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在巴黎左岸,他們用鏡頭記錄流動的愛情

在巴黎左岸,他們用鏡頭記錄流動的愛情

近在咫尺而疏離,觸不可及而親密。在被定格的電影時間裡,左岸的戀人,聽見了心碎的聲音。

新浪潮電影群像

海鳴威說,巴黎是流動的盛宴。

然而,在塞納河畔電影人的鏡頭中,這座城市的故事,以一種近乎靜止的方式被記錄下來。巴黎左岸流動的愛情電影,因此在定格的攝影中凝固,在如詩的靜幀里回歸本質。

《隨心所欲》,1962

導演丨讓·呂克-戈達爾

說到底,電影的運動,不過是每秒二十四幀圖像連續播放所造成的錯覺。

在上世紀五十年代末,當人們習以為常的好萊塢「優質電影」,還在工於雕琢華麗的人工布景,精心斧鑿跌宕流俗的劇情,法國的「新浪潮」(Nouvelle Vague)藝術家開始了一次做減法的革命。

《斷了氣》,1960

導演丨讓·呂克-戈達爾

這些導演,離開昂貴的攝影棚,到街頭和真正的住宅中去拍攝;他們拋開傳統的電影語言和蒙太奇,進行大膽隨機的跳躍剪輯;他們強調自我,以絕對個人的創作風格,表達屬於自己的、「每秒24畫格的真理」。

「左岸派」導演,阿倫·雷乃

與此同時,身居巴黎左岸的一些小說家和藝術家也開始了電影創作,他們繼承了早期「新浪潮」電影的愛憎,卻在藝術追求和對人物內心的表達上走向了更寬廣的天地,人們相對獨立地稱他們為「左岸派」(Rive Gauche)。

「左岸派」導演,「新浪潮」教母

阿涅斯·瓦爾達

在這裡,電影被解構成了動態的攝影,每一寸膠片都成為了密布著文學思維的書頁。因為這與生俱來的文學特徵,他們的作品也以「作家電影」(Ciné-Roman)之名,帶領觀眾從傳統的戲劇框架中解放出來,在流動的現實影像中,探索內心不變的真實。

Ascenseur pour l"Echafaud

縱觀「新浪潮」時代

《通往絞刑架的電梯》,1958

導演丨路易·馬勒

「左岸派」的導演如此,左岸的戀人也如是。這裡沒有同年代好萊塢歌舞昇平的浪漫戲碼,也不見「You jump, I jump」那樣激烈的戲劇橋段。

《通往絞刑架的電梯》,1958

導演丨路易·馬勒

正如貫穿五六十年代法國電影運動的導演路易·馬勒,在電影《通往絞刑架的電梯》那好萊塢式的謀殺劇情中,鋪排了無數錯過和荒謬,讓合謀弒夫的讓娜·莫羅始終無法與情人相見,在左岸街頭徹夜躊躇,眼中的情慾,持續地低溫灼燒著。

讓娜·莫羅

《通往絞刑架的電梯》,1958

導演丨路易·馬勒

這部拍攝在「新浪潮」運動前夕的電影,卻將整個法國「新浪潮」時代盡收眼底。導演路易·馬勒既是掀起「新浪潮」的開山鼻祖之一,後來也擺渡到巴黎左岸創作「作家電影」。

讓娜·莫羅

《通往絞刑架的電梯》,1958

導演丨路易·馬勒

他的長片處女作《通往絞刑架的電梯》是承上啟下的集大成之作,在好萊塢式的懸疑情節中,引入荒誕與錯亂,又在一幀靜態的照片中迎來令人錯愕的收束;而除了這一幀合照,一場熱烈情愛的男女主角,竟然從頭到尾,沒有出現在同一個電影畫面之中。

《通往絞刑架的電梯》,1958

導演丨路易·馬勒

從未出現在同一畫面中的男女,卻親密如一體;但當兩人的照片被沖洗出來,這場法式鬧劇中的不倫戀情卻註定迎來終結。

L"Année Dernière à Marienbad

遊離的愛情

德菲因·塞里格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1

導演丨阿倫·雷乃

由「左岸派」的兩位大師合作,阿倫·雷乃執導,阿蘭·羅布-格里耶編劇的電影《去年在馬里昂巴德》中,這種現實和心理的割裂到達新的層面。

德菲因·塞里格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1

導演丨阿倫·雷乃

「左岸派」導演阿倫·雷乃最傑出的代表作之一。與總是不太真切的對白一樣,《去年在馬里昂巴德》里的鏡頭時刻游移不定,加上令人恍惚的念白,摹仿著夢境和記憶的質地,徹底顛覆了傳統的戲劇邏輯。

德菲因·塞里格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1

導演丨阿倫·雷乃

男人堅定地回憶著與女主角相遇的經歷,去年在馬里昂巴德,或者不在馬里昂巴德,然而一幕幕靜止記憶的閃回所帶來的矛盾,讓人分不清楚真實和謊言,現實與夢境。

同處一室的兩人,情愫之中也因此充滿了疏離感。

《去年在馬里昂巴德》,1961

導演丨阿倫·雷乃

在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巴洛克宮殿中,男女主角是否曾經有過邂逅,相遇的經歷是否憑空杜撰?這些都不重要了,連目光所及的人事都是遊離的,其中關於愛情的抉擇,從來都是懸而未決的。

Hiroshima Mon Amour

從現實洞穿內心

埃瑪妞·麗娃,岡田英次

《廣島之戀》,1959

導演丨阿倫·雷乃

「左岸派」導演的鏡頭中,現實世界充滿了謬誤,輕信,與曖昧微明的光線,戀人們在其中遺失,挫敗,違反倫理,消耗孤獨。

埃瑪妞·麗娃,岡田英次

《廣島之戀》,1959

導演丨阿倫·雷乃

真實的現實,與心理的現實並重,這樣的「雙重現實」,便是「左岸派」最超凡脫俗的地方,他們以流動的影像記錄目光所及,用凝固的攝影表達心靈所感。

埃瑪妞·麗娃,岡田英次

《廣島之戀》,1959

導演丨阿倫·雷乃

《廣島之戀》正是如此,戰後的不倫戀情,在二戰曾經的戰場上,牽扯出回憶溝壑縱深的糾葛。法國女演員與日本紳士,兩個各自擁有家庭的人,陷入一場不倫的露水情緣。

埃瑪妞·麗娃

《廣島之戀》,1959

導演丨阿倫·雷乃

與眼前情人的交媾,戰時與德軍士兵的戀愛記憶,廣島原子彈爆炸後的慘狀……這「左岸派」的「雙重現實」,在她的愛情抉擇中,引入層出不窮的謎語。

La Jetée

凝固的記憶

《堤》,1962

導演丨克里斯·馬克

通過從流動走向凝固的光影,「左岸派」用兩隻眼睛並行不悖地觀察世界,向內心生活靠攏,向著一種嶄新的真實深入。

《堤》,1962

導演丨克里斯·馬克

「左岸派」導演克里斯·馬克對此作了一次極致的嘗試,在短片《堤》中,一切流動的影像全部不復存在,僅由男主角一幀一幀刻錄記憶的靜態照片構成,叩問著電影語言的本質。

《堤》,1962

導演丨克里斯·馬克

27 分鐘的影像里,電影退化成一幀又一幀照片的滾動,一個個失去了時間觀念的記憶瞬間。

《堤》,1962

導演丨克里斯·馬克

這個簡單到沒有情節的愛情故事,在記憶的縱深中穿行,最後只留下令人心碎的倒下的身影,和凝固在圖像和文字上的荒蕪廢墟。

《堤》,1962

導演丨克里斯·馬克

男主角在自己的記憶中穿越時間,邂逅了所愛的人,重逢了自己的死亡。連他的愛情也是虛構的,但真實的情慾,已經封存進了膠片之中。

左岸憔悴的詩人們,在從鏡頭走入人心的過程中,撞見了一個又一個孤獨的寓言:越靠近文學,電影就越自由;越靠近文學,愛情,就越傾向於成為一個悲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OGUEfilm 的精彩文章:

當下的蔣雯麗,享受著「雲上生活」的自在通透
周旋於職場的她們,活的瀟洒,贏的漂亮

TAG:VOGUEfil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