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腸道菌群與常見肝病的「糾纏」

腸道菌群與常見肝病的「糾纏」

約20%~70%的慢性肝臟病患者會發生腸道菌群失調。改善腸道菌群有益於肝臟病的治療,益生菌可通過對腸道菌群、腸道屏障功能及腸道免疫的修復來改善肝臟病時腸道的病理狀態,繼而改善肝臟病變,目前已廣泛應用於慢性肝臟病的治療。

下面我們將對腸道菌群與各種肝病的親密關係作一個簡單介紹:

一、酒精性肝病

酒精性肝病的發病初期通常表現為脂肪肝,進而發展成酒精性肝炎。目前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酒精能夠增加腸道通透性,促使肝臟暴露於腸源性內毒素中,由此導致組織損傷及肝功能衰竭

腸道細菌參與了乙醇的代謝,產生高濃度乙醛進入腸腔,乙醛能夠增加腸道通透性,間接改變腸道微生態平衡,增加了進入肝臟的內毒素量;慢性飲酒還能增加腸動力,使腸道細菌酵解碳水化合物產生的內生性乙醇增加。

急性和慢性酒精攝入均可影響機體特異性與非特異性免疫系統,從而改變胃腸道的屏障功能。調節腸道菌群,可使患者腸道有益菌增加,降低血清內毒素水平,有效改善肝功能。

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在全世界人群的發病率正在逐漸增加,已經成為增長速度最快的肝臟疾病。患者腸道菌群失調通過腸道細菌移位使內毒素水平升高,內毒素激活肝臟枯否細胞引起炎症細胞因子及活性氧中介物的產生。通過炎性反應和氧化應激加劇了病程進展。

三、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所引起,傳染性強且發病率高,對人類健康產生了較大的威脅。慢性乙型肝炎和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小葉壞死、肝細胞再生和儲脂細胞分化等與內毒素有直接聯繫。

將患者感染的慢性重型肝炎及慢性肝炎患者與健康志願者相比,腸道有益菌數量下降,而致病菌數量增加,反映出腸道定植抗力均有下降,以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腸道定植抗力下降最為顯著,提示腸道定植抗力與肝炎的嚴重程度有一定關係。改善慢性肝炎患者腸道定植抗力,可有助於慢性肝炎患者的治療。

四、肝硬化和肝性腦病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進行性疾病,是慢性肝病發展的終末階段。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腸道中大量細菌發生改變,腸桿菌屬明顯增加,雙歧桿菌及乳酸桿菌屬明顯減少,提示腸道微生態屏障可能失調,也可能有發生腸道內細菌移位的傾向而引起機會感染。

因此給肝硬化患者應用益生菌可以改善腸道菌群失調,同時預防感染的發生。研究結果表明,肝硬化患者應用益生菌後,腸道有較低的大腸桿菌數目以及腸道菌群失調減少,患者的癥狀和體徵得到改善。

五、肝細胞癌

肝癌的發生也與腸道菌群失調有關,可能的機制包括:腸道細菌改變了腸道黏膜的通透性和(或)受體活性,引起有害細菌本身及其代謝產物進入血液循環;腸道內細菌引起腸道及腸系膜淋巴結釋放許多細胞因子作用於肝臟引起損傷;腸道細菌可能干擾了腸肝反饋環路,比如膽汁酸再循環反饋環路。

動物實驗及臨床研究均已表明調節腸道菌群可以改善多種肝臟病,並且益生菌對於臨床患者來說安全性較為可靠。儘管如此,對於一些病情危重、免疫抑制合併肝臟病的患者,使用益生菌時必須要謹慎。鑒於肝臟與腸道之間的密切聯繫,關於肝臟病與腸道菌群變化的問題還需要更多的深入研究。

【本文由「美康姆益生大講堂」發布,2018年4月17日】

參考文獻:

吳夏飛,連娜琦,陸春風,張峰,陸茵,鄭仕中.腸道菌群對慢性肝臟疾病影響的研究進展[J].中國藥理學通報,2013,29(12):1644-1647.

蔣偉偉,劉玉蘭.腸道菌群與常見肝臟病[J]. 中華肝臟病雜誌2013年1月第2l卷第l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康姆益生菌大講堂 的精彩文章:

TAG:美康姆益生菌大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