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天罡、劉伯溫是如何預言抗戰日本投降的?

袁天罡、劉伯溫是如何預言抗戰日本投降的?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就此結束,那麼對於這一重大事件,古代的預言家們都是如何預言的呢?

首先來看看劉伯溫。劉伯溫有個《回天碑》,上面是這樣寫的「起七七,終七七。豫寧粵漢,暗無天日。引胡深入,一鼓殲滅。吳越英傑,努力努力」。

1937年「七七事變」拉開了抗戰的序幕,即為「起七七」。「終七七」指的就是1945年8月14日,農曆七月初七。這一天,日本天皇發表了《停戰詔書》,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

豫、寧、粵、漢等地在抗戰中暗無天日。但是最後誘敵深入,將日本「一鼓殲滅」。「吳越英傑」多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努力努力」是抗戰國民黨正面戰場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至於二戰其他的兩個軸心國、義大利和德國,劉伯溫也曾在《金陵塔碑文》預言「德逍遙,意逍遙,百載繁華一夢消」。

再來說說袁天罡和李淳風的推背圖。推背圖第三十九象,畫面是一個小島,島上有一隻鳥,一輪太陽緩緩落下。

讖曰:鳥無足,山有月,旭初升,人都哭。頌曰:十二月中氣不和,南山有雀北山羅,一朝聽得金雞叫,大海沈沈日已過。

沒有「足」的「鳥」加上「山」,是個「島」字。日本又是太陽旗,自詡為「日出之國」,所以旭日東升的太陽旗在中國所向披靡,給中國人帶來了巨大的苦難,都哭了。

至於「十二月中氣不和」,是指1941年12月的珍珠港事件,從此,日本開始走下坡路。此外,一年十二個月,十二月中正好是一半,也就是農曆七月初七,日本投降。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天網下,日本在1945年,「金雞」之年投降,從此不復往日輝煌,成為美國的小弟。

世間之事,皆有因果。既有聯繫,所以只要看透現象,必到本質。但是能將本質看到如此透徹並作出預言的人,真是神人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門侃史 的精彩文章:

張作霖去世後,誰擔任東三省總司令最適合?
他自稱成吉思汗轉世,卻是外蒙獨立的頭號罪人

TAG:九門侃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