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越過時空的對話或影像——評費勤長篇小說《蒼茫天地一醉翁》

越過時空的對話或影像——評費勤長篇小說《蒼茫天地一醉翁》

越過時空的對話或影像

——評費勤長篇小說《蒼茫天地一醉翁》

瓦片

近日,讀完了綿陽實力女作家費勤女士長篇歷史小說《蒼茫天地一醉翁》。短短兩天內,分三個時間段,幾乎一口氣讀完,讀的比較順暢。小說主要寫了出生在綿陽的北宋大文豪歐陽修的一生。

歷史小說,不好寫。困難在於如何處理小說中的歷史性與文學性。歷史性,主要在於小說中人物與事件的史料真實性,符合歷史記載,不能用野史,不能胡說與玄幻。文學性,主要是讓小說活起來,進行藝術加工,進行文學創造,讓小說可讀、耐讀。在這兩者之間找到一個恰到好處的平衡點,不僅是一門技術,還是一門藝術。沒有相當的文學功底或造詣,是不敢觸摸這類小說的,即使寫出來了,大多變了樣,變了味兒,就失去小說的藝術性了。

費勤敢寫長篇歷史小說,這不足為奇,因為她的史料研究,她的文學功底和造詣在那裡。但寫的是歐陽修這一北宋大文豪,寫的是中國文學史上重要高峰之一,的確有點膽大,有點冒險。收到《蒼茫天地一醉翁》這本書,放了好幾天,不敢讀,有些害怕。後來下了狠心一讀,確又是順暢無阻,滿目青翠。看來,之前的擔心是多餘的,也釋懷了很多。

歐陽修於公元1007年8月1日(景德四年六月二十一日)出生在綿陽,當時叫綿州。可以說是綿陽這塊神奇的土地,生養了歐陽修這位大文豪。古涪江東岸、芙蓉溪西岸這一大塊沖積平壩,一直是古綿州的城區所在地。歐陽修的父親歐陽觀任綿州推官時,也多次加固土城。康熙三十一年(1692),洪水爆漲,由北而南直衝州城東,北二門,即東方紅大橋以下江段。沖毀東、北二城門,綿州城僅存西、南二門。其後幾年連發大水,洪水都從新河道下泄,江水從此不歸故道,故而形成東方紅大橋以下新河道。歐陽觀當年的辦公和居住地,歐陽修當年的出生地,就變成了現今的涪江西岸。自然地理可以滄海桑田,而文學豐碑歐陽修的高峰,並不好觸摸。我想,作為綿陽實力女作家的費勤,寫這部《蒼茫天地一醉翁》,更多的是情懷,是情結,是越過時空的一次千年對話,是要記住那些真實又精彩的歷史影像,或者是這塊美麗又神奇的土地對歐陽修的真切銘記。

《蒼茫天地一醉翁》這本書,語言素雅、通透、厚重,有質感,這樣的敘事,讓人物形象也有很強的質感、稜角和鋒芒。有些地方,為符合人物當時生活的語境,還適當運用了一些文言文的表達。對於小說來說,語言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關口。它不需要華麗的語言,它需要適合小說題材和表現主題的文本文風,使小說文本有張力,耐讀。一部小說打開後翻幾頁,通過語言表達,大體能知道其中的味道。一般寫過詩或者說是有詩歌寫作經驗經歷的人轉行寫小說,大多都有優勢,因為對語言的把握和錘鍊,詩人是行家裡手。

因為語言的風格,《蒼茫天地一醉翁》有點像是一部紀錄片。小說將歐陽修從在綿州出生到病逝潁州家中六十六年時光里的大事,以黑白照片的風格,進行了選擇性呈現。這些選擇,有細節,有風骨,有場景,多位立體地用語言和情節雕刻出歐陽修偉大政治家和文學家的硬朗形象。說是黑白照片風格,因為這些事件透露出來的格調,是滄桑,是懷舊,是年份和年代感。

小說最核心的,是必須有矛盾衝突。《蒼茫天地一醉翁》這本小說的矛盾,不是人與人之間的矛盾,而是歐陽修成長為偉大政治家與文學家與一生苦難命運之間的矛盾。小說題目的「蒼茫」二字,其實已有了指向。歐陽修四歲喪父,由叔父資助養大,幾次科舉考試才中,後又因政治等原因,多次移地任職,在朝野間起起伏伏。先後有幾個妻子,幾個兒女等親人因病早逝,在精神上遭受巨大折磨。幾個很要好的文友,一生窮困潦倒,幾個景仰的文學大師,也因不同的政見和文學見解,發生過一些不愉快的事情。這一切的一切磨難,反而將歐陽修錘鍊成為北宋偉大的政治家和文學家。

「醉翁」雖是歐陽修在滁州《醉翁亭記》中的自我封號,他本來也喜好美酒,但是,《蒼茫天地一醉翁》中的「醉翁」,語域和語義更寬闊些。小說里的「醉翁」,主要有三個指向。第一個是沉醉於文學和史學事業。歐陽修在文學上的造詣非常高,尤其是在潛心學習韓愈「古文」理論上的詩風詞風等文風改革,以及主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的史學貢獻。在文學上的成就尤其突出,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並與韓愈、柳宗元、蘇軾被後人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第二個是沉醉於政治清明。當時,北宋王朝積貧積弱的弊病開始顯現,社會矛盾日益突出。景祐三年,與歐陽修交往頗深的范仲淹著手呼籲改革,他把社會問題歸咎為腐敗,而歐陽修看得更深刻,認為冗官冗員才是根本問題,改革失敗後,他也受到牽連。在做諫官時,不畏強權盡職盡責提出了很多推進政治清明的意見和建議。在做地方官時,像父親建「求生堂」一樣,一切從實際出發,以事實為依據,進行案件等判斷判決,同時,關心民生,實地考察調研,解決困難和問題,建設園林亭閣,發展旅遊等,為老百姓考慮事情,謀福利。個人也清正廉潔,謝絕了侄兒歐陽通理買硃砂贈送的好意,並教訓侄兒要廉明清正。第三個是沉醉於真情實意。天聖九年(1031年)三月,歐陽修抵達洛陽與梅堯臣、尹洙結為至交後,互相切磋詩文,友誼維持了一生都沒任何變故,包括蘇舜欽(綿陽人蘇易簡之孫)也一樣。對待曾鞏、王安石、蘇軾等青年才俊,則是大力推薦,多方幫助,無一點妒能嫉才想法。在對母親鄭氏、岳父胥偃、叔父等長輩上,則是孝敬有加。在文學大師也是前輩的范仲淹、晏殊等面前,則是禮敬謙恭。

《蒼茫天地一醉翁》這本小說,還有個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在故事情節推進過程中,歐陽修與友人相聚、出遊等,創設一個恰如其分的情景,引出歐陽修精美的詩詞。這個情景,其實就是對詩詞本身的有力解讀。由此可見,費勤在寫這本小說時,是下足了功夫,提前做了大量功課的。歐陽修,我們都知道的,他是唐宋八大家,主要指在散文上的成就。而在詩詞上,即使知道,也是些皮毛。但是,費勤做到了,還引用了大量的詩詞。正因為如此,這部小說有了更多的看點,有了色彩和亮度,讓人物形象光鮮了起來。放著那麼多精美的散文不引用(《醉翁亭記》除外),而是引用如此多的詩詞解讀歐陽修,這也可看出費勤的膽大和冒險。是的,當遠方也有苟且,人生為何不詩意一點?這大概是費勤對歐陽修不一樣的解讀和認知吧。

《蒼茫天地一醉翁》這本小說,不見序言,也不見後記,這個是比較少見的。一般的小說,前面有個名人的序言,對作品進行介紹、點評,對作家進行支持,後面有個後記,介紹寫作的不易,成書原因,感謝很多需要感謝的人。這本小說里就沒有這些,這是一個另類。我個人認為,這是費勤的自信,更是一個作家的自信。作品寫出了,讓讀者按照自己的認知解讀,沒有名人點評橫亘在前面,這樣,解讀的空間要自由寬闊些。這就是讓作品自己說話的嘗試吧。

由於個人的學識和才識有限,歐陽修又是一座文學高峰,我的以上看法,只是自己閱讀《蒼茫天地一醉翁》這本小說一點淺顯心得,如有錯誤和淺陋之處,還請作家費勤與讀者諒解。

2018年4月7日上午 沈家壩

作者簡介

瓦片,本名李資富,中國散文詩學會會員,四川省作協會員,在國內外發表過文字,著有詩集一部,現居綿陽。

作者簡介

費勤,1963年生於四川綿陽,祖籍四川閬中。1992年開始寫作並發表作品。有中短篇小說發表於《作品》《天津文學》《四川文學》《延河》《鴨綠江》《西部》等純文學刊物。已出版中短篇小說集《傾覆的雙桅船》。現居四川綿陽。

主 管:綿陽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

主 辦:綿陽市文藝評論家協會

顧 問:溫 芬 馬培松

主 編:楊榮宏

責任編輯 :馬青虹

編 委:蒲永見、張德明、王小明、周命輝、邱廣宏、王征、楊偉、郭名華、許梅芳、馬俊子、白鶴林、趙進、劉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綿州藝文志 的精彩文章:

TAG:綿州藝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