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植保無人機:開啟智慧農業的「金鑰匙」

植保無人機:開啟智慧農業的「金鑰匙」

摘要:近日,在「2018民用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發展國際論壇」上,民航局副局長李健表示,根據預測,在2017年到2021年,中國行業級無人駕駛航空器市場規模每年都將以30%的速度增長,到2022年,在農業生產等領域將率先實現初步的行業普及。

本報記者 梁文艷報道

最早應用于軍事領域的無人機,如今隨著現代農業進程不斷「深耕」,也進入了精準農業領域。

近日,在「2018民用無人機駕駛航空器發展國際論壇」上,民航局副局長李健表示,根據預測,在2017年到2021年,中國行業級無人駕駛航空器市場規模每年都將以30%的速度增長,到2022年,在農業生產等領域將率先實現初步的行業普及。

據民航局飛標司副司長朱濤透露,自己在不久前到農業部參加植保試點會議時得知,從明年開始,植保無人機要在全國範圍內推廣,這意味著從明年起,植保市場的所有有人機將基本消亡,它們都會被無人機全部替代。

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國家精準農業航空施藥技術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蘭玉彬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獨家採訪時表示,過去很多應用的產品依賴於國外進口,但隨著近些年來農用無人機、植保無人機方面在我國發展速度很快,植保無人機也站在了世界領軍位置。

有業內觀察者認為,結合農業AI引擎和相應的服務平台的應用,將進一步降低無人機技術在農村普及的門檻,觸發植保無人機產業的大規模爆發。

植保無人機迎來「新風口」

植保無人機,俗稱民用無人機,在精準農業施藥、測繪、個人消費等方面近些年來得到廣泛應用,隨著植保無人機使用人數逐漸增多,其行業也在蓬勃發展。

從政策層面看,2017年年底,相關部門印發了《關於促進和規範民用無人機製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鼓勵技術創新、應用創新,推進企業商業模式創新,積極推進無人機在農林植保等領域的創新應用,培育新增長點,形成產業發展新動能。

事實上,近一兩年,植保無人機好消息接連不斷,2017年,國家相關部就宣布,在浙江、安徽、江西、湖南、廣東、重慶等6省市開展植保無人機補貼試點。

據了解,植保無人機補貼試點省份總量控制在1000萬元以內,每檔產品補貼金額不超過該產品2017年市場銷售均價的30%,單機補貼最高不超過3萬元。

從官方各方面的消息來看,植保無人機在不久的將來,將迎來爆髮式增長。隨著植保無人機未來的發展空間,一時間,植保無人機領域成為了資本的「新風口」。

據業內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國內市場植保無人機數量大約是6000多架,到2017年超過1萬架,可謂增速驚人。

該數據還顯示,從普通農民做起植保生意到創業型團隊拓展植保市場,再到京東這樣的大型企業入局,無人機植保服務的市場潛力被廣泛看好。

京東集團副總裁、X事業部總裁肖軍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眾所周知,農村金融是最難滲透的,但隨著農業無人機產業運作,有耕種生產力的農戶是最佳最好的金融服務對象。

稍早之前,相關部門曾制定過農藥使用量方面的政策,實現減少施藥次數、劑量,提高利用率,植保無人機可以說是控制藥量最理想的作業模式。

江蘇睢寧縣種植大戶張宏傑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說,我這邊有6000多畝小麥,現在全部採用機械化管理,機械化管理不僅可以節約人工成本,還能提高生產力,更能夠降低農藥成本,提升施藥質量。

「之所以用飛機噴洒農藥,主要是傳統自走植保機械都是人工操作,行走的過程中都是憑經驗和感覺來控制速度的,這常常導致農藥的重噴或漏噴,導致藥害或雜草不能完全除凈。」張宏傑向記者舉例說,飛機噴施較為精準,其效率也高。例如,正常自走機械一天可以施藥200畝左右,而飛機相同時間內可施藥400畝。並且,飛機可以在夜晚作業,在蟲病高發期,飛機噴洒可以24小時作業,這樣可以控制蟲病傳染速度,提高防疫效果。

有相關文章認為,目前,植保無人機服務的發展形式主要是小型植保服務商在本地進行服務,考慮到病蟲災害的突發性,小型服務商在防治範圍覆蓋、噴洒標準化等方面能力不足,也不利於病蟲災害的區域整體防治。另外一種在一定範圍內能夠進行跨區域作業的服務聯盟,類似有組織的游擊隊,在全國各地遊走,雖然能一定程度上完成資源調度,但是,對於如何實現農民需求和飛防隊的跨地域快速匹配,仍然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

有業內人士認為,當前,行業巨頭整合的鏈接飛防服務供給端和需求端的第三方服務平台,無論是對於大型農場的覆蓋能力,還是大面積病蟲害的區域協調防治,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多個問題待解

事實上,經過近些年來的實踐,植保無人機在精準農業中在施肥、澆灌、施藥等方面發揮著關鍵性作用。植保無人機雖然是炙手可熱的領域,但該行業內所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

蘭玉彬告訴記者,雖然無人機是開啟智慧農業的「金鑰匙」。但是,當前植保無人機在發展過程中仍存在不少問題。

蘭玉彬還向記者舉例說,植保無人機需要往大載荷、長續航方向發展,在電池載荷及續航能力、專用農藥研發和噴洒技術規範、作業穩定性、後市場服務以及統一行業標準等五大障礙亟須解決。

「中國在植保無人機與智慧農業方面,技術水平在國際上並不落後,主要問題處在應用層面較少等方面。」蘭玉彬告訴記者,首先是,我國農業政策補貼主要集中在地面機械方面,無人機補貼很少,目前也僅在六個省實現農用無人機補貼,今年將開始逐步擴大到全國;其次,很多技術文章是發表在書面與網路上的,普通老百姓看不到,在應用層面並無收益,這就需要將更多新技術、人工智慧、智能農業、智慧農業具體推廣到農村去,讓農民受益。

「雖然飛機作業優勢明顯,但是,目前農村的地頭有樹等障礙物,飛機在飛行時就會出現作業麻煩的事情,從而也會影響飛行施藥的效果。」張宏傑認為,飛防所使用的藥劑當前使用較為混亂,飛機在作業時最適合用水劑和乳油,粉劑根本無法使用。

張宏傑說,飛機電池續航能力太弱了,另外,由於飛防正處於發展階段,而飛機的損壞率較高,售後網點少,維修周期長。

通過業內人士的分析可以看出,當前,植保無人機在相關標準與噴施作業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少問題,由此也可以看出,噴施作業的技術方面仍未形成統一標準。

此外,通過記者採訪也了解到,使用植保無人機的用戶最為關心的仍是配套服務。例如,農業植保無人機培訓、維修、保險等方面。

不過,有業內觀察者認為,植保無人機的價格並不能被廣大農戶所接受,雖然有些地方出台了購機補助政策,但此優惠政策卻被某些不良商家鑽了空子。對此,應該取消購機補助政策,實行作業補貼制度。

在中國通用航空(救援)產業聯盟秘書長乾泉看來,當前,植保無人機政策方面並不完善,植保項目與管理並沒有「連篇」,在政策方面,政府產業引導地區差異較大,很多地方政府服務缺位。

乾泉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認為,應該對植保無人機產業進行政策扶持,對無人機技術研發要有配套政策。同時,建立支持無人機產業的供應鏈金融體系和服務平台尤為迫切。

「對於地方職能部門來說,對區域性品牌的保護也要有配套激勵政策,鼓勵農戶使用植保無人機的積極性。」 乾泉建議,各地政府,要結合鄉村振興和雙創戰略的組織實施,加大植保無人機科普力度和職業技能培訓,加強對植保無人機企業的政策扶持和政府購買服務力度,培育好市場主體,加強和完善植保無人機技術孵與企業孵化體系建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產經新聞 的精彩文章:

大數據管理不應是「法外之地」
住房租賃市場迎來小高峰 北京租金領跑全國

TAG:中國產經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