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真實性乃立傳之根本

真實性乃立傳之根本

出版過《鄒氏企業家風雲榜》等多部人物傳記的鄒記福談創作技巧

「文學傳記可以說是介乎歷史與文學之間的邊緣性文體,材料的歷史真實性與筆法的文學性要完美地結合起來,因此,要撰寫成功十分不易。」3月25日下午,出版過《鄒氏企業家風雲榜》《文化探索之旅》《與時代共榮》《商海墨韻》《妝彩人生》等十多部人物傳記的鄒記福做客寶安文化茶座,分享他創作人物傳記的經驗與體會。

傳記源遠流長 類型多種

鄒記福首先講解了傳記的起源。他說,傳記源遠流長。上古,「傳」的意思是對經書作解釋的文字,如《左傳》原名《左氏春秋》,是魯國史官左丘明對孔子所著經書《春秋》的解釋。至司馬遷作《史記》,創「列傳」體,這裡的「傳」 仍有對傳主的生平作解釋、說明的意思,但已主要固定在敘事上,與今天的「傳記」意義基本一致,後代正史多沿用這一體例。「記」則偏重於記敘某事的首尾過程。古代戲劇小說中,以人物命名的稱「××傳」,以事體命名的稱「××記」。傳記合稱則是近古之事了。

接著,鄒記福說明了傳記的類型。若按傳記的敘述者劃分,可分為自傳和他傳。若按篇幅長短劃分,則可分為大傳和小傳。一般來說,規模大、篇幅長的傳記稱大傳,如朱東潤的《張居正大傳》、李忠一的《袁世凱傳》、王兆勝的《林語堂大傳》等。小傳也稱略傳,即用較短的篇幅簡略地記述他人的生平事迹。

若按筆法劃分,又有歷史傳記、文學傳記等。優秀的文學傳記要如實地描繪有血有肉、富有個性特徵的人物,要坦誠地展現人物心靈深處的思想感情,允許在生活細節上進行適度想像與誇張,允許符合真實人物心理活動發展邏輯的藝術加工,但人物傳記不是傳記體小說,如有些作品雖以「×× 傳」命名,但大量採用了小說的縱橫馳騁的想像、虛構等手法,應視為文學創作,而不是文學傳記。

真實性是人物傳記的靈魂

首先,真實性是人物傳記的靈魂。傳記的真實性首要的是確有其人,確有其事,確有其言,確有其行,就連人物思想感情的內在變化也要有根有據。對於傳記文學來說,雖然允許在人物的生活細節和性格刻畫方面做出適度的符合真人真事發展脈絡的藝術加工,但不能攙兌假人假事,不能虛構故事情節。為了保證人物傳記的真實性,要廣集資料,反覆考證,這些資料包括人物的姓名、性別、籍貫、民族、生卒年月、學歷、簡歷、黨派、職務、貢獻功績、科技成果、著作以及能反映人物思想風貌本質特徵的典型事件等。

其次,傳記要準確反映一個人的全貌,必須如班固所言:「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故謂之實錄。」準確性也是從全面性的角度再次強調真實性。如暢銷人物傳記《史蒂夫?喬布斯傳》,該書作者沃爾特?艾薩克森客觀公正的立場、追求真相的新聞專業主義精神、新聞人講故事的報道模式,使這部傳記呈現出立體鮮明、飽滿厚重的特點。作者要對人物進行全面研究,具體分析,一分為二地看待人物的好與壞。

再次,傳記要具有某種系列的整體性。要把傳主的生平經歷、精神世界、事業成就和時代風雲扭結成一個系列的整體來寫,若傳主是某一方面的名家學者,還要側重於思想發展、創作成果、革命活動、藝術生涯、科學成就等某個方面進行整體性反映。

最後,寫人物傳記必須要反映出歷史和時代對人物的影響,以及人物對歷史和時代的反作用。這是一種相互依存與相互作用的辯證統一關係,也就是傳記寫作所要表現出來的歷史性。

鄒記福說,倘若沒有真實性,就談不上準確性、整體性和歷史性;但是假如傳記的準確性、整體性或歷史性比較差,則影響真實性的強度和深度。因此,真實性乃立傳之根本,其他則有助於真實性發出更耀眼的光芒。

傳記寫作要注意多項技巧

優秀的人物傳記作品,特別是文學傳記,傳主要具有立體感,栩栩如生,呼之欲出,這種立體感的獲得,主要取決於人物的形象化和個性化,這就對寫作技巧提出了較高要求。鄒記福說,他根據自己的閱讀和寫作經驗,總結出了以下技巧。

通過人物的肖像刻畫人物性格。相對於平鋪直敘式的人物外貌描寫,採用適當的修辭、一定的形容詞或誇張的表達方式,會讓人物更加生動、鮮明。比如魯迅先生的《故鄉》中,將楊二嫂比作「細腳伶仃的圓規」,形象生動的同時更蘊含了幾分嘲諷的情感,讓讀者看到楊二嫂瘦骨伶仃的外貌下一副尖酸刻薄的面孔。

通過人物的語言寫人。人物的語言要充分個性化,能表現人物的出身、教養、經歷及性格,讓人讀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其次,情境語言也很重要,既要契合主題、契合所處的時代和生活場景、又要符合人物個體的性格特徵。此外,一些「傳記」還大量採用人物對話的形式,不過對話應有嚴格的史料依據,不能為了增強文學性而隨意編撰。

通過人物的行動寫人。要注重對動詞的把握,反覆琢磨,盡量用最精準的詞語來描繪人物的行動;抓住人物的典型動作進行細微描寫,讓讀者產生猶如電影回放一樣的慢鏡頭感,並能從中感受到作者與傳主的情感。

通過人物的心理寫人。心理描寫要充分揭示人物內心的喜、怒、哀、樂、愛慕、思念、苦悶、痛苦、怨恨、驚恐、嫉妒等。常見的心理描寫方式有內心獨白、思憶聯想、夢境幻覺、動作暗示等。

通過人物的活動環境寫人。寫好環境對表現人物的性格極為有用,如魯迅的《祝福》,開頭與結尾寫祝福時的景色氣氛,以樂景反襯祥林嫂的悲劇,增強了作品對舊社會的批判力量。自然景色還可以暗喻某種社會環境,如高爾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等。

通過細節描寫、側面描寫寫人。茅盾說:「善於描寫典型的作家,不但用大事來表現人物性格,而且不放鬆任何細節的描寫。」恰當地記述小事,能見微知著、增強傳記的可信性和感染力,甚至能預示出人物日後的發展。

通過事件寫人,突出人物個性。如司馬遷為了突出廉頗、藺相如的個性,不是給他們各開一張履歷表,而是選擇了「完璧歸趙」「澠池之會」「負荊請罪」三件事來寫,通過矛盾衝突充分展示了兩人的主要性格特徵。

最後,鄒記福談到了人物傳記的語言。要寫好人物傳記並非易事,沒有「文學」的「傳記」是枯燥的、乏味的,因此,除了語言凝練、準確寫出人物逼真的肖像和脾氣秉性外,還可適當添加一些格言、警句或古詩詞「點晴」,以增強文學色彩。此外,還要多閱讀古今中外的人物傳記、回憶錄等,把握基本事實,從中獲得啟示,並形成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

現場互動

問:寫傳記的人,寫別人好的地方容易,寫別人壞的地方可能就會不好意思了,但人人都有缺點,若寫出來的作品都是傳主好的一面,那麼傳記的真實性如何保證呢?

答:寫傳記,不僅要寫人好的一面,也要寫人不好的一面,但不管是自傳還是他傳,多數是將傳主最優秀的一面展示出來,弘揚正能量,以供他人學習和參考。至於傳主其他方面的,可以忽略不寫。

問:現在有些人物傳記,讓人感覺已成為商品,作者為了討好企業家,只寫其好的一面,為其歌功頌德,不好的一面卻壓根不提,這樣豈不是違反了傳記寫作的整體性要求?

答:中國出版社每年正式出版的人物傳記有十幾萬本,我們真正能讀到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且多數是弘揚正能量的,這些並非是為傳主歌功頌德,而是側重於其某一方面的典型事例,只要能從整體上揭示出傳主某一方面的特徵,也未嘗不可。

問:目前有很多名人傳記,感覺都是真真假假摻和在一起,越往後看越覺得不像傳記,你怎麼看?

答:不同時代、不同社會背景、不同作者,寫出來的傳記都是有區別的,且就算是對同一個人、同一件事情,時代不同,人們的看法也會發生改變。而且不同的讀者,其理解也會不一樣。此外,還受作者個人的影響,其思想和立場決定了書的整體方向和架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都市生活報社 的精彩文章:

TAG:都市生活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