隨地都在變,可是卻有一項永遠不變的東西存在,那就是能變成萬象來的那個東西是不變的,那是永恆存在的。那個東西是什麼?宗教家叫它是「上帝」、是「神」、是「主宰」、是「佛」、是「菩薩」;哲學家叫它是「本體」、「本源」;科學家叫它是「功能」;政治家稱之為「源頭」、「啟始」、「基石」。

我們學習文化、技能、本領,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研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為了拓展認識歷史的視野,更多地發現自己祖先的智慧之光,為我們今天的生活提供更多的精神力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經 的精彩文章:

《易經》之路:《易經》是大百科,我們用來調整個人跟世界的關係
《周易》剝卦為什麼可以用於卜問夢境?

TAG:易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