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嬰兒肌張力,它竟然和大腦發育還有關係!

什麼是嬰兒肌張力,它竟然和大腦發育還有關係!

承康小兒推拿 王艷艷

臨床案例:

姓名:×××性別:男就診年齡3月2天

主訴:患兒肢體打挺1月余

現病史:患兒於1月前在×××兒保科體檢發現左側拇指內收,四肢肌張力高,頸、背肌群肌張力高。表現為:肢體打挺(哭鬧時加重),拉坐頭、頸部背屈(角弓反張)。兒保科大夫建議:住院早期干預,囑家長在家給寶寶做被動操,效果不佳。遂來承康小兒推拿就診。現患兒雙下肢屈曲,俯卧位雙側前臂內旋後伸呈「飛機狀」。

查:嬰幼兒20項神經發育運動檢查有5項異常。

中醫診斷:五硬

推拿情況:從17年5月開始於承康小兒推拿運動推拿科間斷推拿,推拿15天後家長反應孩子肢體打挺次數減少,抓握玩具時由被動變為拇指主動伸開配合其他手指抓握。堅持推拿3個月第一個月每周推拿4次,第二個月每周推拿3次,第三個月每周推拿2-3次。第二個月角弓反張消失,四肢肌力正常;第三個月拇指沒收基本消失;隨診至今孩子運動發育情況符合正常月齡。

什麼是小兒肌張力?

簡單地說就是肌細胞相互牽引產生的力量。肌肉靜止鬆弛狀態下的緊張度稱為肌張力。它是維持孩子身體發育或是孩子能夠擺出各種姿勢,維持孩子正常肌肉活動度以及運動的基礎

肌張力是孩子在靜止或活動時肌肉的緊張度,是肌肉的張力,它其實是一種反射現象,即牽張反射。當肌肉受到地心引力(靜力)或外力(運動)作用而拉長時,肌肉的肌紡錘受到牽張刺激,經傳入神經,興奮脊髓前角運動細胞,再經傳出神經使被拉長的肌肉產生收縮進而產生一定的張力。

肌張力為以下幾種形式

1、人在靜卧休息時,身體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張力稱靜止性肌張力;

2、軀體站立時,雖不見肌肉顯著收縮,但軀體前後肌肉亦保持一定張力,以維持站立姿勢和身體穩定,稱為姿勢性肌張力。

3、肌肉在運動過程中的張力,稱為運動性肌張力,是保證肌肉運動連續、平滑(無顫抖、抽搐、痙攣)的重要因素。

肌張力僅僅是肌肉的問題嗎

肌張力異常通常是因腦部損害部位不同而表現出不同的肌體反應

1、脊髓前角損害時伴按節段性分布的肌無力、萎縮、無感覺障礙、有肌纖維震顫。

2、周圍神經損害時伴肌無力、萎縮、感覺障礙、腱反射常減退或消失。某些肌肉和神經接頭病變肌張力降低,肌無力、伴或不伴肌萎縮,無肌纖維震顫及感覺障礙。

3、脊髓後索或周圍神經的本體感覺纖維損害時常伴有感覺及深反射消失,步行呈感覺性共濟失調步態。

4、小腦系統損害時伴運動性共濟失調,步行呈蹣跚步態。新紋狀體病變時伴舞蹈樣運動。

什麼是小兒肌張力低?

肌肉鬆弛時被活動肌體所遇到的阻力減退,肌內缺乏膨脹的肌腹和正常的韌性而鬆弛。

什麼樣的兒童是肌張力低的高發人群呢?

新生兒,有窒息病史,剖腹產,早產兒,出現不哭,不鬧,吃奶差,要高度重視。小兒腦癱能造成的功能障礙有很多,小兒腦癱患者是由於某種原因損傷了腦癱患兒大腦的運動支配區,造成姿勢異常、運動障礙為主症的腦癱。

肌張力低下腦癱患兒又稱軟癱通,常是一個暫時的階段,可見於腦癱嬰兒,一般來說,腦癱患兒軟癱可延續至2—3歲,如果給予腦癱患兒足夠的刺激,肌張力會漸漸提高。

小兒肌張力低的幾種具體表現

1、蛙位姿勢 仰卧或俯卧時,肌肉鬆弛,頭、軀幹、四肢緊貼床面,髖關節外展外旋屈曲,呈現弛緩性蛙位姿勢。

2、W姿勢 仰卧時,上肢外展外旋,肘關節屈曲,下肢外展外旋,髖關節屈曲,膝關節屈曲,四肢緊貼床面,形成上肢與下肢的W字姿勢。

3、對摺姿勢 小兒坐位時,上部軀幹前傾,胸腹部與下肢緊密相貼,也稱為全前傾坐位姿勢。

4、倒U字姿勢 用雙手扶持小兒兩側胸腰部,使小兒呈俯卧位懸垂姿勢,此時小兒表現為頭下垂,上下肢呈弛緩性下垂狀,腰部上凸,呈現馳緩性倒U字姿勢。

5、外翻或內翻扁平足 因足底肌群及韌帶組織鬆弛,肌張力低下,站立時不能形成足底弓,足內緣上翻形成內翻扁平足或足外緣上翻形成外翻扁平足。

6、鴨步 站立時腰椎前彎,由於脊柱旁肌群張力低下,臀肌張力障礙使骨盆固定性差,走路時左右搖擺形成鴨步。

7、翼狀肩 前鋸肌張力低下,站立時肩胛向外,呈翼狀肩。

8、膝反張 下肢膝關節周圍肌群張力低下時形成膝反張。

什麼是小兒肌張力高?

表現為肌肉較硬,被動運動阻力增加,關節活動範圍縮小,多見於錐體系和錐體外系病變。

錐體系病變表現為痙攣性肌張力增高,特點是其肌張力增高有選擇性,上肢以內收肌、屈肌與旋前肌為主,下肢以伸肌肌張力增高佔優勢,上肢屈肌和下肢伸肌張力增高明顯,被動運動患者關節開始時阻力較大,終了時變小即所謂摺刀樣肌張力增高。痙攣性肌張力增高和「痙攣」無關,後者單指一種不自主的肌收縮。

小兒肌張力高的幾種具體表現

1、頭背屈:小兒表現為頭背屈,尤其是嬰兒表現得最明顯,頭背屈是最早的肌張力增高的表現.

2、角弓反張姿勢:小兒除頭背屈外,軀幹過度伸展,向前彎曲成弓狀。

3、下肢交叉姿勢:由於內收肌張力增高,下肢伸展交叉,走路時成剪刀步態。

4、尖足:由於小腿三頭肌痙攣,肌張力增高,足跖屈形成尖足。

5、特殊坐位姿勢:因伸肌張力增高,髖關節屈曲不充分而形成坐位後傾姿勢。手足徐東型腦癱患兒由於頭部與肩部後伸,髖關節屈曲不充分,上肢屈曲手握拳,下肢交叉、尖足形成特徵性的椅坐位姿勢。

6、非對稱性姿勢:受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的影響,出現非對稱性姿勢,後頭側上肢屈曲、顏面側上下肢伸展的所謂茶壺狀姿勢。

肌張力高主要有什麼危害呢?

肌張力高對患者危害很大,患兒更易激惹,聞聲驚嚇,持續哭叫,入睡困難,穿衣時難以將其手臂插入袖內,換尿布時不易把兩腿分開,洗澡時難將拳頭掰開,當下肢剛觸及浴盆或水面時,孩子全身立即成僵硬姿勢。肌張力高的患兒下肢伸直、內收交叉,呈剪刀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濟南小兒推拿袁海河 的精彩文章:

濟南小兒推拿袁海河寶樂齊小兒推拿想學小兒推拿一定要了解的小兒推拿基本手法

TAG:濟南小兒推拿袁海河 |