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加快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助推中國能源轉型

加快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助推中國能源轉型

非常規天然氣的規模開發將對中國「減煤增氣」能源結構改善戰略的實現、國內天然氣供應保障力的提升、能源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的降低和環境質量的提高等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

而對於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可能面臨的技術與環境問題,需要政府、研究機構、公司企業等多方努力,共同助推非常規天然氣的規模開發與中國能源轉型的實現。

2018年是中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過去40年的改革開放歷程中,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增長。根據世界銀行最新數據統計,以2010年不變價計算,中國GDP從1978年的294億美元增長到2016年的9504億美元,年均增長9.6%。而據國家統計局顯示,同期我國一次能源消費也從5.7億噸標準煤增長到43.6億噸標準煤,年均增長5.6%。這意味經濟增長1%,能源消費就要增長0.6%。可以說,經濟的快速增長拉動了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而能源消費的增長則直接推動了經濟發展。兩者具有非常密切的相互影響與作用關係。

能源消費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諸多的環境問題,影響面最廣、關注度最高、最具代表性的環境問題是——氣候變化和霧霾。這兩個問題產生的根本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能源消費數量大,且增長快;二是能源消費結構不合理,仍然以煤等高碳能源為主。其背後的深層次原因是由中國經濟所處發展階段和中國所擁有的資源稟賦決定的。相比於西方國家,中國的工業化起步晚,面臨的問題多,唯有快速發展,才能解決當時面臨的諸多問題,這就導致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在改革開放後,特別是2000年以後快速增長。而相對於其他能源資源而言,煤炭是中國最為豐富、供應最具保障的能源資源。上述是中國過去數十年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

展望未來,過去的能源與經濟發展模式面臨轉型與變革的巨大壓力。首先是黨的十八大以後,我國提出了中國經濟的「新常態」,即經濟發展速度放緩,但經濟發展質量要提高,能源對經濟的粗放式支撐模式不可持續。其次是國際社會應對氣候變化和百姓對霧霾的關注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國政府對外也於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上正式宣布其絕對減排計劃,對內則制定並發布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大力推進空氣質量改善行動。這些客觀環境都要求能源體系實現大變革。在此背景下,中國能源轉型勢在必行。而能源轉型的核心,就是推動整個能源體系從以煤為主轉變到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為此,中國制定了相應的國家發展戰略與規劃,如2014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就明確指出,要降低煤炭消費比例,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等。然而,這一體系的轉變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間必然需要一個良好的過渡性能源。而天然氣相對成熟的開發技術、相對低碳的環境排放、相對豐富的資源稟賦等,被眾多學者和機構認為是推進這一能源轉型實現的最佳過渡性或橋樑性能源。在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十三五」能源發展規劃中,則將天然氣定位為「轉型過程中的主體能源」。因此,「氣化中國」「減煤增氣」等都成為各方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在上述方向與目標的引領下,近年來中國的天然氣工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據BP世界能源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6年十年間,中國的天然氣消費從730億立方米增長到2103億立方米,年均增長12.6%;天然氣產量從716億立方米增長到1384億立方米,年均增長7.7%。可以看出,儘管天然氣產銷量在過去十年均實現了快速增長,特別是與煤炭相比。但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國內供應的增長趕不上爆髮式的需求增長。在此背景下,天然氣凈進口量從2007年的13億立方米快速增長到2016年的719億立方米,增長了55倍;對外依存度也在同期從1.8%猛增至34.2%。由此可見,如果不能很好地保障天然氣的供應,不僅可能進一步影響中國的能源安全狀況,更有甚者可能影響中國能源轉型大戰略的實現。

需要指出的是,以往的國內天然氣供應主要是由常規天然氣資源提供的。然而,包括美國能源部信息署和國際能源署等機構在內的國際組織和很多學者研究認為,中國的常規天然氣供應潛力非常有效,且有可能在2020年至2025年前後進入產量高峰期,這意味著此後依賴常規天然氣的持續增長是不現實的。這更加劇了尋求新的天然氣資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進入本世紀以來,美國頁岩革命的成功不僅使其逐步實現了能源獨立的戰略目標,更重要的是讓全球能源界充分認識到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的巨大潛力。而中國擁有非常豐富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僅以頁岩氣為例,根據中國國土資源部和美國能源部信息署的估計,中國頁岩氣技術可采資源量為25.1萬億至31.2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一,是中國整個常規天然氣技術可采資源量的1.1至1.4倍。對於頁岩氣的開發,在我國政府主管部門和中國石油、中國石化等石油企業的努力下,中國的非常規天然氣資源開發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在七八年時間裡,我國頁岩氣產量不斷提高,2016年達到78.8億立方米。中國已經成為美國、加拿大之後世界第三大頁岩氣開發國,也是北美地區之外唯一實現頁岩氣規模商業開發的國家。

除頁岩氣外,中國還有資源較為豐富的煤層氣和緻密氣,且這兩類非常規天然氣資源均已進入商業開發階段。以煤層氣為例,2015年煤層氣抽采量已達到180億立方米,利用量達到86億立方米。

除了煤層氣、緻密氣和頁岩氣等大家熟知的非常規天然氣外,還有煤制氣、可燃冰等「非傳統」非常規天然氣。

煤制氣是一種藉助煤化工技術生產合成天然氣的方式,目前正處於初始發展階段。可燃冰是分布於深海沉積物或陸域的永久凍土中,由天然氣與水在高壓低溫條件下形成的類冰狀的結晶物質,其具有非常巨大的資源量,且分布廣泛。2017年5月18日,中國在南海首次試采可燃冰成功,具有非常重要的象徵意義。目前,這兩類非常規天然氣資源發展仍面臨一些技術、環境等方面的問題,但都是未來規模開發非常規天然氣的重要保障。

總之,在技術和環境因素都能得到妥善解決的前提下,資源如此巨大的非常規天然氣的規模開發將對中國「減煤增氣」能源結構改善戰略的實現、國內天然氣供應保障力的提升、能源系統溫室氣體排放的降低和環境質量的提高等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而對於非常規天然氣開發可能面臨的技術與環境問題,需要政府、研究機構、公司企業等多方努力,共同助推非常規天然氣的規模開發與中國能源轉型的實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安徽省石油化工商會 的精彩文章:

印度油價飆升創新高

TAG:安徽省石油化工商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